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既要稳江山,又要肥自个儿的晋王殿下。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难有低头时
- 2186字
- 2025-05-03 00:01:12
朱元璋适时将目光投向朱棡,眼神中带着几分赞许:“老三,今日这事办得漂亮,给咱狠狠涨了脸。”
“就是得让这些腐儒清楚,死读书和治天下,根本不是一码事。”
言罢,老朱又是仰头大笑,爽朗笑声在御花园中回荡,惊起枝头雀鸟扑棱乱飞。
此前因封王一事,朱元璋不得不处置诸多谏言的御史,个中缘由难以明说,胸中积郁着实难消。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御史固执己见,接连上奏,言辞激烈,妄图让朱元璋收回成命。
可朱元璋何等心性,岂会因几个御史腐儒的聒噪就动摇封王之策?
经此一事,往后朝堂之上,那些御史若还敢对封王之事喋喋不休,便是对儒学不敬,更是对当代大儒李希颜不敬。
毕竟,李希颜在论辩中已然落败,连他都未能撼动封王主张,一群学识远不及李希颜的腐儒,又有何资格对封王之策指手画脚?
朱标笑着抬手拍了拍朱棡的肩膀,语气也满是赞赏之意:“的确干得漂亮。”
于朱标而言,此事堪称两全其美。
一来,经此一役,朝堂上再无人敢公然反驳朱元璋的封王之策。
二来,身为自己恩师的李希颜,也得以保全性命。
而这一切,皆归功于眼前的朱棡。
朱棡闻言,笑着摇了摇头,神色坦然:“不过是一场辩论罢了,事关自身,我自然要据理力争。”
“为自己辩论?”朱元璋眉头微微一动。
朱棡神色认真,从容地点了点头:“我日后也是藩王,自然要为自己辩论。”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禁哑然失笑,深深地看了朱棡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欣赏:“你这小子,倒是个实诚人。”
朱棡依旧神色淡然,毫无顾忌地开口道:“但这场辩论并无过错,爹您本来心里就是这个想法,只是有些话难以明说罢了。”
“那作为儿子,为爹分忧解难,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再说了,咱们老朱家的事,哪能任由那些外人在一旁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毕竟,朝堂之上的纷争,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哪能简单地用非黑即白来评判呢?
李希颜与朱棡那场针锋相对的论辩,追根溯源,不过是因立场不同而产生的殊途之争罢了。
李希颜手持书卷,当代大儒的盛名之下,脑海中尽是史书里翻涌的腥风血雨。
西汉七国之乱,诸侯割据,战火纷飞。
西晋八王混战,宗室相残,生灵涂炭。
哪一场不是藩王势力膨胀后,酿出的人间惨剧?
因此,李希颜是站在历史那满目疮痍的残骸之上,振臂疾呼,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前朝用鲜血换来的沉痛教训。
在他看来,倘若放任藩王裂土封疆,无疑是给大明王朝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让天下重陷动荡。
而这老头的脾气倔得像头牛,却偏偏将一腔赤诚毫无保留地倾注在江山社稷之上,满脑子都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抱负,这般拳拳之心,着实让人难以心生恨意。
再看朱棡,那脑子转得比算盘珠子还灵活。
他不仅将史书里王朝的兴衰起落琢磨得透透彻彻,还巧妙地把自己代入其中。
在他的认知里,当藩王手握兵权,一方面能够替皇室牢牢守住边疆,抵御外敌入侵。
另一方面,还能在朝中起到制衡权臣的作用。如此一来,不比让外臣势力坐大要好得多?
再者,要是再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思量,老朱家辛苦打下的江山,终究还是得依靠自家人来撑场面。
可以说,这小子算盘打得精,表面上是为宗族谋出路,实则也暗戳戳给自己争封地,满肚子都是“既要稳江山,又要肥自个儿”的小九九。
然而,这些心底的盘算和小心思,朱棡心里清楚得很,是绝对不能透露给朱元璋知晓的。
“这话在理,咱老朱家的事儿,哪轮得到外臣指手画脚。”朱元璋神色赞同,由衷地点了点头。
看向朱棡的眼神里满是赞赏,心中对他也愈发满意,紧接着又开口说道:“你这臭小子,这次可算是给咱立了大功。说吧,想要点什么,只要不是太离谱,咱都依你。”
朱棡的眼眸闪过一抹狡黠,便是义正言辞的摇了摇头:“为爹分忧,这是儿臣的本分,岂能要赏赐?”
朱元璋岂能不明白,自家老三的那点小心思,便是伸出手,拍了拍朱棡的头,没好气的笑骂一声:“你这臭小子,别卖关子,赶紧讲。”
朱棡那点小心思,从小就展露无遗,为人机灵滑头,还总爱搞怪。
而且,马皇后对这个小子那是格外宠溺,有时候他犯了错,连朱元璋都不得不强忍着心中的怒火。
当然,这也只是在能忍的情况下,一旦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朱元璋可不会轻饶。
因此,朱棡此时假意推辞不要赏赐,并非是真的不想要,恰恰相反,他心里头盘算着的,是要谋取更大、更多的好处。
被看穿了小心思的朱棡,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挠了挠头:“嘿嘿,爹给我个自由出入宫廷的手谕,儿子就心满意足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当即瞪大了眼睛,没好气地说道:“自由出入宫廷?你这臭小子,胃口还真不小。”
朱棡听了朱元璋的话,仍旧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解释道:“哎,与其每次偷偷溜出宫去,被抓回来后还得挨顿揍,倒不如求您给我一道手谕,让我能光明正大地出去逛逛。”
“毕竟,皇宫里头实在是太憋闷了,儿子我又天生好动,有时真的是受不住。”
朱元璋却仍是一脸没好气的看向朱棡道:“怎么,得了手谕就想着跟着你二哥往青楼跑?你小小年纪,哪来这么多歪心思!”
这还是去年发生的事,朱樉撺掇着朱棡,两人偷偷从皇宫溜了出去。
一出宫,他们干的头一件事,便是直奔青楼,喝起了花酒。
而这边皇宫里可炸开了锅,众人四处寻找却不见二人踪影。
彼时,那哥俩呢,正惬意地躺在青楼女子的怀里,悠然自得地听着小曲儿。
直到仪鸾司的侍卫一路追踪,寻到秦淮河畔的青楼,才总算是找到了朱棡和朱樉。
至今都还记得,当时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气得眼睛都发绿了!
当天晚上,在奉天殿里,那场面简直是腥风血雨。
朱棡和朱樉哥俩被教训得嗷嗷直叫,那哀嚎声响彻殿宇,久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