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麦地浇水
- 什么麦田教父,俺只会种地
- 复池
- 2593字
- 2025-05-11 15:52:50
二零一零年,五月。
“啥啥啥!”
“恁说嘞是个啥!”
【系统将提供种子等一应器械,土地需要宿主自行寻找。】
“听不懂听不懂!”
王建国直摇头,手摆的跟蒲扇一样。
他虽然没上过学,但种小半辈子地还没听过这种好事,这不是骗人是干啥。
王建国正坐在地头,今年雨水少,得给麦地浇水。
怀里掏出个布袋,拿张纸,卷上烟丝,最后拿舌头封边。
这会儿点上火,美美吸一口。
抽卷烟的功夫王建国还在感叹。
“现在科技真发达,广告都打到人家脑子里头了,不听还不行。”
这时候,系统的声音再次传来。
【宿主可能需要出差……】
“啊,听不懂听不懂!”
王建国直接打断。
他心想,天底下果然没有这好事,刚刚说的好听,这会儿又要出差,谁要相信,让人家卖了都不知道。
现在这广告真是过分。
系统如果有情绪的话,恐怕现在也会倍感无语。
人家都是上赶着找系统,这人可倒好,送到跟前还不要,嫌这嫌那的。
可惜,系统就是系统,它没有情绪,只会孜孜不倦的找王建国谈话。
麦地那头,一道人影在小路上逐渐清晰。
那人边走边喊。
“他爹——”
王建国站起身,仰脖子答话。
“弄啥。”
来人是王建国老婆李翠。
李翠步子不大,走的挺急。
还没到跟前就开始喋喋不休,掩不住的兴奋。
“闺女要接你去城里过节。”
谁知王建国一屁股坐回地头上。
“你去吧,我在家呆着。”
“咦!你这老头,那是恁亲闺女,又不是外人,你拿什么劲。”
“就这一个闺女,接你去享两天福咋了。”
说到这,李翠自知失言,当下住嘴。
无他,她也想起那个早夭的儿子。
本来膝下一双儿女幸福美满,后来儿子十二时出了意外,自那之后这个家就过的不像那么回事了。
一旦说起这事儿,两口子就得吵上一架。
后来,好不容易闺女长大了,从中间劝和,这老两口的日子才算继续过下来。
“说不去就不去。”
王建国低头抽烟,还是那句话,恨不得把人噎个跟头。
李翠一拍大腿,扭头回家了。
日子一天天过下来,她比谁都明白王建国的牛脾气,干脆不管他。
“你不去算球,我自己去。”
边走还边嘀咕。
“整天就知道忙活你那一亩三分地,也不知道有啥好。”
王建国就是爱他的地,他觉着没有能比这更踏实的东西了。
你花了十分心思,它就给你十分回报。
每到丰收的季节,金黄饱满的麦粒一车一车往家拉,每个人都带着笑脸。
王建国也是那些笑脸其中一个。
再晚些时候还会有庙会,十里八乡都来的那种大型庙会。
那时候才叫一个热闹。
搭戏台子唱大戏,小商小贩买卖吆喝,人挤着人。
王建国当然也乐在其中,就像被热闹包容进去,而不是徘徊在快乐之外。
他除了忙着,也只有那时候才不会想起自己的儿子。
【系统提供新手礼包——喷淋灌溉管道,准备铺设……】
王建国低头抽烟。
“别铺,我没钱。”
“这广告没完没了。”
王建国吐槽一句,将烟头塞进土里,光着脚踩两下后才走进田里。
进去蹚一圈发现,整个地块浇的还算透,泥巴能没脚脖子。
他这才回到地头井口旁关了电闸。
收水管的当口,邻居来了。
是个光头汉子,比王建国消瘦的身子骨要强的多,挺着个啤酒肚,油光满面。
两家住的近,地块儿也近。
邻居老早就打过招呼,要用王建国的水泵和电线,这样他们省得重新走线、下泵。
“建国,我儿子给我捎了点海货,今儿中午吃饭,叫你喝两杯你不来。”
张宝民背着手,活像一个富家翁监督干活的劳工。
王建国头也没抬。
“在哪吃不是一样。”
嘴上说着,手里一点也没停,水带在地上摩擦,渐渐成一个卷。
邻居张宝民不知是聊到得意处,还是今儿确实喝的多,又往跟前凑两步。
“嗨!你是不知道,那多宝鱼模样长得丑,滋味儿真是一绝。”
张宝民说的兴起,兜里掏出烟,抽一根自顾自点上,当他看向低头卷水管的王建国后,略一犹豫,还是将烟揣回兜里。
继续喋喋不休起来。
“你别说,这孩子大了就是孝顺,还说要帮我浇水,我哪能让他来。”
他说话的功夫,王建国将所有东西都整理进电动三轮。
“走了。”
“诶诶!别啊!”
