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汉高帝刘邦

汉高帝刘邦档案:

全名:刘邦

别名:汉高祖、汉高帝、汉太祖、汉祖

字:季

谥号:高皇帝

庙号:太祖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战国→秦朝→西汉

出生地:沛县邑中阳里

生卒年:前256或前247-前195

逝世地:长乐宫

陵墓:长陵

在位时间:前202-前195

主要成就:亡秦灭楚,建立汉朝,延续并巩固大一统,建章立制,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经济

主要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父母:父,刘煓;母,刘媪

后妃:吕雉,曹夫人,戚夫人

性格:豁达权谋,务实狠辣

点评:布衣崛起创汉业,豁达权谋定天下,狠辣务实显帝王。

汉高帝刘邦(公元前 256年-公元前 195年)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从沛县亭长到九五之尊,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其经历贯穿秦末乱世与汉初定鼎,既展现了布衣崛起的奋斗历程,也蕴含着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以下从多个维度梳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崛起布衣

据记载,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监明早亡,其子式继封,遂以居邑为氏,传至夏朝有刘累,下传至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恢复刘氏,之后在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清(刘邦的曾祖父)出生,刘清生刘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迁沛之丰邑。

刘邦的祖父(即太上皇刘太公之父)虽然曾任职丰公(丰邑邑令),但是当时天下动荡,社会大变迁,刘家到了刘邦父辈这一代,已只是自事农产的编户平民。

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时值战国时期,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与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刘邦少年时和卢绾一起读书,彼此交好。他的鼻梁高挺,眉骨立体,有美好的鬓角、胡须,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为人仁厚而爱护他人,乐善好施,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度量。但他不喜欢跟家人一样从事农作生产,所以常被父亲训斥。早年也曾因时常带人寄食,与其嫂发生过矛盾。

丰邑和沛县曾隶属魏、楚,刘邦的青少年时代成长在魏楚交界地带,受到两国文化氛围的熏陶,其人熟习楚歌,又仰慕魏国英雄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后来有能力西行至魏国各地时,信陵君已故去多年,曾是信陵君门客的张耳在魏国担任外黄县令,招致四方门客。当时秦国已展开攻灭魏都大梁的战役,刘邦到外黄多次随同张耳交游,以宾客身份相处数月之久。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之后,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沿袭楚旧郡设立泗水郡。进入壮年后的刘邦通过试补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在任上,他和县廷的每个官吏都能亲昵地调笑,又喜欢喝酒,爱好美色。

刘邦曾经到秦朝首都咸阳参加徭役,其间任意观览,望见了秦始皇,非常地感叹说:“哎呀,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啊!”

当时,单父县人吕公因为和沛令是好友,躲避仇家搬到沛县定居。沛县的豪杰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去拜访祝贺。当时主持接待的是在沛县担任主吏的萧何,他规定说:凡是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坐到堂下。刘邦时任亭长,向来看不上那些官吏,就在名帖上假称:“贺钱一万!”实际没带一个钱。名帖递入后,吕公大惊,起身到门口来迎接他。

吕公喜欢相人,看见刘邦的形态样貌,就非常敬重他,领着他入席就坐。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趁机亲近地戏弄席间诸位宾客,干脆就坐到首席去,丝毫不畏缩。饮酒到尽兴时,吕公向刘邦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刘邦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当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怎么现在你随便就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妇孺之辈能懂的。”最终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吕公的女儿就是吕雉。

一次,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途中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邑西边的水泽地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解绑释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最后,刘邦带着这些人逃匿在芒县、砀县的山泽(今通称芒砀山)之中。在此期间,发生了所谓刘邦夜醉斩蛇、“赤帝子”、吕雉宣称刘邦有“云气”等奇事,沛县之中的年轻子弟听说后,很多人都要前去投奔他。随后,刘邦的队伍不断扩大,有数百人之众。

二、起兵沛县

由于秦朝政府连年发起大型徭役,以各地男丁往北修长城戍边;以童男童女和百工几千人出东海求仙;征集无夫家的女性一万五千人南下百越,最终导致中原疲敝,百姓乱离,社会矛盾加剧,人们私底下都想要反抗,当时“欲为乱者十家而七”。这时候有宾客对刘邦说:“时机到了!”刘邦回答:“且等等,当有圣人起于东南。”果然,距离此事不到一年,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泗水郡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当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沛县狱掾曹参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不久沛令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反而引发变乱。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来坚守,并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萧曹二人闻讯赶忙逃到城外投奔刘邦。

