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整日忧心忡忡,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将无处安身,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神情恍惚,无法安心工作和生活。他的朋友见状,便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你整天在气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它会塌下来呢?”杞人又问:“如果天是气,那么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朋友回答:“日月星辰也是由气中的发光物质组成,即使掉下来,也不会砸伤人的。”杞人接着问:“那地陷了怎么办?”朋友说:“大地是由土块堆积而成,你每天都在上面行走,它怎么会陷下去呢?”尽管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但杞人还是不相信,依旧每天为这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忧。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来形容那些无谓的忧虑和担心,讽刺对一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忧的人。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从此,“夜郎自大”便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庸人自扰
唐朝时,陆象先是一个很有气量的人。当时太平公主专权,许多大臣都投靠她,只有陆象先洁身自好,从不巴结。太平公主事发被杀后,受牵连的人很多,陆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许多人。后来,陆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司马劝他采取些杖罚来树立威名,陆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讲严刑呢?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陆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于是便有了“庸人自扰”这个成语,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自讨苦吃。
##悬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他年轻时学问并不多,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得直想睡觉。为了能在深夜保持清醒继续读书,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通过这种刻苦学习的方式,苏秦终于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挂六国相印,显赫一时。“悬锥刺股”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夫差求和。夫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但要求勾践夫妇到吴国为奴三年。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受尽了屈辱。三年后,勾践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立志报仇雪耻。他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的屈辱,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在房梁上吊着一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苦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变得强大起来,最终勾践率领越军大败吴国,实现了复国报仇的愿望。“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你还想了解哪些成语典故呢?可以继续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