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诸臣叹柳公之文

诸臣传视“柳公游记”,缄默无言,而后点头称赞。诸臣言:“得天神之附体,就柳公之仙文。排版整齐如禾苗,若湖水平静,时有流动,栩栩如生。排版气势如长虹,有翻江倒海之势,吞噬山河之力。龙蛇之笔,斗转星移。书法深浅如风吹稻浪,字迹清晰如雨洗长空。似扬三尺之墨,而挥玉竿之笔。行文流畅有山崩之势,文采卓越同奇景再造。字里行间是青云之志,放眼全文而如临甘霖。笔锋起伏而对仗工整,文字参差而言简意赅。以柳公之文,可解诸臣心中之惑,可御敌国十万雄狮。”

赞毕,众人皆惊叹。柳公自满,而不知其文之谬误。

柳公是东境栩国第一的权贵,已然只手遮天,栩帝先被其蒙蔽视听,后又被架空权力。栩国是四境第一大国,栩帝表面上风光无限,却早已名副其实,整个栩国庙堂,恐怕都是柳公说了算。

柳公早就位极人臣,数年前得到门客百里冬的襄助,暗中铲除异己,便成了栩国拥有实权的第一人。百里冬身为断血洞洞主,一直想利用柳公实现荣华富贵的野心,所以柳公越有权势,对百里冬来说就越有利用价值。

柳公在朝堂培植了许多官员,满朝文武都忌惮柳公的权势,然而在民间和其他国家,总是流传着柳公的各种不堪。有的人说柳公德不配位,手握生杀大权却不悲悯百姓,有能力富国强兵却只在意自己的富贵私利。有的人说柳公并无学识,出生草莽,全然没有治国理政之能。柳公自知民间口口相传并非空穴来风,纵使他权势滔天,也难以堵住悠悠众口。不过柳公在意名利,如今他已拥有荣华富贵,却声名狼藉,为了博一个好名声,他便访问民间,写文作序。

柳公信任的人不多,百里冬算一个,不过百里冬深谋远虑,不耽于文学辞藻上的风雅。柳公不通文理,却想要写一篇游记,百里冬虽不齿他的昏聩,却不愿出言阻止。

柳公做了一个三个月的计划,想要游历栩国,在栩国各处游览风景,抒发感慨。柳公独断专行,既然做了栩国权贵,那即便不是为了正名,也要在栩国各处显摆一番。计划制定完成,没过几天,柳公便出发了,百里冬作为门客随行左右。

柳公出行要三月有余,栩国朝政便无人打理,一些清流想要趁柳公不在世呈,怂恿栩帝罢黜柳公,收回政权。栩帝一向仰柳公鼻息,即便柳公不在,栩帝也不敢轻举妄动。与一般的大臣相比,栩帝更知晓柳公的手段,而且栩帝身边到处都是柳公的人,即便栩帝整肃朝纲有边军回都勤王,也难以避免柳公的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无论那些清流如何劝谏,栩帝始终不敢作为,还告诫那些清流,若想活命须得谨言慎行。

当今的栩国,都城世呈全部被柳公掌控,地方也有许多将领和官员是百里冬暗中提拔的,明面上也算是柳公的势力。然而还有部分忠心的将领分散栩国各地,他们统领着栩国半数的兵马,而且他们早就不满柳公,如今柳公欲在外出行,不理朝政,更是让他们怒不可言。这些将领欲暗中刺杀柳公,殊不知柳公庸碌之辈,一向贪生怕死,离开世呈的游行,便有五万精兵随行。众将领实在找不到机会,便只能偃旗息鼓。

柳公美其名曰要在民间试炼,看一看栩国的大好河山,却一路选择平整宽阔的街道。道路上原本有许多勤劳善良的百姓,奈何柳公的手下无情开路,见到百姓在路上便进行驱逐。柳公从不约束手下,即便是杀人放火,柳公也置若罔闻,朝堂上也没人敢说他的不是。逐渐地,柳公所到的地方,人都特别少,大家都躲起来怕被柳公撞见。

柳公的那车十分奢华,随行有数十辆那车,马车里有各种食材,可以在任何地方起帐行炊。柳公虽说出行在外,但仍旧过着皇宫内的奢侈日子,美人和食物,一样都没落下。如此,柳公写游记的时候,给自己写了风流的一笔,还赞誉美人婀娜多姿的身体。

柳公游历栩国各地,人却常在好大豪奢的马车中,鞋子都未曾沾染尘土。柳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强迫百姓和地方官员出来相迎,还要搜刮财物,是以百姓怨声载道,都说皇帝亲临也不过如此。

三个月后,柳公游历归来,因为栩帝昏庸无能,清流大臣也拿他无可奈何。柳公写好了一篇游记,题名为柳公游记,自己看着游记沾沾自喜,殊不知每三句就有错漏,每五句就有不通顺的地方。柳公早已没有上朝,回来便开始了朝会,朝会定在第二天。夜里,柳公看着自己的游记很是满意,便让下人抄了许多份,想要在明日的朝会上,供众位大臣传阅。

第二天朝会,眼看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庭议结束,柳公连忙让人将连夜抄写的文章呈上,首先供栩帝欣赏。栩帝仔细看了柳公的游记,知道此文枯燥乏味,顾此失彼一塌糊涂,然而栩帝忌惮柳公的权势,无奈只能笑而不语。

大臣还未看柳公的文章,便先观摩栩帝的反应,许多大臣如墙头草一般,看着栩帝的颜色行事。随后文章传阅到诸位大人手里,诸臣都知道柳公没有文理,却不敢说什么。直到有人巴结柳公,率先称赞柳公的文采,其他人才纷纷赞许,说柳公文采斐然。

诸臣传视“柳公游记”,缄默无言,而后点头称赞。诸臣言:“得天神之附体,就柳公之仙文。排版整齐如禾苗,若湖水平静,时有流动,栩栩如生。排版气势如长虹,有翻江倒海之势,吞噬山河之力。龙蛇之笔,斗转星移。书法深浅如风吹稻浪,字迹清晰如雨洗长空。似扬三尺之墨,而挥玉竿之笔。行文流畅有山崩之势,文采卓越同奇景再造。字里行间是青云之志,放眼全文而如临甘霖。笔锋起伏而对仗工整,文字参差而言简意赅。以柳公之文,可解诸臣心中之惑,可御敌国十万雄狮。”

赞毕,柳公自满,而不知其文之谬误。

柳公原本声名狼藉,如今更是名誉扫地,他其实并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此次出行,无非是当作一场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