刘邦将一封帛书射进城中,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诸侯反秦。沛县父老于是组织子弟杀死县令,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来领导大家起事。大家推举他为沛县县令,依楚制称作沛公。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因早前的赤帝子的传闻,所以崇尚红色,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此时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刘邦已经四十八岁或三十九岁了。同月,原楚国将门后裔项梁、项羽在吴县起兵。

秦二世二年岁首十月(前209年冬),刘邦先是率军攻打胡陵县、方与县,秦国泗水郡的郡监平率兵包围丰邑,众人回守丰邑,两天后,刘邦出兵应战,击破秦军。

十一月,刘邦令雍齿守丰,自己率领军队进入薛县,与秦军大战。泗水郡守壮战败,逃至戚县,刘邦麾下的左司马追斩壮。泗水郡守、郡监都被击败,于是泗水郡的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归从刘邦阵营。

刘邦所部再次进攻胡陵县,夏侯婴与萧何前去劝降镇守胡陵城的泗水郡监平,平于是举城投降。接着刘邦率军返回亢父县、方与县,命曹参去镇守方与县城。这时魏人周巿来攻方与,方与城转投魏国,曹参率军迎击。

十二月,雍齿据守的丰邑也被周巿招降,刘邦大怒,举兵攻丰,没有攻克。恰在此时,刘邦又患病,只得还军沛县。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刘邦听说东阳甯君与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驻扎在留县,于是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邑。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于是兵合一处。张良与刘邦二人一见交谈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授张良为厩将。然后一起去向景驹请援。

二月,秦将章邯的别将司马夷攻略楚地,屠戮相县,到达砀县。于是刘邦与东阳甯君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夷,在萧县西与秦军展开战斗,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甯君退至留县。补充军队和粮草后,再次进攻秦军,以少胜多三天攻下砀县,收降砀县军卒六千人,加上原有部队总计九千人。

三月,刘邦攻取了下邑,返回再次攻丰,结果仍然没攻下。

四月,项梁渡过淮河扩张势力,攻灭秦嘉、景驹所部。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于是留下军队包围丰邑,自己率领一百余骑至薛县见项梁。项梁给刘邦增兵五千、五大夫爵位的将领十人,三攻丰邑。

五月,刘邦击败雍齿,雍齿逃奔魏国。

刘邦从属项梁一个多月后,项羽也攻下襄城返回薛县。当陈胜死亡的消息被证实,项梁把别将全都召回薛县。

六月,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拥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定都盱眙。刘邦与英布、蒲将军、吕臣、陈婴等别部将领共同参与拥立了楚怀王。

七月,项梁率军北上救援齐魏,在亢父县、东阿县等地大破秦军。这时齐军因内部矛盾而撤还,只有楚军追击秦军。在这期间,刘邦率领曹参、周勃等人与章邯的车骑部队交战,将其击退,平复蒙邑、虞县、爰戚县、东缗县、栗县、啮桑县、宛朐县、单父县等大量秦军占领的魏国城池,史称“定魏地”。

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领兵,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即成阳,今山东菏泽市东),屠之。然后追击秦军至濮阳东,再次大破秦军。秦军这时得到增援,军势再次振兴,据守濮阳,放水环绕城池。

八月,刘项二人绕过濮阳,转攻定陶。定陶未攻下,又转向西攻打雍丘。刘项两军大破秦兵,刘邦麾下曹参斩杀三川郡的郡守李由,并俘虏秦侯一人。

九月,正当刘项两军进攻陈留之时。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战死。刘项二人大惊,在商量后决定放弃陈留,还军东归。刘项二人分兵,项羽军驻彭城西、吕臣军驻彭城东,而刘邦军驻砀县。

项梁之死,使诸侯震怖。而秦军更是挟战胜余威常追亡逐北。章邯经过连番胜利,认为楚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攻下邯郸后把民众都迁徙到河内,并毁掉邯郸的城墙。而赵军退守巨鹿,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

后九月,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将吕臣与项羽的军队合并起来自己统领。封给刘邦武安侯爵位,升任砀郡长(郡守)职位,统率砀郡兵马;封项羽为长安侯爵位,任鲁公职号。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刘邦此时已统筹整个砀郡旧魏地区兵力,其地位实际比项羽的县公(县令)要高。如当时曹参亦升任戚公(戚县县令),隶属砀郡长刘邦麾下。

三、入关灭秦

与此同时,被困于巨鹿的赵王歇与张耳多次遣使向楚国求援,楚怀王答应救赵。楚国北路军以宋义为主将,西路军以刘邦为主将。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并平定关中,谁就可在关中称王。

当时由于陈胜、项梁相继败亡,秦军兵势正盛,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怀王身边的老将们认为唯独刘邦向来宽厚,是有德行的长者,适合“扶义而西”,于是推出刘邦为西征军统帅。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比较激愤,积极要求随同刘邦西征。但所有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

