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线藏针引凤纹,美人回春试新裳

第64章金线藏针引凤纹,美人回春试新裳

第二日卯时三刻,苏檀刚端着铜盆往司衣局走,就见青荷提着食盒站在廊下。

“苏檀!“青荷挥了挥手,发间银簪在晨光里晃出细芒,“我家娘娘说了,你今日不用去洒扫房当差,随我去景阳殿。“她上下打量苏檀沾着灰的袖口,皱了皱眉,“先去换身干净衣裳,娘娘最见不得当差的没个规矩。“

苏檀应了,转身往偏房走。

路过司衣局当值房时,正听见张掌事的公鸭嗓炸响:“昨日那小蹄子擅动主位衣物,按宫规该打十杖!

尚宫局的人怎么说?“

“回掌事,尚宫局的周典簿说...“小太监的声音发颤,“柳美人亲自递了帖子,说那丫头是她要的人,若真要杖责,得请柳美人来领人。“

张掌事“啪“地拍了桌案:“柳氏都失宠半年了,还摆什么谱!“话音未落,忽听见廊下脚步声,忙收了怒容,堆起笑朝苏檀点头,“苏檀啊,今日当差仔细些。“

苏檀垂眼福身,袖中银锁撞着扳指轻响。

她能闻见张掌事身上那股子沉水香里混着的酸味——分明是昨日被柳美人压了一头,却又不敢发作。

景阳殿的门槛比司衣局高两寸。

苏檀跟着青荷跨进去时,鼻尖先撞上了一股沉郁的檀木香。

柳美人倚在湘妃榻上,手里翻着一本《妆楼记》,见她进来,合了书道:“昨日说的妆花缎,我让人取来了。“

青荷掀开红绸,一匹素色杭绸铺在案上。

苏檀伸手抚过,指腹掠过细密的经纬:“这料子软而不塌,该是杭城'玉锦斋'的秋雪绸。“她抬眼时,正撞进柳美人微挑的眼尾,“娘娘想改常服?“

“是。“柳美人指尖叩了叩案角,“我前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见她身边的崔美人穿了件月白襦裙,绣着并蒂莲。“她声音轻得像落在水面的花瓣,“我从前也爱穿素色,可自打进了宫...“

苏檀忽然懂了。

柳美人要的不是新衣,是从前未被宫墙困住的模样。

她指尖在绸面上比了比:“娘娘肩宽比寻常宫装窄半寸,若把衣身收三分,再在袖口绣两枝垂丝海棠——“她屈指敲了敲案上的《妆楼记》,“书里说'海棠无香,唯色动人心',正合娘娘气质。“

柳美人眼尾微扬:“你倒会挑花样。“

接下来三日,景阳殿的西暖阁成了苏檀的小天地。

她每日天不亮就来,先给柳美人量了肩腰臀的尺寸,又翻出景阳殿近三年的用度账册比对。

青荷抱着茶盏倚在门边看她:“你这小财迷,改件衣裳还翻旧账?“

“姐姐有所不知。“苏檀头也不抬,指尖划过账册上的“绣线三十贯“,又摸了摸案上剩的半卷金线——这卷线至多值十五贯,“我前世是个会计,看见数字就手痒。“她忽然抬头笑,“再说了,娘娘的月例银子得省着花不是?“

柳美人正靠在软枕上打络子,闻言手一顿。

她望着苏檀伏在账册上的侧影,发顶的木簪歪着,倒像当年在后院数算盘的小阿妹。

第三日未时,苏檀捧着新裁的襦裙跪呈。

柳美人接过时,指尖触到裙角的针脚——每寸十三针,匀得像用尺子量过。

她换了衣裳站在铜镜前,月白杭绸裹着腰肢,袖口两枝海棠用银线勾了边,在阳光下泛着珍珠似的光。

“娘娘。“青荷的声音带了颤,“您...您和当年刚入府时一个模样。“

镜中柳美人的眼尾慢慢弯了。

她伸手抚过鬓角,那里有根银丝闪了闪,却被月白的裙色衬得温柔。“苏檀。“她转身,“从今日起,你是我景阳殿的近侍宫娥。“

青荷猛地直起腰,张了张嘴没说话。

苏檀福身时,木簪“啪“地掉在地上。

她弯腰去捡,余光瞥见柳美人鬓边的珍珠步摇——那珠子的圆度,倒和账册里“采买南海珠十颗“的记录对不上。

是夜,苏檀抱着白日里收拾的嫁衣残片回屋。

烛火噼啪响着,她摸出藏在袖中的半枚暗记——那是她趁青荷不注意,从嫁衣夹层里拆出来的。

锦帕上的凤凰尾羽果然多了三根,最末那根的弧度,竟和她前世在会计事务所见过的“万商盟“印记有七分像。

“万商盟...前朝?“她对着烛火看,凤凰眼底有粒极小的朱砂点,“这东西怎会在柳美人的嫁衣里?“

窗外起了风,吹得烛芯摇晃。

苏檀刚要收帕,忽听见廊下有脚步声。

她忙把锦帕塞进枕头底下,就见小太监举着灯笼站在门外:“苏姑娘,三皇子传话,说西直廊的老槐树下,有桩'买情报'的生意要谈。“

她摸了摸袖中硬邦邦的银锁,嘴角慢慢翘起来。

看来,这后宫的砖下埋的旧怨,要开始翻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