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逛大街瞻仰中三像 游古巷巧遇好弟兄

从汨罗上车,二赖子准备从粤汉路直接去武汉。

吕弘阳不通其解,问道:“武汉又没有战事,何以去武汉?”

二赖子道:“那里现在已经是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多搬去那里,消息比较灵通,就知道哪里战事吃紧。”

吕弘扬说:“你说得对,那就去武汉。”

可是接下来二赖子遇到一件头痛的事,那就是开车没多久,莫若雨竟然出现了。

二赖子怒不可遏,骂道:“压你娘的你跑来干什么!”二赖子很生莫若雨的气,明明说得好好的,你自己也答应了,却说话不算数,这不是添乱吗?

莫若雨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相哀求道:“赖子哥,你就让我去吧。”

二赖子理都不理,凶巴巴地说:“不行,你在前面一站下车,自己走回去!”

莫若雨拉着二赖子的衣袖说:“赖子哥,你就带我去吧,我一定乖乖的听你的话。”

二赖子一甩衣袖:“不行!”

莫若雨一见二赖子横竖不肯,那股泼辣劲就上来了,高声道:“你个臭赖子,你欺负我,你不叫我去是想让我死是不是?好,我死给你看!”说着就往车窗里钻,作势要跳窗。

二赖子一见,赶紧一把抱住,姚梦琪和龙雅静也在一边帮忙。

吕弘扬劝说二赖子:“既然已经来了就算了,莫弄出事情。”

众人也纷纷劝说二赖子,二赖子还没答应,莫若雨就呜呜哭了起来,谁劝都不听。二赖子很为难,但二赖子知道莫若雨的性子,也真怕莫若雨弄出什么事情来,那就更对不起师长的嘱托了。

好半天,他只得说道:“姑奶奶你别闹了好不好,让你去还不行吗?”

莫若雨破涕为笑:“你敢不答应。”

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未及黄昏,火车就到了武汉。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HUB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武汉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HUB省的省会,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武汉还是中国著名的江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壮美景观。武汉也被誉为“百湖之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和众多湖泊,城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武汉历史悠久,具有3500年的历史。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现远古文明,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就筑于商代。

东汉末年,江北先后称曲阳县、沌阳县、汉津县、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称汝南县、江夏县(589年)。自汉朝到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江的汉江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BJ、苏州、佛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183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汉水以北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

二赖子他们是在汉口下的车。

出了车站,站在大街上,看着满街的车子和行人,二赖子不知道该去哪里。

二赖子问了好几个行人,可他们也不知道在哪里有军事机关。

眼看天就要黑了,肚子里咕咕直叫,二赖子决定先填饱了肚子再说。

随便找了家饭店吃饱了,又去找旅社,可找了好几家也没有一家能一下容下五十多人,二赖子只好将羊角卫国队分散住进几家旅社。

好在相距都不远。

三个女队员跟着二赖子住进了一家叫“如意客栈”的旅社。

姚梦琪从前住旅社都是与二赖子住一个房间的,如今有了莫若雨和龙雅静,二赖子就叫姚梦琪和她们住在一起,以便相互照应。

第二天,二赖子带着大家在长江边看了一会风景后,就对众人说:“你们就在旅社呆着,我去街上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家军事机关或政府机关打听一下消息,也免得盲人瞎马,到处乱闯。”

因为上次在南京吃饭吃出了麻烦,二赖子觉得这么多人太招摇,就不叫大家出去。

二赖子出去,姚梦琪自然要跟着,姚梦琪跟着,莫若雨也跟着。

因为不熟悉,三人也只是瞎逛。

反正一时找不到要找的单位,逛逛街也好。

逛到中山路时,二赖子发现,马路中间钉有木条,开始不知这些木条是干什么的,看了一会方明白,这些木条是交通界标线,把人力车、马车、汽车分开,马车汽车行中间,人力车走在两边。

人力车上,多坐着身穿长袍马褂西装革履的男人或身穿旗袍打扮时尚的女郎。

街上时不时有军警巡逻,也有零散的军人在逛街,二赖子上前打听,还是没问出个所以然。

过长堤街,经三陕会馆,在六渡桥的三民路时,二赖子看到一尊高大的中山先生铜像。

铜像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整体高约7米,四围环以花坛与护栏,起用麻石建5级底座,成园形围绕基座。基座、像座呈四方形,花岗岩砌就,高4米余,铜像高2米余。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山服,右手执仗,左腿向前,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远方。