秦二世三年十月(前208年冬),刘邦军往西攻城略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经由砀县到达成阳县,先在成武县南面攻破东郡的郡尉所率领的部队,又在成阳县南面攻打王离军,在杠里与秦军对垒相持,攻破秦二军、河间守军,刘邦率领曹参、樊哙、灌婴、傅宽、郭蒙等与秦将王离交战,大破其军。

按月表记载,刘邦亦参与了“救赵”,如刘邦所部在与杠里的秦军交战前曾进攻安阳。楚军卿子冠军宋义率部抵达安阳,驻留四十六天不进军。直至次月项羽矫诏斩杀宋义,夺前线权柄,楚军才得发兵救援巨鹿。

十二月,刘邦引兵西进,在昌邑遇到彭越的部队,遂与其合力进攻昌邑,没能攻下,只得返回栗县。在栗县时,刘邦遇到刚武侯,吞并他的部队,刘邦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又得到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加入,与秦军交战,击破敌军。众人合攻昌邑,又没攻下。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彭越则结束与刘邦的合作,自领兵马割据巨野县。本月,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胜,解除秦军对巨鹿城的包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二月,刘邦西经高阳县,郦食其是高阳里的门卒,认为经过高阳的军队很多,只有刘邦拥有很大的器量,于是求见刘邦。此时刘邦坐在床上。令两个女子替他洗脚。郦食其未行拜见之礼,拱手长揖说:“足下要是真想推翻无道之秦,就不应坐着来接见长者。”刘邦听后而起,整衣表示歉意,请入上座。郦食其建议刘邦袭击陈留。刘邦采纳郦食其的计策,袭击陈留县,得到秦军囤积的粮草。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任命他弟弟郦商为将,领陈留之军。

刘邦军在亳县南部与秦军交战,又往西到达开封,秦将赵贲率领秦军在开封北面与刘邦交战,刘邦携麾下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等大败赵贲。

赵贲兵败退守开封城,郦商率领陈留县兵,与刘邦、曹参一同包围开封城,没有攻下。

三月,刘邦转而西进,率领麾下曹参、樊哙、夏侯婴、傅宽、郭蒙等人在白马、曲遇东面与秦将杨熊交战,大破杨熊军,曹参俘虏秦国司马、御史各一人;夏侯婴累计俘虏六十八人,收降士卒八百五十人,并缴获官印一匣。刘邦部队又在阳武再次击退杨熊。杨熊败走逃至荥阳,被秦二世派人杀死。

张良早前劝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并随韩王成西至韩地略地。但接连数月所略之地每占辄失,始终没打开局面,因此游兵于颍川郡一带。

四月,当刘邦从洛阳南出轘辕山行进时,张良领着一队兵马前来跟从刘邦。刘邦向南攻取颍阳县,屠灭全城。接着攻打长社,凭借张良的协助攻占了韩国的轘辕关。又夺取缑氏县,接连打下韩地的十多座城邑,击破了秦将杨熊遗留的守军。刘邦攻取韩地阳城期间,让张良凭借韩国司徒的身份去招降韩国旧地,得到韩国王室后裔韩信(后来的韩王信,非“三杰”韩信)的加入,并让他担任韩王成的将领。刘邦略定韩国一带,让韩王成留守韩国旧都阳翟,带着张良继续进军,韩信(韩王信)也率领他的军队跟随刘邦。

这时候,赵国的别将司马卬正想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刘邦于是向北拿下平阴县,截断黄河渡口。刘邦向南进军,携麾下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与秦军在洛阳东部、尸乡北部交战,再次大破赵贲大军。刘邦击溃赵贲后,继续进攻洛阳,没能攻克。

六月,刘邦转而南下阳城,收编城中马匹骑兵。往南攻打南阳郡,在犨县东面、阳城东面击破南阳郡守吕齮,吕齮退守宛城。

刘邦想绕过宛城直接西进,张良则指出强秦兵力在前,宛城守军在后,若两方夹击形势危险,力劝刘邦攻宛。于是刘邦在夜晚引兵还攻宛城,变更旗帜,天未明,就将宛城团团围住。曹参、樊哙领军攻打宛城,先登陷阵,郦商亦协同攻宛。吕齮见状想要自杀,他的门客陈恢加以劝阻,并出使楚营,与刘邦约定举城归降,并建议刘邦带着降兵西进,留下郡守守城。刘邦于是封吕齮为殷侯,封陈恢食邑千户。因此全部平定南阳郡。