张宝民叫住了他。
“那什么,刚刚忘了,再借我两卷水管。”
张宝民将烟头扔在地上,直接从三轮车抱起一卷,头也没回。
“那啥建国,你也帮我拿一卷。”
王建国有点烦躁,光着脚将地上的烟头踩灭,脚上都是泥巴,掌握一定技巧的话也不会烫到自己。
张宝民在王建国整理水管的时候一直在喋喋不休,谁知道等王建国整理好了,他张嘴就是用两卷。
刚才他大可以直接扯两根去田里,没必要让王建国白费功夫的。
张宝民走进田里,回头冲王建国喊道。
“建国啊,帮忙把管子弄一下吧。”
王建国当即将水管扔在地上。
“家里还有事,先走了。”
说完,王建国头也没回,张宝民的抱怨声不绝于耳。
“哎呀,建国你倒是搭把手啊。”
“你说怎么两家这么亲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王建国在回家路上就想。
就是这一句低头不见抬头见,将农村关系说透了。
别管是怎么个亲近关系,哪怕是亲兄弟,亲爹亲妈。
只要两家地块挨着,总会发生争地边的事儿。
等双方吵得面红耳赤,恨不得要动手的时候,谁都忘了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句话,也忘了其中的亲情关系。
无他,今日争来一绺地边,明面上看,多不了多少庄稼。
但如果明日一绺,后天一绺呢?
所以,大家在面对地边儿问题上,都不会有任何退让。
再加上一个村子大多沾亲带故,往往弄得十分难堪。
这时候若有人劝和,又得拿那句“低头不见抬头见,没外人”出来了。
王建国今儿中午被张宝民喊喝酒,他没去。
倒不是介意两家争过地边,王建国就是单纯不想遭那份罪。
刚才他忙活的时候,张宝民言语里多有炫耀之意。
他要是去了,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谁知道又是怎么个话头。
王建国不愿意遭这罪。
他也懒得拆穿对方,因为这事儿说到头了,最后都会回归到本质问题上——人张宝民有儿子孝顺,你没有。
人家就是得意。
他太明白这个邻居和自己的脾气了。
就刚刚,他如果开口,大概掰扯过程如下:
张宝民:“那多宝鱼鲜着呢。”
王建国:“听说现在也有人工饲养的。”
张宝民:“唉?你说啥呢,我儿子给我捎的能是水货?你有能耐让你儿子捎啊。”
以王建国的脾气大概率会变脸,而张宝民也是喝完酒来的,自然是半点不虚。
更何况人家还有个儿子在家里呆着,说不好急眼了,还要给儿子打电话。
上演一出父子双打。
到时候王建国除了挨着,还能怎么办?
给她城里的闺女打电话?那多叫人笑话!
亲家公、亲家母、还有那个女婿,到时候又会咋样看他。
会不会在饭桌上跟闺女说一句:“这亲家这么大年纪还跟个小伙子似的不懂事。”
那样闺女就有的气受了。
王建国不确定亲家会不会这样说,但他能尽量避免不发生这种事。
他在农村过半辈子,见过太多,他丢不起这人。
所以还是不去喝这顿酒的好,他王建国又不是没喝过酒。
只是回去路上憋一肚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