第28章 天问

大唐的暮色里,采石矶被铅云压得喘不过气来。狂风如上古凶兽的利爪,撕扯着江面与陆地,将浪涛拍打成破碎的银鳞,又裹挟着枯枝败叶,在天地间肆意呼啸。屋内,李白蜷缩在破旧的棉被里,曾经挺拔如青松的脊梁,此刻却被病痛折磨得佝偻如残桥。他面色苍白如纸,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胸膛艰难的起伏,仿佛在与命运进行最后的角力。床边,几卷破旧诗稿在风中微微颤动,一旁空空的酒壶,恰似他一生未竟的壮志,在寂静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高雯守在床边,她的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焦急,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病魔,直达李白的灵魂深处。自小,她便倾慕李白的才情,多年来,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她始终陪伴在他身旁,见证着他的豪情与落寞。此刻,她紧紧握住李白的手,那双手曾经挥毫泼墨,写下无数惊世诗篇,如今却瘦骨嶙峋,冰冷得让人心碎。她多想将自己的温暖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驱走那如影随形的病魔,唤回那个意气风发的诗仙。

突然,李白的眼眸中爆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那光芒超越了病痛的折磨,超越了尘世的纷扰,闪烁着坚定与决然的火花。他挣扎着,用尽全身仅存的力量奋力坐起身来,这一举动让高雯大惊失色,她急忙上前扶住李白,眼中满是心疼与担忧:“李公子,你这是何苦啊!”

李白微微摇头,声音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高姑娘,我一生以诗为伴,如今大限将至,心中尚有一事未了。”高雯深知李白此刻必有重要之事,她急忙奔至桌前,取来纸笔,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李白身前的小桌上,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李白颤抖着伸出双手,如同握住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般紧紧攥住毛笔,用尽全身仅存的力气蘸饱墨汁。他的目光穿透了小屋的墙壁,望向那遥远而未知的地方,仿佛看到了常人难以窥探的神秘景象。“高姑娘,你可还记得我们初次相遇的情景?”李白突然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追忆的温柔。

高雯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回忆。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如金色的丝线,编织着如梦如幻的美景。桃花盛开,如漫天云霞飘落人间,将整个世界染成一片粉色的海洋。李白身着一袭白衣,手持酒壶,漫步在桃花林中,他的身姿洒脱,宛如仙人下凡。高雯被他的风采所吸引,主动上前搭话。两人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那一刻,时光仿佛静止,两颗心在诗意的世界里渐渐靠近,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自然记得。那日桃花灼灼,公子一袭白衣,宛如仙人下凡。”高雯微笑着说道,回忆中的美好让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李白轻轻一笑,说道:“是啊,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可惜,时光匆匆,如今我已时日无多。”说罢,他挥动毛笔,笔锋在纸上如奔腾的江水般肆意游走,写下了那首注定传世的《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是李白临终之际,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留下的绝笔诗。

诗人以大鹏自比,说自己如大鹏展翅远举,振动了四面八方,然而却在中天摧折,力量已无法继续,感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它的余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大鹏在遨游到扶桑的时候被山石挂住了衣袂,象征着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阻碍。

在诗中,李白用孔子见麟而泣的典故,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孤独与凄凉。。相传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世道将乱,于是为麒麟的命运悲伤,也为天下的无道而哀伤,借此表达李白对自身生不逢时的感慨。李白以此自比,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灵魂深处榨出的力量,饱含着一生的壮志豪情、无数的坎坷磨难以及对这纷繁世间的无尽感慨。墨迹在纸上缓缓洇开,宛如一幅诉说着人生沧桑的画卷,将他的一生娓娓道来。

“公子,此诗真乃千古绝唱啊!”高雯看着纸上的诗句,眼中满是敬佩,那目光中包含着对李白才情的赞叹,也包含着对他命运的惋惜。

李白微微点头,说道:“这是我一生的写照,也是我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礼物。”然而,还未等高雯细细品味诗句的韵味,一阵狂风便如猛兽般呼啸而至。“砰”的一声巨响,破旧的窗户被狂风狠狠撞开,狂风在屋内肆虐横行,李白刚刚写完的《临终歌》瞬间被狂风裹挟着,如一片飘零的树叶,朝着屋外飞去,眨眼间便消失在如注的雨幕之中。

此时,窗外的世界仿佛也在为李白的遭遇而哀恸。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形成一层朦胧的水雾,让整个采石矶都沉浸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江水在狂风的肆虐下,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发出如雷般的轰鸣声,似是在为李白不平,又似在为他即将离去的生命奏响挽歌。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天地间的悲伤都宣泄出来。