七月,在刘邦平定南阳郡时,项羽和章邯在殷墟会盟,章邯率军投降项羽。项羽也带着降兵行进。

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各地没有不降服的。到达丹水县。而高武侯鳃、襄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县、胡阳县(即湖阳县)。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刘邦军联合,攻下析县、郦县等地。

八月,刘邦所部楚军进兵至武关东面,于是派魏人甯昌出使秦廷,而这时章邯也已投降项羽,秦丞相赵高弑杀秦二世,令使者回报刘邦,想要和刘邦约定平分关中。刘邦认为赵高在使诈,于是听从张良之计,让郦食其、陆贾劝降武关秦将,趁此机会袭取武关。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别将攻取秦的汉中、巴、蜀等地。

九月,接着刘邦军在峣关下击败秦军,进至秦都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廷组织了最后的力量,与刘邦军大战于蓝田,遭遇大败。

秦王子婴元年十月(前207年冬),刘邦的军队领先各路诸侯到达灞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用丝带系颈,手捧着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秦朝至此灭亡。

此时,项羽统领诸侯国部队四十多万人,行军略地,往西到达河南郡一带。

刘邦进入了咸阳后,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准备就此住下。樊哙劝刘邦出去居住,刘邦不听。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率军退到了灞上,等候诸侯军到来履约。

十一月,刘邦驻军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父老豪杰,军民之间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偷盗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秦人大喜,唯恐刘邦不当秦王。同月,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十一月中旬,项羽率领诸侯军队西至函谷关。

同年十二月,项羽率领诸侯军队抵达关中。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带领的诸侯国军队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项羽有兵力四十万。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张良有老交情,连夜潜入营中劝张良走,以免开战被杀。张良不愿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会见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与项伯约为亲家。项伯当天夜里返回军营对项羽说:“刘邦不率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入呢?现在别人有大功劳我们反而攻打他,不道义啊,不如就善待他吧。”项羽答应了。

第二天,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赶到项羽的驻地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范增在鸿门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项羽默然不应。范增借口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随即拔剑起舞,掩护刘邦,使项庄的刺杀没有成功。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屠戮并烧毁秦朝宫室、杀秦王子婴。

项羽不顾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而把熊心虚尊为义帝,并不听其命令,打算和各国诸侯将相自行分封。于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主持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郡、蜀郡和汉中郡,治下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并封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大怒,打算出兵攻打项羽,经过萧何等人的劝阻,才决定隐忍进入汉中。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表面上是论功行赏,实际上却是对原有的诸侯国势力进行分化重整,对入关并服从自己的军功势力予以分封行赏,拉拢各国外将自封为王,激化了六国外派入关的军队头目与其本国君主之间的矛盾,又没有照顾到部分在反秦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如田荣、陈馀、彭越等),由此造成各方对立加剧,天下大势很快又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四、楚汉之争

分封相王由(前206年)一月开始,持续至三月,历时三个月才最终落定。

汉元年(前206年)四月,诸侯在戏县罢兵,各回自己的封国。刘邦也前往汉中郡就国,项羽留给刘邦士卒三万人,楚国和诸侯国军队中因仰慕刘邦而追随的有几万人,项羽麾下郎中韩信也在此时背楚投汉。刘邦领兵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听从张良建议烧毁栈道,以示再也无意返回,来麻痹项羽。然而部分将士害怕回乡无望,在抵达汉都南郑的途中有些人就逃走东归了,韩信因不受重用也逃走了,萧何追回韩信,力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同月,项羽出关,派人驱赶义帝去郴县。

汉元年(前206年)五月,刘邦决意挥军东出,用韩信策略部署诸将攻略,采纳赵衍的建议突破章邯封锁,迅速重返关中,接连击败章邯、章平等三秦军队。

汉元年(前206年)六月,齐国实权丞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击败赶走新封的齐王田都、杀死改封为胶东王的田巿,自立为齐王,又击杀项羽所封的济北王田安。项羽大怒,往北攻打田荣。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迫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困雍王章邯于废丘。又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

汉元年(前206年)九月,刘邦派遣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借由据守南阳郡的王陵的兵力,想回沛县迎接刘太公、吕雉。项羽闻讯,就派兵在阳夏堵截,汉军无法前进,又立郑昌为韩王对抗汉军。

汉二年十月(前206年冬),常山王张耳兵败投汉,受到刘邦厚待。张良也从韩地归汉,刘邦封他为成信侯刘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后,出关到陕县,慰问当地父老。遣使招抚河南国,河南王申阳降,以其地置河南郡。接着刘邦以韩襄王孙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信击韩王郑昌于阳城,郑昌降同月,项羽遣英布等在长沙郡郴县杀害义帝。十一月,刘邦立信为韩王,史称韩王信。