近前观看,见基座上镌有文字。

东面:自来立大德建大功,行可则言可法者,国人想望仪容,往往立像以致崇敬,而其像或雕木刻石,或铸金绣丝,或隆以祠宇,或陈之广园,通衢为式虽有不同,然其表彰先德、昭示来兹,无古今中外一也。

总理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四十余年,肇造党国,勋德之隆,亘古无俦,而汉口华洋荟萃,轮轨辐辏,与武昌同为首义之地,称华中重镇,先生昔尝莅临,今即世久,而立像之典未具守。

南面:斯土者滋用渐焉,民国二十年,前市长刘公文岛拟于市内三民路口为先生建立铜像,时国桢掌管度支,筹资镕铸,行将告成,会市制变更,刘公他调,继以水患工遂中辍。越明年十月,国桢承乏汉市,百端待理,追维前事,弥增感怀,倘不踵而成之,不帷无以对刘公,抑且无以慰舆望,爰鸠工鉴石筑场,建立规则,一如昔议,乃为赞曰。

西面:于穆总理,维岳降神,卅年革命,救世淑人,经天纬地,五权三民,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折中古今,矩矱寰嬴,始时号召,社结同盟,千艰万危,持以忠贞,卒建共和,功莫与京,南北綰毂,江汉之滨,义旗首举,车驾频经,邦人怀慕,惝恍□□,是用作像,铜骨金身,具感百世,以感以興。

满篇尽是赞颂溢美之辞,然当中缺失两字,不知何故。

二赖子仰首久久瞻仰着铜像,不禁肃然起敬。

二赖子感佩地对身边跟着的姚梦琪和莫若雨说:“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吾辈应以先生为楷模,誓死效忠祖国,驱除倭奴,不死不休!”

望着二赖子那坚毅的面容,姚梦琪和莫若雨只是紧紧地依偎着。

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铜像,不知不觉逛到了汉正街。

汉正街被誉为“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是一条顺汉江江流方向延伸的主街,闹市集中在武圣庙(今武圣路江汉桥)至集稼嘴。

老远就望见汉正街街口立着一座牌楼,牌楼高大巍峨,上书“汉正街”三个大字。

二赖子带着两美站在牌楼前欣赏了一阵上面栩栩如生的雕刻,又揣摩了一会“汉正街”三个大字的书法,这才走进汉正街。

过了牌楼,只见店铺林立,人们摩肩接踵,熙来攘往,闹闹哄哄。

汉正街是一条巷子,一头连着幽深厚重的历史,一头连着鼎沸喧腾的现在。韵味悠长的石板路,静静流淌的小河流,划水而行的画舫、白墙黛瓦的老房子,勾勒出了南方巷子的神韵。

时光荏苒,古街窄巷藏有太多的故事,汉正街也承载着多少代人的记忆。

二赖子立时记起一首《雨巷》的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诗是戴望舒写的,这样的诗句似乎有些幽怨、寂寥。如果下着雨,许多这样的巷子里似乎很寂静,很诗意,而汉正街不是这样的,汉正街虽然一样充满诗意,却不冷落寂寥。

熙攘喧腾的汉正街虽然也会密藏着未知的隐秘,但每天发生的故事都是进取的、轰轰烈烈的。

汉正街有一种显性的雄浑,一种实在的景观,一种喧嚣的热烈,一种潜藏的神秘,一种隐性的张狂,一种躁动的旋律,一种古老的传承,一种喧腾的热烈。

它是武汉的骄傲和商贸地标,是武汉的文化符号和经济品牌,凝聚着数百年的汉商文化积淀。

二赖子和姚梦琪、莫若雨目不暇给,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店铺,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猛听得一声巨响,抬眼一望,竟是一对老夫妻蹲在墙角在炸爆米花。

三人都觉得稀罕,就站在老夫妻身边观看。老大爷一招一式十分娴熟,填料、封锅、点火、摇锅,不慌不忙,不急不缓。

红红的炉火燃起,映照着老大爷沧桑的脸庞。不一会,爆米许是烘好了,老婆婆起身,拿一个接米花的长形布袋,套在爆米花机的罐口上,喊一声:“放炮啰!”

