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的类型与特征

本章探讨的“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类型包括“三忠于、四无限”的忠诚女性形象;“敢说、敢做”的女红卫兵形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姑娘”形象;永远“扎根”农村的女知青形象;“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战士形象。必须要说明的是,有些类型的个体形象在“文革”前就已经出现,如“三忠于、四无限”的忠诚女性形象在“文革”前就已经被报道过;“铁姑娘”形象是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山西省昔阳县大寨生产队的“铁姑娘队”而逐渐生成的;还有“扎根”农村的女知青代表如邢燕子、侯隽等人的事迹在“文革”前就已经被报道。但不能否认的是,“文革”10年中,在政治高于一切的浪潮裹挟下,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推动下,这5种类型的政治化女性形象,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运动影响力,和“文革”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发生前的17年里,是这5种类型的政治化女性形象的酝酿产生时期,那么“文革”10年,就是其发展时期。同时,为了研究方便,把这5种类型的政治化女性形象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实际上,有的“敢说、敢做”的女红卫兵后来也可能成为“扎根”农村的女知青;有的女知青到农村后,也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姑娘”精神;而她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属于“三忠于、四无限”的忠诚女性形象典型。所以,这五种类型的政治化女性形象的个体形象与特点有可能出现交叉重叠,但这不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也不影响本书的深入研究。同时,为揭示出这5种类型的政治化女性形象的发展轨迹,本章第二节还详细分析、总结了它们的特征,以便深刻认识政治的发展变化对女性形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