汉二年(前205年)正月,项羽击败田荣,田荣逃亡途中被平民所杀。齐人本已投降,项羽继续在齐地实行烧杀暴行,引来齐地民众群起反抗。

汉二年(前205年)三月,刘邦自临晋关渡河攻打魏国,魏王魏豹降。又东向河内打下殷国,俘虏殷王司马卬,以其地为河内郡。由于殷国失守,害怕项羽迁怒归咎,都尉陈平由楚投汉。刘邦数月之间连定申阳、郑昌、魏豹、司马卬四王,三河地区悉归于汉。

刘邦南渡平阴津,抵达雒阳,新城三老董公挡在刘邦马前诉说义帝的死亡经过。刘邦听后,袒衣大哭,为义帝发丧,举哀三日。然后向各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无道的罪状,并发动关内兵员,收编三河将士,号召各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从而正式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田横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继续与项羽缠斗。刘邦乘机整合魏、殷等五路诸侯兵马,又号召齐国、赵国,合兵东征讨楚。兵至外黄,彭越率众三万来归附,刘邦封彭越为魏相国,令他平定梁地。汉将曹参、灌婴与龙且、项佗率领的楚军在定陶县开战。曹参、灌婴在定陶县南部击败龙且、项佗的部队。又往东拿下萧县、砀县,直捣楚都彭城。

当月,刘邦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攻入西楚国都彭城。短暂的胜利使刘邦失去理智,整日与诸侯喝酒庆祝。项羽闻讯,亲率三万精兵凌晨自萧县急袭彭城,大破汉军,十余万士卒被杀,又十余万落入水中,堵得睢水断流。楚军重重包围刘邦之际,西北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楚军阵脚大乱。刘邦率数十骑突围,途经沛县寻家眷未果,路上遇到子女,危急间三次推子女下车均被夏侯婴救回(事有争议,见“弃子疑云”目录)。其父刘太公、其妻吕雉遭楚军俘获为质。此战导致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等诸侯王叛汉投楚,数十万诸侯反楚联军崩解。

刘邦退至下邑的吕泽驻地,同张良画策,以划分关东地盘为条件,让英布、彭越、韩信领兵削弱楚军。刘邦收拢逃散的士卒,进驻砀县稳住防线,又前往虞县派遣随何去游说九江王英布,让英布牵制楚国。

五月,刘邦往西屯驻荥阳集结兵力,萧何发动关中老弱增援前线。楚军骑兵大举来攻,刘邦以秦人为主组建了郎中骑兵,交予灌婴统率,在荥阳东部大败楚军。韩信也收聚散卒与刘邦会师,与楚军在荥阳南边京县、索县之间交锋,打败了楚军。汉军筑起甬道通往河边,以运取临河倚山的敖仓粮食。此时魏王豹以看望母病为由归国,其后即封锁渡口,反与楚联合。

六月,刘邦返回关中的都城栎阳,立儿子刘盈为太子,让在关中的诸侯子弟都去屏卫太子。又派樊哙引水淹灌雍都废丘,废丘城投降,坚守了近一年的雍王章邯最终自杀,雍国平定。

八月,刘邦又上荥阳前线,派郦食其说降魏豹无果,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一同攻打魏国。

九月,韩信等人俘虏魏豹,押送到荥阳,平定魏地。其后韩信派人向刘邦请兵三万人,计划北定燕、赵,东攻齐国,再向南断绝楚国粮道,于是刘邦增兵给韩信。

在韩信等人在赵国北方交战的同时,刘邦以靳歙率部至河内郡,在赵国南部大败朝歌守将贲郝。刘邦进攻安阳以东地区,直达棘蒲,拿下七个县。靳歙另率兵击溃赵军,活捉赵将的司马二人,军候四人,招降赵军官兵二千四百人。刘邦进而攻克赵国旧都邯郸。靳歙再拿下平阳,斩杀驻平阳的守相,逼降邺城。接着刘邦、靳歙又反攻失守的朝歌、邯郸,击败赵军,迫使邯郸郡的六个县投降

汉三年十月(前205年冬),韩信、张耳东下井陉攻赵,斩杀代王陈馀,俘获赵王赵歇。

十一月,英布与楚将项声、龙且交战数月,最终惨败失国,英布妻儿被项伯所杀,九江王国领地被项羽占领。十二月,英布只身与随何抄小路投奔汉王刘邦,遣使寻回旧部数千,刘邦又再分兵给英布,一起收兵到成皋。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带展开拉锯战,项羽多次侵袭夺取汉兵取粮甬道,汉军粮食缺乏。刘邦原本接受郦食其建议,想分封六国后裔来削弱楚军,后被张良驳回。于是刘邦改纳陈平计策,拨给陈平黄金四万斤,任其开销,以离间楚国君臣。

