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闻虫

杨巨款步走到那师姐的木桌旁,身姿挺拔,躬身恭敬地拜道:

“烟霞山杨巨,见过师姐。”

只见那师姐身着一身素衣,气质清冷,微微睁开双眸,淡然回道:

“茧木林,张青花。”

她上下打量了杨巨一眼,旋即流露出些许不耐,说道:

“今日有灵虫十只,师弟若识得货,可自行挑选,每只一千灵石。本人概不赊欠。”

语毕,那师姐便又缓缓闭上了双眼,仿佛周遭之事皆与她无关。

见此情形,杨巨心中已然明了,这又是一位性情颇为古怪的师姐。

既然张师姐不再理会自己,杨巨便自顾自地将目光投向桌上的十个黄色玉瓶。

这些玉瓶在木桌上分作前二排,每排三个,后一排则有四个。单从外观上看,它们并无任何差异。

杨巨凝视片刻后,伸手拿起前排最左边的玉瓶。

轻轻打开瓶塞,只见里面赫然是一只张牙舞爪的四寸褐蝎,蝎尾那鼓胀的褐绿蛰针尤为醒目。

仅一眼,杨巨便知其毒性定然无比强烈。他不动声色地封上玉瓶,将其放回原位。

随后,杨巨又拿起中排右三的玉瓶。当玉瓶入手,一股冰冰凉凉的感觉瞬间传来。

他打开瓶身,一只通体蓝白、仅有寸许长的蓝蚁出现在眼前。这蓝蚁浑身向外散发着浓郁的冰寒之气,整个瓶内已然布满了晶莹剔透的冰雪。

杨巨不禁暗自咋舌,小心地封好并放回这只玉瓶。之后,他又仔细挑选起来,最终拿起后排左一的瓶子。

打开瓶盖,一只杏仁大小的黄色蜻蜓映入眼帘,模样甚是可爱。随着蜻蜓翅膀的微微闪动,散发出迷人的七彩光晕,令人不自觉地为之着迷。

然而,就在杨巨观看之际,他的识海突然猛地一颤,犹如一道惊雷在脑海中炸响,瞬间让他清醒过来。

再定睛一看,哪有什么迷人的蜻蜓,分明只是一只极其普通的飞虫罢了。

“迷幻之术!”

杨巨心中暗自惊叹,当下赶忙放回那个玉瓶,收回了手。

杨巨静静地看了张师姐两眼,而后客气地拱手问道:

“敢问师姐,您这里有没有一种名为金蝉的灵虫?”

不想张师姐只是缓缓伸出五根手指,随着这一动作,竹桌上空竟缓缓幻化出五十块灵石的幻影。

杨巨见此,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有些犹豫。但很快,他还是一咬牙,取出一百块水灵石,轻轻放在了竹木桌上。

张师姐只是微微皱了下眉头,那五十块水灵石便如受到牵引一般,瞬间被她收进了乾坤袋内。

只听张师姐拉长腔调说道:

“金蝉,我这里是没有的,我也从未听说过此灵虫之名。不过我可以给师弟指一条道,你先去传法楼中的御兽一门看看,驱虫乃为御兽之术的旁支。

若在传功楼找不到记载,师弟就去御兽山。去灵兽谷的刺虫、伏虫、云虫、迷虫,这四谷去打探打探。在御兽山,这四谷,也是御兽山驱虫一脉的精髓所在,被称为‘灵虫四谷’。”

杨巨听闻,不禁缓缓点头,陷入了沉思。他抬起头,静静地等待张师姐继续说下去。

然而,接下来张师姐却又恢复了闭目养神的姿态,仿佛刚才的交谈从未发生过,全然没有再开口说话的意思。

杨巨又等了一会儿,见张师姐依旧一言不发,心中虽略有憋闷,但也只能无奈地转身离开。

他实在觉得这老师姐如此轻易地赚取五十灵石,实在是太过随意了些。

返回到小桥对面后,杨巨抬头望向那开乐师兄所在的凉亭。

只见那里已然围了十多人,路师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却始终未能靠近。

杨巨心想,等路师兄和开师兄商谈完,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不如先去七星峰传法楼看一看。

想到此处,杨巨走到一处无人的地方,伸手一挥,放出了自己的绿玉飞舟。他随即踏上飞舟,朝着西方疾驰而去。

东谷距离七星峰并不远,飞舟如同一道绿色的流光,很快便抵达目的地,稳稳地落在了外四峰的西南“传法峰”上。

杨巨收起飞舟,沿着峰顶那条幽静的小路,朝着传法楼缓缓走去。在这小路上,他迎面遇到了两名炼气弟子。

这两名弟子一看到杨巨,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敬畏,赶忙让出道路,站到路旁俯身躬拜。杨巨只是微微朝他们点了下头,便从容走过。

而待杨巨走过之后,足足过了十息以上,他们才敢起身离开。

杨巨抬脚迈入传法楼,楼内的摆设布局依旧如当年一般,没有丝毫变化。大殿正中,那扇圆拱青光石门静静矗立,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守在拱门处的,依旧是当年的那位“赵师姐”,以及她身旁的那只小灵兽。

只不过此时,“赵师姐”看上去已至花甲之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而那只灵兽也已长得颇为粗壮。此刻,一人一兽正趴在长条桌上打盹儿。

听到脚步声,那只灵兽率先惊醒,紧接着“赵师姐”也缓缓坐起,脸上带着些许不耐烦。

然而,当她抬眼看到杨巨后,眼中的不耐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畏。她“嗖”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极为恭敬地说道:

