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重生七零:妹妹的马甲掉了
- 破烂缝纫机
- 3205字
- 2025-06-03 14:36:55
清晨的阳光透过糊着报纸的窗户照进来,苏软睁开眼,盯着头顶发黑的房梁发呆。已经三天了,她还是无法完全接受自己重生到七十年代农村的事实。
“软软醒啦?“李凤娟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糊糊,“来,趁热吃。“
苏软接过碗,看着里面灰褐色的食物,闻着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胃里一阵翻腾。前世的她虽然也是苦出身,但好歹没吃过这种东西。
“娘,这是啥?“她用小手指搅了搅那碗糊糊。
“红薯叶掺玉米面啊,还能是啥。“李凤娟叹了口气,“今年收成不好,将就着吃吧。“
苏软抬头,看到母亲蜡黄的脸上布满愁容,两个颧骨高高凸起,明显是长期营养不良的表现。她心一酸,二话不说端起碗就往嘴里灌。味道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带着一股苦涩和霉味,但她硬是憋着气全咽了下去。
“我家软软真乖。“李凤娟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转身出去了。
苏软等母亲走后,立刻跑到墙角的水缸边舀了一瓢水猛灌几口,冲掉嘴里那股怪味。她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个家的处境,而且要快。
她迈着小短腿走出屋子,看到两个哥哥正蹲在院子里修理一把破旧的锄头。大哥苏武十四岁,已经是个半大小伙子,皮肤黝黑,体格结实;二哥苏文十二岁,瘦得像根竹竿,但眼神机灵。
“大哥二哥,咱家自留地在哪儿啊?“苏软凑过去问道。
苏武头也不抬:“你个小不点问这个干啥?“
“我就问问嘛。“苏软撅起嘴,故意装出委屈的样子。
苏文心软,放下手里的活计:“在村东头那片坡地上,离白莲家不远。“
白莲家?苏软眼睛一亮。这几天她已经从家人和邻居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不少信息。白莲父亲是村会计,和村长是连襟,两家在村里横行霸道,占着最好的地,拿着最多的工分,却干最少的活。
“咱家的地好不好呀?“苏软继续装天真。
“好个屁!“苏武忍不住爆了粗口,“全是石头,种啥死啥。去年种的红薯还没白莲家一半收成多。“
苏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七十年代农村自留地是农民唯一能自主经营的土地,虽然面积很小,但产出归自己所有。如果能好好利用这块地,家里的伙食就能改善不少。
正想着,院门被推开,父亲苏建国扛着锄头回来了,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咋了爹?“苏文敏锐地察觉到父亲情绪不对。
“村长又把最远的那个山头分给咱家干活,来回得走俩时辰!“苏建国把锄头往地上一摔,“明摆着欺负人!“
李凤娟从厨房跑出来:“小声点!隔墙有耳...“
“怕啥!“苏建国虽然这么说,但声音还是低了下来,“不就是去年他侄子偷生产队的化肥,我举报了嘛,记恨到现在!“
苏软眼睛转了转,突然有了主意。她跑到苏建国腿边,拽了拽他的裤管:“爹,带我去自留地看看吧!“
“你去干啥?地里又没啥好玩的。“苏建国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弯腰把女儿抱了起来。这个死里逃生的小女儿,现在是他心头最柔软的一块肉。
“我想去看看嘛!“苏软撒娇道。
“好好好,带你去。“苏建国无奈地笑了,转头对两个儿子说,“你俩也一起来,顺便把地里的草锄锄。“
苏家的自留地确实如苏武所说,位于一片贫瘠的坡地上,土壤里夹杂着大量碎石,周围连棵树都没有,太阳直射下热浪滚滚。苏软被放下来后,假装玩耍,实则仔细观察着土壤情况和周边环境。
突然,她眼睛一亮——地头有几株野生植物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跑过去仔细查看,确认那是几株野生的薄荷和紫苏。前世她奶奶是中医,小时候常带她采药,这些知识现在派上用场了。
“爹!这是什么呀?“她故意指着那些植物问道。
苏建国看了一眼:“哦,那是野薄荷和紫苏,没啥用,就是有点香味。“
“我听说城里人可爱吃这个了!“苏软眨巴着大眼睛说。
“你听谁说的?“苏建国好奇地问。
苏软早就想好了说辞:“前几天不是有工作队来村里吗?我听他们聊天说的,说城里人拿这个做菜,可香了,还能卖钱呢!“
其实哪有什么工作队说过这话,全是她编的。但七十年代确实有工作队经常下乡,这个借口合情合理。
苏建国将信将疑:“真的?这破草还能卖钱?“
“爹,要不咱们试试?“苏武来了兴趣,“反正这块地种啥都不行,不如种点这个?“
苏软趁热打铁:“我还听他们说,这种坡地最适合种药材了!什么板蓝根啊,黄芪啊,城里药厂高价收呢!“
这些都是她前世记忆中适合贫瘠土地种植的经济作物。七十年代虽然不允许私人买卖,但偷偷卖给供销社或者药厂收购员还是可以的。
苏建国明显心动了,但还有顾虑:“可咱不会种啊...“
“爹,我认识一个老中医!“苏文突然说,“就是前村那个刘老头,他懂这个!“
苏软惊喜地看着二哥,没想到还有这层关系。看来这个家也不全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嘛!