高雯见状,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不假思索地起身朝着屋外冲去。她全然不顾狂风暴雨的无情侵袭,在泥泞湿滑的道路上拼命追赶。豆大的雨点重重地砸在她身上,狂风如锋利的刀刃般割着她的肌肤,几乎要将她单薄的身躯吹倒,但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追回李白的心血。那诗稿不仅是李白的作品,更是他生命的结晶,是他留给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高雯沿着崎岖的小路,一路朝着江边奔去。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狂风在她耳边呼啸,仿佛在极力阻拦她的脚步。但她咬着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迈进。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每一步都饱含着她对李白的深情。

突然,高雯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之中。她的膝盖和手掌都被擦伤,鲜血混着雨水,染红了衣衫。但她顾不上疼痛,迅速爬起身来,继续向前跑去。她的眼神中只有前方,只有那被狂风卷走的诗稿,仿佛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终于,高雯赶到了江边。此时,狂风依旧在江面肆虐,发出如鬼哭狼嚎般的声响,暴雨虽渐渐停歇,但江面依旧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她气喘吁吁地站在江边,焦急地四处张望,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助。那眼神中,有对诗稿的担忧,也有对李白的牵挂,她害怕再也找不回诗稿,让李白带着遗憾离开。

就在这时,奇异的景象出现了。只见江心缓缓升起一轮明月,那明月皎洁明亮,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仿佛将整个江面都镀上了一层银纱。在明月之中,竟有一位仙人抱着酒坛,正对着高雯大笑。仙人的笑声爽朗而豪迈,仿佛穿透了时空的界限,直直传入高雯的耳中。那笑声中,有对李白的赞赏,也有对高雯执着的肯定。

望着这一幕,高雯不禁想起李白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曾经的李白,满怀豪情壮志,坚信自己能乘风破浪,实现理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洒脱,对未来充满希望。可如今,命运却对他如此不公。但李白即便身处绝境,也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就像他笔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心。这些诗句,不仅是李白的心声,更是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逐梦想。

高雯明白,李白一生热爱自由,钟情于诗意与美酒,此刻,他终于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回归到他那充满诗意的世界中去了。泪水不受控制地模糊了高雯的双眼,这泪水既有对李白离去的悲痛,又有对他终于解脱的欣慰。她为失去这样一位挚友而悲痛欲绝,又为他能回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感到一丝欣慰,仿佛看到他在那诗意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饮酒作诗,不再受尘世的困扰。

就在高雯沉浸在悲痛与感慨之中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王十二、柳少府等人听闻李白病重的消息,心急如焚,匆忙赶来。他们看到高雯站在江边,望着江心的明月出神,心中已然明白了几分。

王十二快步走到高雯身旁,轻声说道:“高姑娘,太白兄一生豪放洒脱,他的诗意与豪情,必将流传千古。此刻,他或许已经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归宿。”他的声音中带着对李白的敬意,也带着对高雯的安慰,希望能减轻她心中的悲痛。

柳少府也在一旁点头,眼中满是沉痛之色,说道:“是啊,太白兄的才情,世间罕有。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心怀壮志。他留下的诗篇,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话语,是对李白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精神的敬仰,他们深知,李白的诗篇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众人静静地站在江边,望着江心那轮明月,陷入了深深的缅怀之中。他们想起了与李白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时光,那些在乱世中相互扶持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王十二想起曾经与李白在春日的桃花潭边,饮酒对诗。那一日,桃花盛开,如霞似火。李白与王十二坐在潭边,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李白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十二听后,不禁拍手叫绝。两人你来我往,吟诗对句,直到夕阳西下。那美好的回忆,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永远定格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与李白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柳少府则忆起与李白在九华山中,一同探讨人生与理想。那一次,他们登上了九华山的顶峰,俯瞰着壮丽的山河。李白豪情万丈,对着山川大声吟诵:“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柳少府被李白的诗句所感染,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壮志豪情。两人在山顶上畅谈人生,探讨理想,直到夜幕降临。在那高山之巅,他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他们的友谊也在交流中更加深厚。

高雯望着明月,心中默默说道:“李公子,你放心地去吧。你的诗,你的精神,我会永远铭记。这世间,会有无数人因你的诗篇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力量。”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李白的承诺,她要用自己的一生,守护李白的诗篇,传承李白的精神,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李白诗歌的魅力。