汉三年(前204年)四月,项羽围困荥阳,在缺粮情况下刘邦请和,想划分荥阳为楚汉界线,项羽本要答应,被范增劝止,进而猛攻荥阳,刘邦深感不安。此时陈平计策生效,项羽对范增、钟离眜等人起疑,不听范增急攻荥阳的建议,又逐步削减他的权力,范增愤而请辞,在回彭城途中发疽而死。

五月,汉军粮尽,陈平趁夜派两千女子披甲出东门引开楚军,汉将纪信假扮刘邦诈降,刘邦乘隙率数十骑从西门逃脱,留周苛、枞公、韩王信、孙赤等人守荥阳。周苛杀死有反叛前科的魏豹;纪信则被项羽烧死。

项羽指挥楚军紧围荥阳,夺占成皋。刘邦在关中征得新兵,本欲东进,被袁生劝阻,乃依其言引兵经武关出宛县、叶县,与英布一同行军收整士兵,吸引楚军,减轻荥阳一线汉军压力。项羽率主力南下,汉军坚壁不战。其后汉军大司马丁复在叶县击破项羽的部队。其时,彭越军渡睢水,在下邳击杀楚将薛公。项羽留终公守成皋,自领兵东征彭越。刘邦乘机北上,击败终公,收复成皋。

六月,项羽击败彭越,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烹周苛、杀枞公;韩王信、孙赤投降楚军。项羽进围成皋,刘邦单独与夏侯婴乘车遁走成皋北门,渡河水北去。当时韩信已定赵大半年,楚汉鏖战时仅调兵支援刘邦,韩信本人则以楚兵袭扰为由辗转于赵地。刘邦长驱修武,收回张耳、韩信军权。刘邦以韩信为相国,让他集中未被调走的赵兵前去攻齐。楚军趁刘邦不在想乘势西进,被汉军阻于巩县一带。

八月,刘邦率军临黄河北岸,想与项羽再战,后来听从郑忠建议,深沟高垒,坚壁不战。派卢绾、刘贾率兵两万渡白马津,深入楚地,协助彭越扰楚后方。

九月,项羽闻彭越、刘贾、卢绾等攻下睢阳、外黄等17城,大惊,再次领兵东归。临行,留大司马曹咎守成皋,嘱其谨慎勿战。刘邦欲舍弃成皋以东地区,专力屯守巩县、洛阳。郦食其极力谏阻,劝刘邦乘楚军无暇西顾之机收复荥阳,占据敖仓,攻夺成皋,控制用兵要地,相机破敌,并又自荐去游说齐王田广,使其附汉。

汉四年十月(前204年冬),刘邦连续数日遣士兵辱骂曹咎,激其出战。曹咎领兵出城,渡汜水,欲与汉军交锋。刘邦趁其半渡,挥军猛攻,大破楚军,再次收复成皋。曹咎、司马欣等人皆自杀。刘邦遂率汉军驻于广武,取食于敖仓,并围楚将钟离眜于荥阳东。项羽迅速攻下梁地十余城,得知成皋再度易手,急率主力西进,解荥阳之围,然后屯军广武,与汉相持。同月,韩信采用蒯彻建议,偷袭击破齐国;郦食其被齐王烹杀。项羽派遣项佗、龙且救齐。

由于彭越在梁地反复断绝楚军粮食,项羽很忧虑,于是把刘邦父亲放在高台砧板上面,以烹杀刘太公来威胁刘邦投降。因刘邦以“分一杯羹”回应加之项伯劝阻,项羽最终停手。

项羽想与刘邦单挑决胜负,刘邦以“斗智不斗力”回绝。项羽多次派壮士挑战,皆被汉军善于骑射的楼烦射杀,后项羽亲自出阵吓退楼烦。

刘项二人隔着广武涧(即鸿沟)对话,刘邦在阵前发表檄文《数项羽十罪》,项羽大怒,又想与刘邦决战,刘邦不应。项羽埋伏弓弩暗箭射中刘邦胸口,刘邦装作伤到脚趾。回营后刘邦重伤卧床,被张良请求起身巡行劳军,稳定军心,也避免楚军乘胜袭击。刘邦巡行完,伤重,疾驰进入成皋城。

十一月,韩信与灌婴等人击破楚军,杀楚将龙且,俘虏齐王田广。刘邦立张耳为赵王。项羽听闻楚齐联军覆灭于潍水,乃使说客武涉至齐,游说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遭拒绝。