一家人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先辟出一小块地试试。苏建国当天就去找了刘老头,用家里仅有的五个鸡蛋换来了种植薄荷、紫苏和板蓝根的技术指导。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苏武和苏文每天下工后都去自留地忙活,苏建国更是把全部休息时间都花在了这块地上。李凤娟虽然嘴上说“不务正业“,但也默默承担了更多家务活。
苏软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小孩“的身份,在村里到处转悠,收集各种信息。她发现白莲家虽然地位高,但人缘并不好,很多村民都敢怒不敢言。她还“偶然“听到白莲父亲和村长商量怎么克扣今年的救济粮。
一个月后,苏家的实验田初见成效。薄荷和紫苏长势喜人,板蓝根虽然慢些,但也冒出了嫩芽。苏建国按刘老头教的方法,把第一批收获的薄荷叶晒干,偷偷拿到公社的供销社,果然卖了个好价钱。
那天晚上,苏家破天荒地吃上了白面馒头和炒鸡蛋。苏建国还带回了一小块猪肉,乐得苏武和苏文直蹦高。
“这薄荷真这么值钱?“李凤娟不敢相信地看着丈夫手里的钞票。
“可不是!供销社的老张说,城里人夏天就爱喝这个泡的水,解暑!“苏建国红光满面,“他还问咱还有没有,有多少要多少!“
苏软小口啃着白面馒头,心里乐开了花。这只是第一步,她还有更多点子没使出来呢!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白莲父亲王会计就带着村长上门“检查“来了。
“听说你们家不种粮食,改种野草了?“村长王富贵挺着啤酒肚,趾高气扬地问。
苏建国赔着笑脸:“就一小块地试试,不影响集体生产...“
“胡闹!“王会计厉声打断,“自留地也是地,怎么能不种粮食?这是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掉!“
苏软躲在屋里,透过门缝看到这一幕,气得牙痒痒。什么资本主义尾巴,分明是眼红她家赚了钱!
“明天就把那些野草给我拔了!种上正经庄稼!“村长下了最后通牒,“不然今年的救济粮就别想了!“
等两人走后,苏家陷入一片愁云惨雾。李凤娟直接哭了出来:“早说不行吧...这下可好,连救济粮都没了...“
苏建国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烟,一言不发。苏武气得把锄头都摔弯了。
苏软却异常冷静。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也想好了对策。
“爹,“她走到苏建国身边,小声说,“我有个主意...“
第二天,苏家人照常出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苏家的自留地里,薄荷和紫苏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苗。
白莲父亲来“检查“时,得意洋洋地回去了,向村长报告说苏家认怂了。
但实际上,苏软让家人把薄荷和紫苏移栽到了更隐蔽的地方——她家屋后的一个废弃猪圈里。那里阳光充足又避风,而且从外面根本看不到。板蓝根则被分散种植在田埂边、水沟旁,伪装成野草。
不仅如此,苏软还“偶然“发现了后山一片野生金银花。在她的“建议“下,苏武和苏文每天下工后都会去采一些,晒干了攒起来。
一个月后,当供销社的老张悄悄来村里收购药材时,苏家一次性卖出了五斤干薄荷、三斤干紫苏、两斤板蓝根和十斤金银花,换来的钱比苏建国半年工分还多。
那天晚上,苏家再次吃上了肉,而且还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苏建国甚至破天荒地打了二两白酒,和李凤娟对酌。
“咱家软软真是福星啊!“苏建国喝得满脸通红,把女儿抱起来亲了一口。
苏软害羞地笑了,但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白莲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的,她必须提前想好下一步。
夜深人静时,苏软躺在木板床上,听着屋外蟋蟀的鸣叫,思绪飘远。她想起今天在村里看到白莲时,对方那怨毒的眼神。这个看似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骨子里却和她前世的职场对手一样狠毒。
“走着瞧吧,“苏软在黑暗中握紧小拳头,“这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