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一心扑在救灾上,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她穿梭在各个受灾点,亲自检查每一处帐篷是否牢固,询问每一位百姓的需求。
为了让孩子们能尽快恢复生机,她在临时安置点搭起简易学堂,找来当地的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用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话语,驱散他们心中的恐惧。
作为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柳若璃,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才慵懒起身。她嫌弃灾区条件艰苦,命人在临时住处摆满了从京城带来的奢华物件,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
对于救灾之事,她不过是随意掏出些银子,扔给知府,“拿这些钱去办事,要是办不好,你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知府大人像狗一样,点头哈腰地应承着,拿着柳若璃给的银子,表面上安排人做事,实则中饱私囊。
柳若璃偶尔去发放物资,也是站得远远的,让家丁丫鬟将物资随意丢给百姓,还大声嚷嚷:“都给我听好了,这些可都是柳小姐的恩赐!”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
午后,苏瑶才刚坐下休息,绿竹跑了进来,悄悄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苏瑶和绿竹去了仓库。
她们这才发现柳若璃带来的物资被积压在仓库,发霉变质,而这些本是用来救济百姓的粮食和药品。
她愤怒地找到柳若璃对峙:“柳小姐,你既然来赈灾,为何如此敷衍?这些物资关乎百姓生死,你却如此漠视!”
柳若璃可不在乎这些,翻了个白眼:“哼,要不是为了在王爷面前留个好名声,谁愿意来这鬼地方?不过是花些银子做做样子罢了,你还当真了?”
要不是父亲让她留点好名声,谁会来这个鬼地方?天气炎热,也没有府内舒适。
苏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柳若璃的鼻子说:“你简直丧心病狂!百姓在受苦,你却把救灾当儿戏,你的良心何在?”
柳若璃不屑地冷笑一声:“良心?在这世上,权势和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过是个不懂事的蠢货!
苏瑶气的直接离开这里。
苏瑶深知不能指望柳若璃,只能更加努力地拯救百姓,她要用行动,让灾区重新焕发生机,也让柳若璃的丑陋行径无所遁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区渐渐有了起色。
学堂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粥棚前排着有序的队伍,百姓们脸上不再是绝望和无助,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看到这一切,百姓们对苏瑶感恩戴德,纷纷传颂她的善举。
“苏姑娘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呐,要不是她,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位大爷满含热泪地说道。
“是啊,苏姑娘为了我们日夜操劳,和那个柳小姐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旁边的大娘附和道。
苏瑶用实际行动,改变了灾区的现状,也让柳若璃的敷衍和自私在众人面前暴露无遗。
她用坚韧和善良,在这片受灾的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绽放出人性的光辉。
顾怀瑾快马加鞭赶到时,远远就望见苏瑶在临时搭建的施粥棚前忙碌。
她身形清瘦,动作却依旧利落,正耐心给一位老人递粥。
顾怀瑾眼眶一热,翻身下马,快步朝她走去。
“阿瑶!”顾晏之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欣喜。
苏瑶闻声转身,眼中瞬间涌起惊喜与感动,粥勺差点掉落。
但很快她就冷静下来,毕竟王爷那未过门的未婚妻可还在灾区这里。
“王爷,请自重,您那未婚妻可是在这的。”
“我已经向父皇请旨收回成命了,我不会娶她的!”顾怀瑾坚定的看着苏瑶。
二人还没来得及多叙旧,当地知府大人匆匆赶来,神色有些慌张:“王爷,苏姑娘,大事不好!”
顾怀瑾与苏瑶心头一紧,忙问,“何事如此惊慌?”
知县喘着粗气说道:“丞相府派人来,说要接管灾区重建事务,还说……还说你们赈灾不力,要彻查。”
苏瑶柳眉倒竖,气愤道:“简直荒谬!我们日夜操劳,他们凭什么来插手,还污蔑我们!反倒是他女儿柳小姐,可是什么都没干!”
顾怀瑾脸色阴沉,他深知这是丞相府的阴谋,恐怕是不满自己抗旨拒婚,想借机发难。
“别慌,”
顾晏之沉声道,“我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他们查。阿瑶,这些日子的赈灾账目,可都还在?”
苏瑶连忙点头:“都在,我都妥善保管着。”
顾怀瑾点头,神色坚定:“好,他们既然要查,我们就把这些铁证摆出来,让他们无话可说。”
与此同时,顾怀瑾暗中派人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将此事告知皇帝,希望能得到公正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