刘邦养好伤,入关到栎阳慰问父老。又再上前线,驻军广武,从关中增兵,彭越等人在梁地来回断绝楚军粮食。这时韩信遣使请立假齐王(代理齐王),刘邦大怒,想攻打韩信,被张良、陈平踩脚制止,刘邦当即反应立韩信为“真王”。

汉四年(前203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拿着印信,去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征召他的军队来攻打楚国。

韩信于是让灌婴领骑兵扫荡楚国大后方,在不同战场击破公杲、薛郡长、项声、薛公、郯公等楚军将领。攻略傅阳县、下相县、僮县、取虑县、徐县、广陵县、下邳县等城邑,绝淮河南北楚地粮仓,直逼楚都彭城。

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让他一同攻打项羽。

八月,这时汉军兵多粮盛,项羽近乎粮尽无援。刘邦先后派遣陆贾、侯公规劝项羽释放太公和吕雉,于是项羽与刘邦约定平分天下,以鸿沟作界线,西归汉,东归楚。

九月,楚汉达成和约,刘太公和吕雉从楚营归来。

楚、汉订盟后,项羽解兵东归,刘邦也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以免养虎遗患。

汉五年十月(前203年冬),刘邦追击楚军至阳夏县,攻下阳夏,樊哙俘虏楚国周将军士卒四千人。项羽从阳夏南撤,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刘邦的军粮。刘邦在阳夏南部止军,与韩信、彭越约定合兵攻打楚军。汉军到达固陵,韩信、彭越等均未按约定前来会师,项羽领兵击退汉军,刘邦入城坚守。为让韩信、彭越出战,刘邦听从张良之谋,遣使划分封地以吸引韩彭二人。韩彭二人明确有利可图,于是出兵。这时汉将丁义也在固陵之战击破楚将钟离眜。

刘邦继续追击项羽到达陈县,韩信领兵来与刘邦会师,在陈下之战中共同击溃楚军,汉军樊哙、夏侯婴、灌婴、靳歙、虫达以及归降的西楚令尹灵常等皆参与战斗。项羽领兵东撤,楚将陈公(陈县县令)利几不再跟随项羽,而是逃走投降了刘邦。

汉五年十一月,汉将刘贾攻入楚地,围困寿春。刘邦又派人诱降西楚大司马周殷。周殷叛楚,以舒县发兵攻屠六县,率领九江郡之兵配合英布,合兵进击城父县,英布与刘贾、周殷等皆抵达垓下与刘邦会师。彭越也引兵抵达垓下。

汉五年十二月(前203年12至前202年1月间),刘邦携众人合围项羽于垓下,刘邦、韩信统领三十万汉军与十万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在前为先锋,将军孔藂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居中,将军周勃、柴武列阵在后。

韩信率先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藂、陈贺从左右两边纵兵夹攻,楚军失利,韩信再乘势反攻,大败楚军于垓下。

项羽退入壁垒坚守,兵疲食尽。汉军和诸侯联军将之重重包围,晚上四面传来楚歌声,项羽大惊,以为汉军已经尽得楚地,楚军上下军心瓦解。然后项羽趁夜率八百多名骑兵突围而走,于是楚军溃败,到天亮时汉军才发觉项羽已逃,刘邦诏令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河时,所带骑兵已减至百余人,又经阴陵县撤至东城县,最终只剩二十多人。这时项羽本打算渡过乌江,后又取消想法,下马再次与汉军激战,最终自刎。汉军王翳、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五人分斩项羽尸身,尽数封侯。

项羽死后楚柱国陈婴归顺汉朝,参与平定在豫章郡、浙江(今钱塘江)一带自立为王、并定都浙地的壮息。婴率军渡江,继续扫平江东,在吴县击败并俘获吴郡的郡守,平定吴郡、豫章郡、会稽郡,又回师平定淮河北部,共计五十二县。楚地自此归汉。

随后刘邦率军北上,招降鲁县,并以鲁公之号将项羽葬于谷城。刘邦返回定陶,驰车进入韩信营垒,收夺其兵权。

五、君临天下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韩信等诸侯及群臣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依照古礼“三让”,然后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同年二月甲午日(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氾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前汉),是为汉高帝。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

此后,刘邦暂居雒阳,并派兵平定了为项羽叛汉的临江王共尉的叛乱。他最初打算定都雒阳,后根据戍卒娄敬的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同年六月,宣布大赦天下。

天下平定后,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自萧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属于立法工作,为后世立制垂范。章是历数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规定,军法是讲用兵之道,《新语》是讲历代兴衰之故。礼仪,不仅限于朝仪的内容。这样多方面的开国规模,是前代所没有的。

六、削平强藩

刘邦建国称帝时,国家一时尚未平靖。为重建战后的新秩序及安抚功臣,他部分地恢复了封建,采取了郡国并行制,重新分封七个异姓功臣为王:

爵名受封者所封范围

楚王韩信封于淮北,都下邳

长沙王吴芮封于长沙,都临湘

梁王彭越封于梁地,都定陶

淮南王英布封于淮南,都定六

燕王臧荼封于燕地,都定蓟

赵王张敖封于赵地,都襄国

韩王韩王信封于晋地,都晋阳

此外,还有超过一百三十人被封为列侯。

西汉王朝建立初年,诸侯国占据大汉江山的多半疆土,如同先秦列国割据状态,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部军政独立、尾大不掉,给中央集权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刘邦封王也仅为权宜之计。

待西汉统治逐步稳固后,刘邦开始有意削除异姓诸侯王。

汉五年(前202年)十月,燕王臧荼率先被平定,刘邦改立密友、太尉卢绾为燕王;其后韩王信叛逃匈奴被诛杀、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梁王彭越、淮阴侯(原为楚王,后降封)韩信被废后皆被杀。

汉十年(前197年)九月,赵相国陈豨联合匈奴兴兵叛乱,自封代王。刘邦赦免代地官民,率大军御驾亲征,至次年秋将其平定。

汉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并吞并荆王刘贾、楚王刘交的地盘。刘邦闻讯后,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并抱病亲征,正面击败英布军,英布逃走,后在番阳被诱杀。

汉十二年(前195年)二月,刘邦先以樊哙,后用周勃为将军,统兵讨伐与陈豨叛军态度暧昧的卢绾。卢绾知道刘邦顾念旧情,携家属、亲信数千人在长城下等候,想亲自入长安向刘邦解释,后因刘邦驾崩又畏惧吕雉,不得不逃往匈奴。至此,各大封国自此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长沙王吴臣的长沙国幸免。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杀白马、喋血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其核心内容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可共同击灭他)。”

七、对战匈奴

楚汉之际,刘邦忙于战争,而匈奴冒顿单于乘间展开征服事业,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侵燕代,一跃成为漠北霸主。

汉六年(前201年)秋,冒顿重重包围韩王信,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刘邦派人带兵援救,但怀疑韩王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之心,于是派人加以责备。韩王信“恐诛,因与匈奴共约攻汉,以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降胡(匈奴)”。

汉七年(前200年)初,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击韩王信,于铜鞮(今山西沁县南)破其军,又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破其与匈奴之联军。刘邦闻匈奴军屯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欲击之,派人侦察匈奴虚实。冒顿匿其精壮,故意示弱。汉使十数人连续回报,皆言匈奴可击。刘邦又派娄敬前往侦察,未及还,刘邦即悉发汉军三十二万北上。娄敬回来后,指出匈奴有诈,不可轻易进兵。刘邦不听,亲率先头部队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步兵未全到。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骑围刘邦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长达七日七夜,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刘邦采纳陈平之计,重赂单于之妻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解围之一角,汉军乃得突围,至平城与主力会合。撤退途中采纳夏侯婴的建议,全军戒备缓行,最终安全回朝。

随后匈奴引兵北去。刘邦在汉朝国力未得恢复的情况下,采纳娄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并开放双方关市;每年送大批丝绸、粮食、酒等礼物,以缓和其对汉之侵扰。于是汉朝直到文景时期,仍采用和亲政策。

八、病榻问相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张良、叔孙通等大臣皆反对,刘邦仍未打消易储想法。最后,在张良提议请来的“商山四皓”的协助下,刘邦才明确刘盈的地位已经稳固,便不再考虑废立太子一事。

刘邦本来年事已高,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后,病势日益沉重。吕后找来名医诊视,医生入宫后,刘邦询问病情,医生说此病可治,刘邦却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说罢,赏赐给医生黄金五十斤,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九、身后之事

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驾崩,享年六十二岁(一说五十三岁)。葬于长陵(位于今陕西咸阳)。

根据《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上尊号为高皇帝,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尊号为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称的汉高祖。但是《史记·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呼他为高祖。而班固写的《汉书》文字相同,恐引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十、历史评价

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历史评价兼具争议与肯定。他出身布衣,却能在秦末乱世中聚拢韩信、萧何、张良等贤才,以“约法三章”收拢民心,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展现出卓越的识人用人与政治谋略。但他也因猜忌功臣、诛杀彭越、英布等异姓王,被诟病刻薄寡恩。总体而言,刘邦推翻暴秦、稳定政权、恢复生产,为汉朝四百年基业奠定基础,司马迁称其“承敝易变,使人不倦”,是推动历史从战乱走向安定的关键人物,其功过交织的形象成为后世评说的经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