突然,江心的明月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仙人的身影也逐渐消失不见。高雯心中一惊,急忙朝着江心望去,只见江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仿佛有什么东西沉入了江中。

“难道是李公子的诗稿?”高雯心中一动,不假思索地朝着江中跑去。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回李白的诗稿。那诗稿是李白的心血,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礼物,她不能让它就这样消失在江水中。

王十二和柳少府见状,急忙上前阻拦。“高姑娘,不可冲动!江水深不可测,你这样下去会有生命危险的!”王十二大声喊道。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担忧,他们害怕高雯会因为一时冲动而陷入危险之中。

高雯却不顾他们的阻拦,继续朝着江中跑去。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回李白的诗稿。那诗稿是李白的心血,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礼物,她不能让它就这样消失在江水中。

就在高雯即将踏入江水之时,突然,一道光芒从江中射出,照亮了整个江面。紧接着,一个巨大的身影从江中升起,原来是一条江豚。江豚的身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它的眼睛如同两颗明亮的宝石,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那光芒和气息,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人既敬畏又向往。

江豚张开嘴巴,发出了一声怒吼,声音震耳欲聋。高雯被江豚的吼声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

“姑娘,你为何要闯入我的领地?”江豚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仿佛能震慑住世间的一切。

高雯急忙说道:“我是为了寻找李白的诗稿而来。那诗稿是他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礼物。求您大发慈悲,将诗稿归还于我。”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恳切,眼中满是祈求,希望江豚能被她的真诚所打动。

江豚听了高雯的话,微微点头,说道:“原来你是为了李白的诗稿而来。李白乃世间少有的奇才,他的诗篇我也有所耳闻。既然如此,我便将诗稿归还于你。”说罢,江豚张开嘴巴,吐出了一卷诗稿。诗稿在空中缓缓飘落,高雯急忙伸手接住。

“多谢!”高雯感激地说道,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感动,她终于找回了李白的诗稿,完成了李白的心愿。

江豚点了点头,说道:“不必言谢。李白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希望你能好好保存。”说罢,江豚便沉入了江中,江面上恢复了平静。那平静的江面,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高雯手中的诗稿,却证明了刚才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高雯紧紧握着诗稿,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她望着江心,心中默默说道:“李公子,你的诗稿我已经找回,你可以安心地走了。”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李白的思念与牵挂,希望李白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

王十二和柳少府走到高雯身旁,说道:“高姑娘,你真是太勇敢了。如今诗稿已找回,我们也可以告慰太白兄的在天之灵了。”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高雯的敬佩,也充满了对李白的怀念。

高雯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李公子一生追求自由与理想,他的诗篇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他们深知,李白的精神是无价之宝,他们有责任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众人回到了李白的小屋。此时,李白已经陷入了昏迷之中,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高雯走到床边,轻轻地握住李白的手,说道:“李公子,诗稿已经找回,你放心吧。”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在给李白最后的安慰。

李白微微睁开眼睛,看到高雯手中的诗稿,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高姑娘,谢谢你……我的诗……一定要流传下去……”说罢,李白便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去,让整个世界仿佛都失去了色彩,只留下无尽的悲痛与怀念。

高雯悲痛欲绝,放声大哭,泪水夺眶而出。那哭声中,充满了对李白的不舍,也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王十二和柳少府也不禁黯然神伤,他们默默地站在一旁,为李白祈祷。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李白的怀念,也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仿佛失去了一位指引他们前行的明灯。

此后,高雯、王十二、柳少府等人将李白的尸体安葬在了采石矶。他们在墓前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李白的诗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那石碑,不仅是对李白的纪念,更是对他精神的敬仰,它将永远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李白的传奇一生。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李白的诗篇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自由、追寻梦想。而高雯、王十二、柳少府等人,也将带着对李白的思念与敬意,继续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前行,让李白的精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延续下去。

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高雯独自来到了李白的墓前。她手持酒壶,对着墓碑说道:“李公子,今日我又来看你了。这些年来,你的诗篇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如今,世间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你的精神却永远不会磨灭。”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白的思念,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说罢,高雯将酒洒在了墓碑前,然后拿起笔,在墓碑上写下了一首诗:

“采石矶头月正明,诗魂依旧伴江行。千年风雨吹不散,万古豪情照汗青。”

写完诗后,高雯站起身来,望着远方的江水,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李白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诗篇将永远闪耀着光芒。那光芒,将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寻梦想,追求自由,让李白的传奇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