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刘备也知道历史了【求追求收藏】

诸葛亮道:“禀陛下,此人名叫邓健,亮为其取表字公逸,是来自后世的荆州人。”

刘备闻言神色微动:“竟是荆州子弟?”

自他举义以来,麾下各方势力虽因理想而汇聚,然最受倚重的,始终是来自荆州的旧部。

原本各方势力维持着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可荆州失守后,局势瞬间风云变幻。

益州本土势力对这些执掌大权的外州人渐生不满,怨言四起。

这一切,刘备心中早有预见,因而想要迫切伐吴夺回荆州。

此刻听闻邓健是荆州出身,便知诸葛亮已将此人纳入荆州势力阵营。

“陛下,此箱中皆是公逸带来的珍馐。”诸葛亮小心翼翼打开木箱,“这是张飞牛肉、黄忠西饼、赵云蒜蓉酱、马超酥糖,还有关公坊酒......”

他一一介绍着这些来自后世的新奇食物,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张飞……牛肉,黄忠……西饼……关公坊……”

刘备看着这些奇怪的包装袋喃喃自语,眼中泛起涟漪,好似又陷入了回忆之中。

“为何会以翼德汉升他们的名字命名?倒也有趣。”

“陛下,公逸让臣带一句话给您。”诸葛亮的神色突然变得郑重起来。

“公逸说人的生命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葬礼;第三次则是世上再无人记得。”

“公逸所在的后世距今一千八百年,可后世的人们依旧记得翼德与云长他们,这说明他们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

“公逸请陛下暂时忘却心中仇恨,以天下万民为重。”

刘备听完陷入长久的沉默,似乎真的在认真思考这句话。

关羽、张飞是自己的兄弟,可麾下的那些士卒,也有自己的家人妻儿啊。

他们死了,他们的家人就不伤心吗?

刘备沉默了很久,终是长出一口气,仿佛用尽全身气力般沙哑开口:“孔明,给孙权写一封议和书吧。”

诸葛亮猛然抬头,眼中满是震惊,“陛下当真愿意暂时放下仇恨?”

刘备眼眶微红,悔恨不已,“云长翼德的死与他们的性格也不无关系,吾为长兄,平日对他们多有纵容,才落得如此下场。”

“可这天下百姓何辜?战火绵延,生灵涂炭,我不能再让无辜之人因私仇而丧命。”

他心中思量,如果自己当初能够劝关羽收敛一下脾气,与孙权改善关系。

让张飞改掉鞭挞士卒的毛病,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呢?

见刘备如此自责,诸葛亮也是于心不忍出言劝慰。

“陛下,荆州拒守长江天险,乃东吴命脉所在,占据者可顺流而下直捣江东腹地,因而孙权做梦都想得到荆州。”

“此非云长与陛下之过,实乃吴人背盟所致,陛下当要好生调养身体。”

“如今上天眷顾,赐公逸于大汉,陛下若能重用,必能光复大汉,造福天下万民。”

诸葛亮不作痕迹的又将话题引到邓健身上,当下最重要的是让刘备重新振作起来。

刘备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孔明,此人既是从后世而来,可否知道我大汉日后国运如何?阿斗又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天子?”

这是他最关心的地方。

自己多年出征在外,颠沛流离,根本没有时间教导刘禅。

可在记忆中,阿斗是个极聪明的孩子,而且还有着一颗仁心,就是有些懦弱。

因此刘备对他的期待也不算太高,光复汉室是目标,但做个守成之君也未尝不可。

只要能造福一方百姓,那也就足够了。

孰料一提起刘禅的名字,诸葛亮的表情开始有些不对起来。

这一细节被刘备察觉,皱了皱眉,“孔明但讲无妨,若那逆子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朕绝不轻饶。”

诸葛亮斟酌片刻,小心翼翼的道:“这一切都要从陛下白帝城托孤开始说起……”

朕难道命不久矣?

刘备心中一惊,却很快又释然了,自己的身体自己能不知道吗?

随即苦笑道:“昔日文帝曾言,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朕戎马一生,又岂会怕死,孔明,你继续说。”

对于长生,刘备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秦皇汉武追求长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百姓的负担大大加重。

连他的老对手曹操都很平淡的看待死亡,自己自然也是坦然处之。

“在您将托孤大任交与亮与李正方不久之后。”诸葛亮继续说道。

“汉嘉太守黄元便起兵叛乱,益州本地豪族雍闿杀害益州太守正昂,煽动蛮王孟获造反,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夷王高定亦是起兵响应。”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闻如此多叛乱同时爆发,刘备还是怒不可遏。

“自入川蜀以来,我虽不敢称恩泽万民,却也从未亏待过这些本地豪族……”

刘备的声音逐渐低沉,眼中满是失望与痛心。

“陛下,雍闿等人本就不服大汉,造反是可以预见的,而南中蛮族亦是汉蛮有别,不通教化,再说这些叛乱很快就被臣平定了,陛下又何须忧虑?”

刘备听完看着面前这个身形瘦削的文弱书生,浑浊眼底流露出疼惜与不忍。

“孔明,你素日在后方处理政务,鲜有亲临战场,不想朕这一走,国中重担竟是压在你一人身上。”

诸葛亮微笑道:“臣本一介布衣,受陛下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便是死又何惧,可叹臣才疏学浅,五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实在愧对陛下。”

五次北伐?

刘备从榻上坐了起来,眼中满是震惊。

他没想到在自己死了之后,诸葛亮竟然为了大汉做到如此的地步,为的也只是与自己的一个承诺。

“孔明,你……你受苦了。”刘备面露愧色。

心中亦是在想。

阿斗这孩子到底在干什么?怎么把责任全都推给丞相了?

“此臣受陛下托孤之职分也。”诸葛亮轻轻摇了摇头,接着道:“除了臣之外,还有一人,也为了陛下的遗志不惜十一次北伐中原,最终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