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源头认识:我们为什么需要情绪

第一节 情绪起源:情绪到底是什么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与情绪打交道,好像每个人都了解它,但如果我问:“什么是情绪?”我想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我们了解的往往是,自己在取得好成绩时会开心,在恋人离开时会难过,在生活举步维艰时会焦虑,在有人故意找碴时会愤怒……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情绪,而是情绪的结果。就像抛出去的硬币会往下掉、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这些现象都不是万有引力定律本身,而是万有引力产生的诸多结果的一些表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情绪,我们就很难解决情绪带来的困扰。所以,从解决情绪问题的层面出发,我们需要对情绪的实质做进一步的了解。

那么,什么是情绪呢?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卡尔·兰格(Carl Lange)认为,情绪是环境变化引起的对自身状态的感觉;行为主义流派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遗传的反应模式;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学家的情绪理论则以焦虑为核心对情绪展开了探讨……

从功能角度分析情绪最有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因为情绪是我们在面对不同环境时产生的生理反应的表现,也是趋避行为产生的预备环节。

想象一下,有一个人悠闲地走在春天的草丛中,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条黑黄相间的蛇。这时,他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他肯定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跑。只不过,这样的第一反应——他的逃跑行为——并不是立刻产生的,而是在经历“是否需要逃跑”的评估及一定的生理酝酿后产生的。这个酝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绪产生的过程。

他的眼睛会睁得更大,让更多的光和信息进入视皮层;他的鼻翼会撑开,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提供能量;他体内的肾上腺素会猛增,让身体抖动起来。这些区别于平常状态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反应就是情绪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经历了什么呢?我们在看到蛇后,大脑中原始的“战或逃”二元系统就会被激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是战还是逃。同时,我们的身体也会做好“战或逃”的准备,给自己提供更多的能量。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做出不同的生理准备,帮助自己根据情况快速行动。这种不同的生理准备,对应着我们不同的情绪表现。

当一件事物让我们开心不已时,我们就会做靠近这件事物的生理准备,我们会笑、会手舞足蹈;当一件事物让我们难过时,我们就会做远离这件事物的生理准备,我们会哭、会沮丧;当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时,我们就会做挽留这些东西的生理准备,我们会烦躁、会焦虑。

我们的情绪是行为的预备活动,而这种预备活动表现在身体上就是我们的表情。就像短跑运动员听到“预备”和枪声就会快速奔跑一样,我们身体内在的“预备”和枪声,就是我们的情绪。

情绪在面部的表现,就是面部表情,在肢体上的表现,就是肢体表情。在行为的预备阶段,我们需要表情的辅助。比如,在前文提到的例子中,在感到恐惧时,我们会睁大双眼、撑开鼻翼,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进行生理准备。这种表情变化是恐惧带来的,它的功能是让我们适应恐惧的场景,并不是平白无故就会出现的。肢体动作也是如此。

当然,情绪在最开始的时候可没有那么“高级”,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戏份”。我们知道,当一只熊在同时追赶两个人时,一个人想要活下来,不需要跑得比熊快,只需要比另一个人快就够了。我们的祖先们早早就发现了这一“秘诀”,所以他们在演化过程中会利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尽可能地“跑”得比别人快一点。这些方式包括多呼一口气、多看一眼周围等。慢慢地,存活下来的那些人便积累了一些细微的优势,形成了明显区别于脸部基本状态的各种夸张表情和动作。

同时,我们的这种夸张表现也开始有了新的功能:别人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情知道我们所处的状态,并猜测我们的需求和接下来的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情绪来组织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达到不同的状态,从而获得相应的资源。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动别人的情绪来实现某些目的。

再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情绪逐渐演变成情感。情感和情绪一样,也是我们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只是前者更温和、更持久一些。与情绪相比,情感所具有的认知成分更多,也更具有可控性。一般来讲,情绪与本能、欲望的关系更近,它在全人类范围内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情感则更多地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当然,情绪的产生过程比以上文字描述的过程精彩得多,也复杂得多。但毋庸置疑的是,多细胞生物在由单细胞生物演进而来,再演化出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而协调的机体。在这个过程中,相似细胞的需求和功能比较接近,所以,具有相似功能和结构的细胞会聚在一起,让相关的组织或器官越变越大。这种“规模化作业”让它们在应对环境变化时更有优势。

情绪的产生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通过“集约”和“规模化”,产生情绪的细胞会“抱团”,更好、更快地协调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让我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优势,这也是我们需要情绪的原因之一。

小结

1.情绪是我们在面对不同环境时产生的生理反应的表现,也是趋避行为产生的预备环节。

2.我们想要做出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情绪的帮助。遇到危险时,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反应。

3.我们的情绪是行为的预备活动,而这种预备活动表现在身体上就是我们的表情。

4.现在,表情有了更多的新功能:别人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情知道我们所处的状态,并猜测我们的需求和接下来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