老大爷操一根铁套筒,套在铁罐盖子上斜斜凸出的一铁杆上,微一使劲,“轰隆”一声震响,白雾弥漫、芬香四溢,米花喷入布袋。老婆婆随即将爆米花倒在另一个小布袋里装好了,一个小姑娘接过,小姑娘抓了一把爆米花填进嘴里,欢天喜地去了。

二赖子问姚梦琪和莫若雨:“想不想吃?”

莫若雨道:“没有米怎么炸?”

二赖子笑道:“看我的。”

二赖子飞快跑去店铺买了一个布袋子。又跑去一家米店,买了一斤玉米用布袋装着跑回来,交给老婆婆。

还有几个人在排队,三人只得站在一旁等候。

好容易等到了给二赖子他们爆了,老婆婆将玉米和一种白色的调料倒进铁罐里,老大爷将铁罐盖子拧紧,就转动着铁罐在炉子上加热。老大爷非常投入,身子微微前倾,左手拉风箱,右手摇着熏得乌黑的铁罐,风箱呼哧呼哧扇动,铁罐支架嘎吱嘎吱作响,空气里弥漫着爆米花的诱人香气。

二赖子在焦急的期盼中,老大爷终于起身,用那根铁套筒打开铁罐,只听“轰”的一声爆响,就像一颗手榴弹爆炸那样,香喷喷黄白相间的爆玉米花就爆好了。

用布袋装着爆玉米花,二赖子将袋子交到姚梦琪手中,说:“你们吃,看看好不好吃。”

从小到大,二赖子和姚梦琪都没吃过爆玉米花,莫若雨也没吃过,姚梦琪抓了两颗放在嘴里咀嚼,只感到滚烫醇香的爆玉米花香甜松脆回味无穷。

莫若雨吃了两粒,高兴地说:“真好吃,赖子哥你也吃。”

二赖子丢了一粒到口中,觉得爆玉米花不但香酥,还非常甜,可他明明没有看见老大爷放糖,怎么会是甜的呢?

他问老大爷,老大爷呵呵笑道:“放了糖精,当然甜。”

二赖子不知糖精是何物,心想,大约是特别甜的糖吧。

三人离开爆米花的老人,一边吃着爆玉米花一边浏览两边的店铺,时不时也会走进去看一看。

吃了一会姚梦琪不吃了,二赖子问:“为什么不吃了?”

姚梦琪道:“留点给龙姐姐吃吧,让她也尝尝。”

莫若雨说:“那我也不吃了。”

二赖子说:“随你们。”

快到中午了,二赖子说:“走,我们去吃点东西。”

姚梦琪道:“刚才吃了爆米花,不太饿。”

二赖子道:“那东西又不顶饿。”

姚梦琪说:“那好吧。”

三人走进一家小饭店,跑堂的过来了,问吃什么,二赖子问:“都有什么?”

跑堂的报了一大串,二赖子不知道热干面是什么,就说:“来四碗热干面。”

不一会热干面上来了,二赖子皱了皱眉,说:“这干巴巴的怎么吃?”

跑堂的说:“热干面是我们武汉的特色面食,一般还得另外点个汤。”

二赖子道:“那行,再来三碗三鲜汤。”

二赖子吃了一口热干面,觉得又辣又香,就对姚梦琪说:“嗯,很好吃。”

姚梦琪挑了两根在嘴里咀嚼,也点头说:“真的很好吃。”

莫若雨说:“吃是好吃,就是太干了。”

一会汤也上来了,三人就着汤吃面,二赖子一连吃了两碗,觉得还不饱,就又要了一碗。

姚梦琪和莫若雨却只吃了一碗。

吃完面三人出来,继续在街上逛着。

经过一个大饭店时,二赖子远远瞥见有五六个身穿军装的人正从饭店的台阶上下来,有心想向他们打听一下,他们这些从南京退下来的军人应该去找哪个部门。

还没到面前,那些人也看到了他们,其中一个人飞快跑来,二赖子一见,却是李瑞祥。

李瑞祥老远就高叫:“赖子,梦琪!”

