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先生,昔日秦国为何能一统天下?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难有低头时
- 2111字
- 2025-05-01 00:01:08
微微顿了顿,朱棡继而再次开口:“老师的意思就是我们封王,大明有朝一日,势必酿成昔日西汉七国之乱?”
李希颜将目光投向朱棡,轻轻点了点头:“大肆开启封王的先例,日后必定会滋生祸端,这是史书已经写明的事实。”
的确,李希颜所言句句属实,那是被历史之笔深刻记录下的铁一般的事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朝各代因藩王而起的权力争夺事件数不胜数。
追根究底,大多是皇室宗亲之间,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展开残酷角逐。
就拿西汉的七国之乱来说,参与叛乱的正是汉景帝的叔叔和堂兄弟们,他们为了夺取皇权,与中央朝廷针锋相对。
究其根源,还不是因为皇帝想要削藩,收回藩王过大的权力,以免藩王威胁到朝廷根基。
藩王们不爽:“凭啥?”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更是一场惨烈的闹剧。
一群王爷们连同后宫势力相互倾轧,斗得你死我活,最后为了抢皇位搅得全国大乱。
这场内乱直接引发了“五胡乱华”的悲剧,导致西晋王朝走向覆亡。
还有就是未来即将发生的奉天靖难,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vs燕王朱棣,侄子削藩,叔叔造反:“我爹的规矩,凭啥你改?”
说到底,这一切纷争的背后,都是“权力”二字在作祟。
毕竟,从古至今,史书卷帙浩繁,记载着无数的兴衰荣辱、成败得失。
但真正能直抵人心、穿透灵魂的,不过“争权夺利”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罢了。
所以,李希颜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
因为,李希颜深谙历史规律,明白无论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博弈,还是皇权与王权之间的较量,都极有可能引发激烈的冲突。
在过往的历史中,相权过重往往会威胁到皇权的独尊地位,君相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而藩王势力的膨胀,同样会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争夺权力的制高点,各方势力必定会展开殊死搏斗。
这其中,也包含人性的弱点,因为在权力的漩涡之中,人性的弱点被无限放大。
皇帝身处高位,难免会对藩王的势力心生忌惮,怀疑他们是否怀有二心,时刻警惕着权力被瓜分。
藩王,一方面手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又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担心自己成为皇帝集权道路上的牺牲品,自然也会对皇权有所防范。
双方这种相互猜忌、互不信任的心理,使得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往往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
说白了,在权力场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双赢局面,更多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斗争!
这种皇权与王权之间的博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零和游戏。
一方的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所失,双方为了争夺那有限的权力资源,拼得头破血流,却难以找到一个真正的平衡点。
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悲剧一次次上演,成为了权力斗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
门外的朱元璋听闻李希颜这番言论,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心中对李希颜已是恨得咬牙切齿。
随后,朱元璋又是压低声音,恶狠狠地说道:“这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放着好好的教书先生不当,成天想着蛊惑老子的儿子!真当老子不敢动他?老子非得杀了他不可!”
说罢,他紧握双拳,周身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眼神中满是狠厉之色。
毕竟,朱元璋能从一个孤苦无依的放牛娃,登上皇帝的宝座,那他的手段,绝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承受的!
而且,朱元璋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也明白维护皇权的艰难。
可今日,李希颜竟在大本堂公然向皇子们灌输可能威胁到皇权统治的思想,这无疑是触碰到了他的逆鳞。
这以朱元璋的性格和手段,李希颜想不死都难。
朱棡却在这时缓缓抬起眼眸,目光直视着李希颜,轻轻摇了摇头,:“先生说的,我不赞同。”
可这一回,朱棡并未像往常那样尊称李希颜为“老师”,而是改口称“先生”。
并且不再以“学生”自居,而是直接以“我”自称。
这一细微的称呼,并未朱棡不尊师重道,相反,唯有如此,才能反驳李希颜。
但这句话,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瞬间激起千层浪。
原本怒发冲冠,都已经准备一脚踢开门,好好教训李希颜一顿的朱元璋,听到这话,脚下猛地一滞。
那充满怒意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好奇,身子不由自主地又猫了过来,侧耳倾听,无非就是想知道自家老三,究竟要如何反驳李希颜这个让他恨得牙痒痒的“老匹夫”。
站在一旁,本想上前劝阻父亲不要冲动的朱标,看到朱元璋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哭笑不得的神色。
不愧是朱元璋,天生就是听墙根的好手。
李希颜腰杆笔直,稳稳端坐于座,目光平和地看向朱棡,面上神色未有丝毫波澜,语气不疾不徐地问道:
“三殿下,既然不赞同老夫所言,想必心中已有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身为当代大儒,李希颜心中自有坚守。
因为,在其看来,分封藩王之举,实乃弊大于利的昏招,是极有可能动摇国本的隐患。
然而此刻,面对作为学生且又是封王当事人的皇子们,李希颜深知不可搞“一言堂”。
毕竟,他一生珍视自己的名声与操守,绝不愿以师者权威压制学生锋芒,也可以借机教导学生,治国安邦之理念。
这也是因为,与李希颜而言,身死并不可惧,但必须是为了忠义气节而死。
这是他刻入骨髓的信念,也是他作为读书人的铮铮风骨。
想当年,元廷以高官厚禄招揽,李希颜亦能不卑不亢,断然拒绝,如今又岂会因皇权威压而放弃心中坚持?
对此,朱棡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目光如炬地直视李希颜,开口:“先生,昔日秦国为何能一统天下?”
既然穿越到这大明王朝,就绝不能碌碌无为。
今日这场论辩,便是朱棡崭露头角的开端,他要让整个王朝都看到,晋王才能,足以冠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