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风侵驿路长,孤亭残照立苍茫。马嘶寒渡霜凝辔,雁过空楼月满廊。
断碣犹存唐将字,荒垣难觅汉时枪。行人莫叹征尘苦,曾有英雄戍此疆。
却说傅宝华、赵修远、过剑飞等一行人,带着高凌风,在凉州城的武威驿中,经过一夜的休整,随着天色亮起。众人纷纷起床,简单洗漱之后,立刻围坐在饭桌旁,一边享用早饭,一边聊说凉州城的风土人情。东城门为宣武门,西城门为崇德门,北城门为通化门,南城门为昭武门,还有四大街、四小街。以及凉州城内八景:文笔三峰、大云晓钟、鱼跃龙门,滚龙石、夜雨打瓦、千里眼、七星剑、罗什倒影等名胜古迹。
待众人用过早饭,收拾好行囊,便再次踏上旅途。他们驱车赶马,聊说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慌不忙离开了凉州城,沿着那蜿蜒曲折、宛如巨龙盘踞的甘凉古道,便朝着城东三十里的大河驿进发。
古道两旁,景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抬眼远眺,连绵起伏的山峦被轻柔缥缈的晨雾温柔环抱,那雾气似轻纱,似薄烟,在山峦间悠悠飘荡,使得山峦时隐时现,恰似一幅意境悠远的淡雅水墨画,每一处留白都蕴含着无尽的遐想。
再将目光收回近处,田野里虽未到庄稼郁郁葱葱的盛景,但春草已然萌动,嫩绿的芽尖从土里探出头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毯。微风轻拂,那星星点点石的绿意便随风摇曳,泛起层层细腻的绿浪,仿佛是大地在轻轻呼吸,焕发出勃勃生机。
却说傅宝华、赵修远、过剑飞等一行人,策马奔腾,感受着风在耳边呼啸而的畅快;时而勒住缰绳,驻足欣赏沿途的美景。一路上,他们谈笑风生,聊说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分享着彼此的江湖趣事,不时发出阵阵的笑声。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气温也渐渐热了起来。众人虽有些汗流浃背,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沿着河西古道,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黄沙漠漠望中迷,黯淡阴云高复低。古戍春深凄碧草,孤城亭午叫寒鸡。
匈奴几度恣蚕食,汉将连营驻马蹄。安得班生重断臂,封侯万里玉门西?
不知不觉间,时光悄然流转,待日光渐趋中天,接近正午时分,他们一行人便抵达了武威东的大河驿站。
大河驿站规模较大。从整体布局来看,它拥有众多的建筑设施,各类功能区域划分明确。驿站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周围环绕着附属的房屋和庭院,整体占地面积相当可观。
该驿站距离武威城东南方向三十里。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连接武威城与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过往的商旅、官员等常常会在此停留歇脚,补充物质。
却说傅宝华一行人经过长时间的赶路,终于到达了大河驿站。眼看时间马上就要午时,众人立刻停车下马,走进驿站,随即便去补充体能。
午饭过后,稍事休息,傅宝华一行人为了早点到达靖边驿休息,便离开大河驿,沿着河西走廊,朝着东南方向,四十里处的靖边驿走去。
靖边驿站,凉州地区一处重要的交通节点,它位于凉州城的东南部,这一地理位置的设定,使其在区域交通网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东接古浪县,为两地之间的人员往来,物质运输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无论是商贾的货物运输,还是官员的公务出行,靖边驿都成为了他们中途歇脚,补充物质的理想之地。
驿站内部设施完备,设有马厩、客房、仓库等。马厩中饲料着健壮的马匹,随时准备为过往的行人提供换乘服务;客房干净整洁,为旅途劳顿的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仓库里则储备着丰富的粮食、草料等物质,以满足驿站日常运营和过往行人的需求。同时,驿站还配备了一支专业的驿卒队伍,他们负责维护驿站的秩序,保障信息传递的畅通。
却说傅宝华、过剑飞等一行人,带着高凌风,沿着河西走廊,驱车赶马,一路上,他们天南地北地聊说着沿途的风土人情,以及南宁淳祐七年(1247年)初,镇守凉州的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与XZ萨迦派第四任法王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举行会谈,就XZ归属问题达成协议等历史故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黄昏的时候,便抵达了靖边驿。
是夜,傅宝华、过剑飞他们一行人,便住在了靖边驿。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随着天色亮起,傅宝华一行人起床洗漱完毕后,前往驿站膳堂,挥动着筷子,狼吞虎咽吃完了早饭,他们立刻起程,离开晴边驿,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前往。一路上,他们天南地北地聊谈着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随着便往六十里外的古浪驿走去。
古浪县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河西走廊东端,静静坐落于古浪河上游与古丰河下游的交汇区域。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要冲,南依祁连山东延支脉乌鞘岭、毛毛山,北靠腾格里沙漠,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县城四周,山峦起伏,河流蜿蜒,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傅宝华一行人,驱车赶马,沿着蜿蜒曲折的河西走廊一路前行。他们东扯葫芦西扯飘聊谈沿途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当中午到来时,他们随意找了个地方,拿出干粮,当作午饭吃了。稍事休憩后,随着便继续出发了。
漠漠寒云压塞垣,古浪城头月似盆,汉垒风残孤燧类,唐营雪没断碑存。
霜凝铁马鸣沙碛,风卷雕旗暗蓟门。千载烽烟消散尽,唯余荒戍对黄昏。
黄昏时分,傅宝华一行人,沿着河西走廊前行,驱车赶马,他们一路聊说着古浪城的前世今生,经过双塔堡,不知不觉便到达了古浪城。
