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前行

这一躬拜下,时间仿若静止,周遭静谧无声,唯有寒风在耳畔低吟。杨巨久久未起,他的脊背微微颤抖,心中五味杂陈,那是对往昔情谊的不舍,对残酷命运的不甘。

良久,杨巨缓缓起身,先是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翻涌的内心,让那如潮水般的悲伤稍稍退去。紧接着,他抬手仔细地整了整衣袍,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几分郑重,仿佛在整理的不只是衣衫,更是自己此刻凌乱的心境。

待一切妥当,他才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顾伟走去。他在顾伟身旁蹲下,动作轻柔地将顾伟的身躯抚平,让他安稳地躺在地上,就像是怕惊扰了对方的沉睡。

随后,杨巨转身走进四周的树林,挑选了一些粗细适中、干燥易燃的树枝。他回到原地,运用灵力生起了一把火。跳跃的火苗驱散了些许寒意,他静静地盘坐在火边,火光照映着他那满是哀伤的面庞。他也说不上来为何要生火,或许只是本能地觉得,在这冰冷残酷的修仙界,这火焰能给逝去的顾伟和自己带来一丝温暖,一丝慰藉。

就这样,杨巨守着顾伟度过了漫长的夜晚。夜色深沉,星辰闪烁,偶尔有夜鸟的啼叫划破寂静。杨巨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顾伟,回忆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翻涌,往昔一起修炼、一起冒险的画面一一浮现。

第二天天将亮时,杨巨起身走到顾伟身旁,缓缓伸出手,摸了摸顾伟的手腕。指尖触碰到的是一片冰冷僵硬,他的手微微一颤,心中的悲痛再次被狠狠拉扯。

天刚露出一丝亮色,杨巨便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周围的林中。他眼神坚定,仔细地寻找着合适的树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顾伟做一口上好的棺材。

最终,在西面二十里的一个断崖处,杨巨发现了两棵粗壮的松树。这两棵松树高大挺拔,需两人合抱才能围住,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他伸手触摸树干,感受着那坚实的质地,又凑近闻了闻,松木香淡雅悠长,还能防虫,正是做棺木的绝佳材料。

杨巨调动体内灵力,汇聚于掌心,一道凌厉的灵力斩向松树根部,只听“咔嚓”一声,松树应声而断。紧接着,他又以灵力托举,两棵青松稳稳地悬浮起来,他带着它们回到了原处。

随后,在顾伟遗体的东边不远处,杨巨运用灵力清理出一片空地,开始认真地制作棺材。他先是发出灵火,小心翼翼地灼去松树的树皮,灵火跳跃,树皮逐渐脱落,散发出淡淡的焦糊味。接着,他又将灵力化为锋利的刀刃,精准地将树干截断,一块块厚实木料整齐地摆放开来。

杨巨俯身在木料之间,全神贯注地雕琢着。他的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执着,每一下切割、每一次打磨都倾注了他对顾伟深深的情谊。这口棺材,他做得极为用心,远比两年前在那片幽林中,为埋葬怀水做棺材时更加投入。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到下午未时的烈日高悬,杨巨终于完成了这口青松木棺。棺木上虽没有繁复华丽的雕刻,但整体造型简洁大气、沉稳庄重,通体呈现出黄青色,散发着一种质朴而又肃穆的气息。

青棺做好之后,杨巨轻步走到顾伟身边。他先是伸出手,轻轻为顾伟整理了面容,将他那略显凌乱的发丝理顺,又仔细地整理了他的衣袍,抚平每一处褶皱。接着,他双手小心翼翼地将顾伟抱起,缓缓安放进了青棺之中。

安放好之后,杨巨将顾伟腰间的黑色储物袋取了下来。他缓缓推上棺盖,又钉上了八颗青松铆钉,将青棺封得严严实实,随后还认真地检查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做完这一切,杨巨走到青棺正前方,双腿弯曲,缓缓跪下,接连三次深深躬拜。他的额头几乎贴到了地面,每一次起身再下拜,都带着无尽的缅怀与敬意。

起身之后,他又走进周围的林中,寻找了几根韧性极好的藤蔓,将藤蔓小心地捆在了青棺上,确保棺木在搬运过程中不会散开。

随后,在那青棺头部旁边,杨巨盘坐了下来。从顾伟身上取下的储物袋,就放在他腰间的衣袍中。杨巨没有往那储物袋中探上一眼,因为顾伟说过,要将他送回老家,下葬之后再守灵九九八十一天,这储物袋才是他的。他牢记着这份嘱托,心中满是对承诺的坚守。

盘坐在青棺旁,杨巨神思了一会儿,而后从怀中拿出了青岭修仙界的地图。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邹国的位置,邹国在大乾山脉的正东面,而邹国的善州府,是其与东面蔡国交接的府州。从地图上看,两国的交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界山。他估算了一下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要前往善州府,需往东南方向行进,距离大概有八千里之遥。

