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革命与启蒙

——近现代中国文艺思想的价值主题与毛泽东文艺观形成的基础

20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无疑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具体到文艺来说,1942~1976年间可以称为中国文艺的“毛泽东时代”,在此期间,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就毛泽东个人来说,事实上,早在进入陕北初期,他就开始将文艺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来思考[1],逐渐形成其系统的文艺思想。那么,在进入陕北之前,具体来说即从19世纪末到1936年之间的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孕育阶段。

19世纪末,即毛泽东出生的年代,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艺上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政治上,戊戌维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代政治变革的意义。文艺上,也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无论文艺的式样、文艺知识分子的身份,还是文艺的地位、文艺的表现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文艺主流观念的激烈嬗变。从文艺思想方面来看,西学东渐、救亡图存的历史大背景,以及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和裂变,导致中国文艺思想在整体上转型和重塑。此时,相对于自觉的文艺思想或美学思想体系建构来说,文艺的价值问题远远得到更多的重视[2]。对于近现代的许多文艺思想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文艺的自身价值,而是其工具价值,或者说,用文艺来承载一种为现实所需要的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在近现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即启蒙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