古浪城,宛如一颗遗落在西北大地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当他们踏入城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城中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木质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驿路西风卷落晖,孤亭寂寂客衣单。马嘶古渡霜华重,雁过寒云暮色阑。
残烛半销乡梦短,征鞍未解鬃毛斑。尘沙历尽逢秋晚,独倚危栏望故关。
傅宝华、赵修远、过剑飞等一行人,不慌不忙来到古浪驿,驿站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代建筑的精妙现典雅。驿站的主人,驿丞,是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他身着长袍,头戴方巾,举止文雅,谈吐不凡。他热情地迎接了傅宝华一行人,并吩咐驿卒,将他们安排在了驿站中最好的客房。
却说傅宝华一行人,进到客房,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当听闻饭菜做好时,自不迟缓同,立刻前往膳堂,便去享用晚餐。
晚饭很是丰盛,傅宝华、李望轩、赵修远等一行人一边吃,一边针对黑松驿,古浪峡等的路况进行讨论通,古浪峡位于两山之间,不时遇到巨石挡道,行车颇感艰难,峡谷长达四五十里,此外,翻越乌鞘岭全是上坡路,这些情况都给前行之路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他们详细聊谈着应对之策,气氛其乐融融。
晚饭过后,傅宝华接待了古浪知县的拜会,随后上床便休息了。一夜无话。
次日,天色大明,东方既白,朝霞似锦,映照得天地一片绚烂。傅宝华等一行人起床后,有条不紊地拉马套车,收拾好行装。继而,随着早饭的做好,不慌不忙吃过早饭后,一行人驱车赶马,出古浪城东门,沿着崎岖坎坷、蜿蜒曲折的河西走廊,按照昨天晚上商定好的计划,便朝着三十里外的黑松驿而去。
黑松驿站,这个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古驿站,坐落在祁连山北麓,距离GS省武威古浪县城仅三十里之遥。它南临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乌鞘岭,西北则紧靠巍峨耸立的古龙山与铁柜山。在两山之间,一条长约9公里的古浪峡横穿而过,峡谷最宽处达300米,最窄处却仅有一百米,被誉为“金关银锁”,紧扼甘肃之咽喉,掌控五凉门户。
却说傅宝华、赵修远等一行人,驱车赶马,沿着崎岖坎坷的河西走廊前行,一路上他们聊说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有关黑松驿的诗词,比如“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环刀。”“漠漠浓烟罩万松,逶迤秋岭尽成龙。声寒铁骑千军肃,一线遥看古戍峰。”“古驿山之阳,险阻扼西寒。松阴夹道深,飞云停不得。人家住夕阳,岗光罥黕幕。羽骑日纷绿,屡降怀远敕。戍卒筑防秋,荷戈出西域。不有行者劳,安得居者息?生男得躬耕,年看勤稼穑。生女事女红,夜夜勤纺织。边头新郡县,斥堠齐整饬。豺虎远遁藏,道路无荆棘。翩翩裘马来,放怀免逼仄。山鸟听歌呼,赏心夫何极。”“五里十里雨浪浪,骑马萧然行涧冈。水深泥浊丐汤沐,日暮天寒呼酒浆。孤犬当门黑吠影,。疏灯倚壁青摇光。高歌夜半惊山鬼,崖谷四应秋声长。”一路经过扎子沟、太平沟、新关滩、岔路墩、关王庙、碾子磨、香炉墩,中午的时候,随着便抵达了黑松驿站。
黑松驿站在龙沟河谷,宛如一位沉默而坚毅的守望者,稳稳地矗立在古浪峡与乌鞘岭的丝绸之路交通要冲之上,这里每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驿站整体建筑风格古朴而厚重,墙体由青砖和夯土筑成,历经无数风雨的侵蚀,表面已变得粗糙不平,一道道深深的沟壑如同岁月刻下的皱纹,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嚣。墙体颜色呈深褐色,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庄重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驿站的大门高大而宽阔,由厚实的木板制成,上面镶嵌着一个个粗大的铁钉,仿佛是古代战士的铠甲,彰显着它的坚固与威严。每当微风吹过,大门轻轻晃动,铁打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存在。门楣上方悬挂着一块斑驳的匾额,上面“凉庄保障”四个大字,虽已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书写时的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驿站曾经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辉煌历史。
走进驿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的庭院。庭院地面由不规则的石板铺就,石板之间的缝隙中长满了青苔,给人一种古朴而自然的感觉。庭院中央一颗古老的松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驿站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松树下摆放着几张石桌和石凳,供过往的旅人休息和交流。
驿站的客房分布在庭院的两侧,房间的门板和窗户都是用木质材料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药纹,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湛工艺。房间内部布置简单而实用,一张木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便是全部的陈设。
驿站的后院,宛如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型世界,井然有序地分布着马厩、仓库和厨房等重要区域。
且说傅宝华、赵修远、过剑飞等一行人,一路奔波,经过了十八里堡等村子,终于在中午时分入住了黑松驿。考虑到乌鞘岭终年积雪,即便处于初夏时节,山上的气候也依旧十分寒凉这一情况,他们决定休息半天,明天再走,为了在过乌鞘岭时有充足的物质保障,他们随即便去着手准备。
次日清晨,随着天色亮起,傅宝华一行人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情况下,驱车赶马,翻越乌鞘岭,随着便往岭南六十里外的镇羌驿走去。
乌岭高悬磴几盘,黑松驿外望云峦。渠分雨水干畦足,风入边山六月寒。
涉淖方知征马健,装棉尚觉客衣单。夕阳绿野停骖处,景物宁同塞上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