心中盘算好路线后,杨巨便收起了地图。他先是服下一粒阳灵丹,丹药入口即化,药力迅速在腹中散开。他运转起大小周天,将药力吸入体内,调整着自己体内的灵力状态,为即将开始的漫长旅程做准备。

约一个时辰后,杨巨缓缓睁开双眼,眼中精亮火光一闪,整个人精神抖擞。而后,他极有劲道地从地上起身。手掌一翻,那偌大的青棺便整个立了起来,他一把抓住捆着青棺的藤蔓,稳稳地将棺材背在了自己身上。

没有再做停留,杨巨迈着坚定的步伐,直接朝着东南方向大步走去。虽然那青棺背在他身上,看起来体积庞大,但以他的修为和灵力,这重量对他来说不足为惧。

在那茂密的林间,杨巨稳步前行,他走得不算太快,但每一步都踏得极为稳健。他的心中满是对棺中顾伟的关切,生怕自己走得太急、太颠簸,会把顾伟的遗体弄得不成样子。尽管他不会再打开这青棺,但他希望等自己将顾伟师兄下葬时,他还是刚入殓时那般安详的模样。

出发之时,已接近傍晚,天边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杨巨一口气走到了深夜,四周一片漆黑,唯有月光洒在林间,为他照亮前行的道路。这第一天,他走了四个时辰,走出了近四百里。

上路了几天之后,杨巨每日的行程也便规律了下来。每天早上和上午,他都会寻一处僻静之地,静心打坐修炼,吸收天地灵力,恢复自身的精力。到了下午未时,他便会准时背起青棺上路。

从下午的未时初刻,一直走到晚上的亥时末刻,在这漫长的六个时辰里,他穿越了一片又一片的密林,密林中荆棘丛生,他却毫不在意;翻过了一座座或陡峭险峻、或方正巍峨的山头,山路上怪石嶙峋,他也稳步向前;还渡过了不少河湖,河水冰冷刺骨,他依然勇往直前。他的身影在山水之间穿梭,坚定而又执着。

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一人一棺,在山间孤独地行走,显得甚为寂寥。山林中偶尔传来野兽的低吼声,或是夜枭的啼叫声,更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氛围。但杨巨的眼神始终坚定,他答应了顾伟师兄,要送他回老家,这八千里路,这背棺八千里,他定要一步步坚定地走出来。

到了第八天时,杨巨已经走出了五千多里路,成功进入了邹国境内。这邹国虽然在俗世算不上一个大国,但其文化昌盛,街头巷尾能看到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经济也十分繁盛,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人口众多,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杨巨是从邹国北部边境的中部偏东位置进入的,而后朝着东南方向的善州府行进。但只在其国内走了一天,便路过了三座城、二十多个镇子。城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镇子上也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杨巨不想被人看到自己背棺,一来怕吓到俗世之人,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二来也不想被俗世的喧嚣嘈杂,打扰了棺中师兄的清净。同时,他也不想白天找个地方躲起来,专程在晚上赶路。他心想,我等修士,怎能在俗世行路时还要躲躲藏藏,这般行径实在有失尊严。

略作思索之后,杨巨在进入邹国的第二天,改变了路线,由往东南方向走,转向了先往东方走,直扑邹国和蔡国之间的界山。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用了三天时间,终于抵达了那两国界山。那界山高耸入云,连绵不绝,南北走向的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大地。山中人烟稀少,静谧清幽,山水风光极好,山峰陡峭险峻,山谷幽深静谧,溪流潺潺流淌,野花肆意绽放,正是适合杨巨背棺行路的地方。

在那界山的一座座山头之间,杨巨一边欣赏着山间之景,一边向南行走了起来。他的脚步踏在松软的土地上,留下一个个浅浅的脚印。山中的清风轻轻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仿佛在为他的旅程增添一丝慰藉。

在界山中的第二天,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亥时,杨巨准备停下来休息。他先是寻到一处平整的青石,这青石表面光滑,大小正合适。随后,他运用木灵力,扫荡那青石附近的方圆十丈之地。灵力所到之处,树藤杂草纷纷倒下,蚊虫也被驱赶得无影无踪。做完这一切,他才将背上的青棺缓缓放了下来。

随后,他身形一跃,翻身上了一棵大树的树冠。他站在高高的树冠之上,举目观望四周,仔细查看周围的环境。他先看完了西面和南面,山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寂静,偶尔有树叶的沙沙声传来。当他看向东面时,隐隐地看到,东边的一座小山头上,似乎有烛光在闪动。

他心中猛地一紧,木灵力立时聚于双眼之中,目光变得锐利无比,他认真地看了过去。只见,那山头上有几间房舍,从建筑样式来看,像是一处寺庙,但极为残破的样子,墙壁斑驳,屋顶也有几处破损。

他心中不禁生疑,在这界山中已走了三天,连个猎户小屋都未曾看到,此处为何会有一处寺庙。他再次凝神细看,好一会儿,也没有察觉到那地方有任何的灵力波动。他心中思虑了下,谨慎起见,决定先去那寺庙附近探查一番,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