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乾符年间,雁门马邑的深秋裹挟着肃杀之气。张程站在刘纪武馆的演武场上,手中的亢龙锏映着残阳,泛着冷冽的光。
“元矩,使锏之道,刚柔并济。看似霸道凌厉,实则暗藏巧劲。”刘纪手持竹杖,目光如炬,看着场中演练的张程,“你乃张文远之后,身负将门血脉,更应将锏法精髓悟透。”
张程收势行礼,沉声道:“多谢师父教诲,徒儿定当铭记于心。”自幼丧父的他,被母亲送到刘纪门下学武,多年来,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武学之上,尤其是祖传的亢龙锏法,更是练得出神入化。
彼时的大唐,已如风中残烛。各地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张程学成后,成为了郡里的一名小吏,每日处理些琐碎事务,看似平静的生活下,却藏着他对天下局势的忧虑。
并州刺史常啸坤听闻张程武力过人,一纸调令,将他召入麾下担任从事。常啸坤拍着张程的肩膀,大笑道:“元矩,如今这世道,正是英雄用武之地,跟着本刺史,定不会埋没你的一身本领。”
张程领命,带着一队人马前往京都。一路上,他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心中满是悲戚。抵达京都后,杜成又派他前往河北募兵。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张程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口才,竟然募得千余人。
然而,当他带着新兵返回时,却传来杜成战败的消息。无奈之下,张程只好将兵马归属陈晋。陈晋虽有几分谋略,却难敌各方势力的夹击,很快也遭遇大败。张程再次辗转,投入张恂麾下,因作战勇猛,被迁为骑都尉。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张恂与郭崮一战,惨遭败绩。张程护着张恂东奔徐州,张恂念其有功,让他领鲁相之职。此时的张程,年仅二十八岁,站在鲁国的城墙上,望着苍茫大地,心中五味杂陈。
在下邳,刘唤的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张恂的军队节节败退。张程深知,再做无谓抵抗,只会让更多人白白送命。权衡再三后,他带着部下归降了刘唤。刘唤对张程的才能早有耳闻,不仅拜他为中郎将,还赐爵关内侯。
归降后的张程,并未因换了主公而懈怠。每次作战,他总是身先士卒,手持亢龙锏冲锋在前。数年间,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他的战功也越来越多,很快便迁为裨将军。
贾勋势力被破后,刘唤特意派张程前去平定鲁国各县。张程骑着战马,带着军队穿行在鲁国的土地上。每到一处,他都严明军纪,严禁士兵扰民。对于那些趁乱作恶的土匪强盗,他则毫不留情,用亢龙锏将其一一击溃。
在平定费县时,一股顽匪占据险要地势负隅顽抗。张程仔细观察地形后,决定智取。他让一部分士兵在正面佯攻,吸引土匪的注意力,自己则带着精锐从后山小道悄悄摸了上去。当他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土匪老巢时,土匪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张程提着匪首的首级,站在费县的城门前,对百姓们大声说道:“从今往后,这鲁国之地,定会太平!”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跪倒在地,感谢这位给他们带来安宁的将军。
然而,张程深知,这乱世远未结束。看着手中的亢龙锏,他暗暗发誓,无论前路如何,他都要在这山河破碎之际,用手中之锏,守护一方百姓,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