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胡服骑射》《黄粱美梦》《一言九鼎》《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的成语来历:
###《胡服骑射》
-**时代背景**: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和游牧民族的巨大压力,在与他国的战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国力日渐衰弱,且赵国与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接壤,国内有大量胡人后裔,胡文化有一定基础。
-**具体事件**:赵武灵王为了增强赵国的军事力量,决定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他让士兵们改穿胡人的窄袖短衣和长裤,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式,从而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一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提升,不仅成功抵御了周边国家的侵扰,还拓展了领土,增强了赵国在战国时期的竞争力。
###《黄粱美梦》
-**出处**: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故事内容**:青年卢生在邯郸的一家旅店里遇到道士吕翁,卢生向吕翁抱怨自己穷困的处境。吕翁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给他,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就能获得荣华富贵。此时店主人正在煮黄色的小米饭,卢生便枕着枕头睡去,很快进入梦乡。在梦中,他娶了美丽高贵的崔氏女,考中进士,官运亨通,一路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宰相,还被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与名门望族联姻,十几个孙子也个个聪明出众,卢生享尽了荣华富贵,直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熟,他才意识到刚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短暂的美梦。
###《一言九鼎》
-**出处**: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故事背景及经过**: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门客前去,挑了十九名后,还差一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要去,平原君虽半信半疑,但还是勉强带上了他。到了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毫无结果。毛遂挺身而出,对楚王说楚国虽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还丢掉了国都,赵国比楚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他的一番话让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背水一战》
-**时代背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具体事件**: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得知汉军来攻,便在井陉口集结二十万大军,准备迎战。韩信深知赵军人数众多,硬拼难以取胜,于是他将一万汉军背靠着河水摆开阵势,这看似是自绝后路的布阵,却让汉军将士们为了求生而奋勇作战。另一边,韩信则率领另一部分汉军佯装败退,将赵军引到河边的汉军阵前。赵军见汉军背水一战,以为他们已无退路,便倾巢而出,想要一举歼灭汉军。然而汉军将士们因背水一战,个个拼死抵抗,赵军久攻不下。这时,韩信事先埋伏好的两千轻骑兵趁机冲入赵军营地,将赵军的旗帜全部换成汉军的旗帜。赵军见后方大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大营已被汉军占领,顿时阵脚大乱。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取得了胜利。
###《围魏救赵》
-**时代背景**: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具体事件**: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赵国。孙膑认为魏军主力都在围攻邯郸,国内必定空虚,于是他建议田忌率兵直接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齐军直逼大梁。魏军得知都城告急,不得不放弃对邯郸的围攻,回师救援大梁。齐军则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地赶到桂陵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赵国之围也随之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