他乡遇故知,二赖子和姚梦琪立刻也喜出望外地跑过去。

二赖子和李瑞祥一见面,也顾不得寒暄,二赖子就是一个熊抱,将李瑞祥抱了起来。

李瑞祥被二赖子勒得喘不过气来,慌忙叫道:“赖子快放我下来,我要闭气了!”

二赖子一松手,李瑞祥差点没跌倒,喘着气说:“差点被你勒死了。”

又与姚梦琪握手,笑道:“梦琪你更漂亮了。”

姚梦琪笑道:“在这里见到李大哥真是太高兴了。”

李瑞祥道:“我也是没想到,——呃,这位是谁?”

莫若雨笑道:“李大哥是吧,我叫莫若雨,是赖子哥的……”

李瑞祥眨着促狭的眼睛望着二赖子,二赖子只得说:“这是莫若雨莫姐姐。”

莫若雨骂道:“你就是个臭赖子!”

一见两人要吵,李瑞祥赶紧打岔:“你们还没吃饭吧,走,我请你们吃饭。”

二赖子笑道:“晚上宰你一顿,我们已经吃了热干面。”

李瑞祥道:“好,你尽管宰好了。”

又问:“你们怎么来这里了?”

二赖子笑道:“这里有大仗要打,我岂能不来。”

李瑞祥道:“这里暂时不会打仗,但李宗仁长官决定在徐州组织会战,我们31师已经开往徐州了,我因为在军委会有事耽搁了,但也很快就会去徐州。”

二赖子道:“你找到31师了?”

李瑞祥笑道:“找到了。”

二赖子轻轻捶了李瑞祥一拳,也笑道:“现在是少校了,还升了官?”

李瑞祥道:“什么官不官的,只不过是团副参谋长。”

说话间,其他人也走近来,二赖子一看,竟是第一次北上的时候在火车上遇到的虞友顺、龙德志、皮有庚、邱一平他们,就高兴地说:“是你们呀!”

虞友顺一愣,随即也想起来了,高兴地说:“你是二赖子吧?你好你好!”

二赖子与他们逐一握手,握到龙德志时,二赖子打趣道:“你是不是女扮男装?”

龙德志只是笑,脸却红了一红。

握到邱一平时,二赖子笑道:“你怎么还是那么瘦?”

邱一平笑道:“我这辈子只怕长不胖了。”

二赖子问:“看样子你们也已经投军了,你们怎么跟我李大哥在一起?”

黎开训说:“我们四人原本打算投笔从戎去考军校的,可一时不知道考哪个军校,正好在武汉遇见了李副参谋长,李副参谋长说新兵也是要参加军事训练后才能上战场的,于是我们就投在31师当了个小兵。”

二赖子笑道:“今天是小兵,他日说不定就是将军。”

龙德志道:“当将军我是没想过,只要能打小鬼子就成。”

皮有庚笑道:“赖子你不够意思,怎么不给我们介绍介绍你身边这两位漂亮的小姐?”

二赖子笑道:“这是我小妹,这个是我姐姐。”

皮有庚眨眨眼睛,却道:“未必吧,真是小妹姐姐?”

二赖子也笑道:“你怎么想都可以。”

一句话说得两朵红霞飞上了姚梦琪的脸颊,莫若雨却喜笑颜开。

黎开训见姚梦琪害羞,打岔道:“你们不是也投军了吗,怎么还是老百姓打扮?”

二赖子笑道:“投军了,到了几个军事单位,不过,现在又没单位了。”

李瑞祥道:“你们不是去了临训班吗,你们分在哪个部队?”

二赖子道:“分在新编501师,可新编501师在南京被打没了,只剩下十四人,我们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李瑞祥道:“怎么回事?”

二赖子就将在南京的经历大致说了一下,李瑞祥说:“那你们可以去军人收容站登记一下,申请加入我们31师吧。”

二赖子道:“能行吗?”

李瑞祥道:“行,肯定行。”

二赖子道:“可我们不知道收容站在哪里。”

李瑞祥道:“我领你们去吧,只不过离这里有点远。”

二赖子道:“那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