“师侄赵媚,见过师叔。”

杨巨微微点头,而后从乾坤袋中取出十块灵石,轻轻放在了长桌上,说道:

“这是进传法楼两个时辰的费用。”赵媚见状,赶忙从腰间取下一块玄光玉牌,双手递予杨巨。

在递交玉牌时,赵媚忍不住偷偷抬头看了一眼杨巨,而这一眼,似乎让她认出了杨巨,脸上顿时露出震惊之色。但她很快便又低下了头,不敢再多看杨巨一眼。

杨巨手持玉牌,迈步走进那扇圆拱石门,门中青光泛起层层涟漪,杨巨的身影也随之消失在其中。

一晃两个时辰过去,杨巨才又从那扇门中缓缓走出。

此次,他一共挑选了五门秘典。其中有三门是直接与灵虫相关的,分别是《蝉虫大全》《金虫系典》《化虫目录》。

《蝉虫大全》专门介绍各种灵蝉,《金虫系典》则专注于各类金系灵虫,而《化虫目录》讲述的是各种在生长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的灵虫。

杨巨心想,那金蝉幼时生长于地下,成熟后爬出地表,而后又经脱壳蜕变,应当属于化虫之列。

这三门灵虫玉简,并非修炼驱虫术的功法或神通,只是对灵虫的简略介绍,总共花费了九百灵石。

除了这三门,杨巨还挑选了两门与佛门有关的杂记,分别是《西漠佛门大事记》和《净谭老祖西行记》。

之所以选择这两门,是因为杨巨直觉这金蝉定然与佛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想尝试从佛门秘闻杂记中探寻线索。这两门杂记,需要六百灵石。

走出拱门后,杨巨一挥袖袍,足足一千五百灵石便如灵动的蝴蝶般,从腰间乾坤袋中飞出,轻轻落在了那长条桌上。

此时,赵媚已端着一个红木托盘,毕恭毕敬地来到杨巨身前。

杨巨看着托盘上的五块玉简,微微点头,一挥手便将它们收入囊中,随后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传法楼。

出了传法楼后,杨巨没有再返回东谷小会,而是径直踏上飞舟,返回了灵药园。

飞舟稳稳地在他洞府门前落下。杨巨袖袍一挥,洞府石门缓缓打开,他大步走进洞府,石门又自动关闭。

杨巨径直来到炼丹室,在蒲团上盘膝而坐。他先稍稍平和了一会儿内息,而后拿出第一块玉简,里面刻录着《蝉虫大全》。

他将神识缓缓探入其中,一种灵蝉接一种灵蝉地仔细查看起来。一口气看完,这玉简中竟记载了足足二百五十一种灵蝉。

然而,杨巨却并未从中看到金蝉的名字。

杨巨轻轻放下这块玉简,又拿起了《金虫系典》符玉。

才看了一会儿,他便感觉在这部典录中找到金蝉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这些金系灵虫中,蝉类灵虫少之又少。果然,看到最后,杨巨依旧没有发现金蝉的踪迹。

后面的《化虫目录》,虽然记录了五种极为诡异的灵蝉,但同样都不是金蝉。

接着,杨巨稍作休息,来到洞府外欣赏了一会儿灵药园的夕阳美景。待心情舒缓后,他回到洞府,拿起了《西漠佛门大事记》。

这门杂记也不知是何人所写,里面详细记录的是西漠修仙界佛门各宗派之间的恩怨争斗。

其中,尤以佛门蝉宗、相宗、秘宗、匿宗四大宗派几万余年的恩怨纠葛为重点。

然而,杨巨翻遍整部杂记,依旧没有找到金蝉的丝毫影子。

最后,杨巨才拿起那块《净谭老祖西行记》符玉。这门杂记倒是清楚地记载了作者,乃是三万余年前,大乾门一位名为“净谭”的元婴老祖所写。

这位老祖修炼的是佛门功法,对佛理也极为精通。进阶元婴之后,他便前往佛门昌盛的西漠修仙界游历了一番。

杨巨开始往后翻看,然而,看着看着,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

这位老祖所记录的,竟然全都是各种各样的佛门饮食,从天上飞的到地下跑的,从风中的到雷中的,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杨巨无奈地叹了口气,百无聊赖地继续往后翻看。就在他快要看完的时候,一个饭食名号突然映入眼帘,让他双眼瞬间瞪大。

只见那一页上赫然写着“蝉血金饭”四个大字。杨巨瞬间将神识提至满格,认真地看了起来。

那开篇写道:

“西漠佛门,蝉宗首庭蝉心寺,有蝉也,本为凡虫,不通五行灵气,然生长于佛门圣地,日夜听佛门大能修士诵佛,竟是有机缘能开佛灵。

凡此蝉三岁一生死,若能得佛门之灵,便可脱胎换骨,寿元悠长。

听佛百年,其血化青,有炼气修士之能。

听佛千年,其血化黄,有筑基修士之能。

听佛四千年,其血化金,有金丹修士之能。

若可听佛二万载,据传可有元婴之能。

时岁吾至蝉心寺,与其太上了凡长老论佛,了凡知吾善天下佛门之食,便取一金血灵蝉,取金血三滴,融于斋饭之中,敬吾。

食之,实为佛门无上之珍馐也!”

看到此处,杨巨激动地一下子站了起来,口中念念有词:

“金蝉金蝉,凡虫而入佛门,听佛四千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