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傅手上动作不停,嘴角挂着笑意:“有些是增香提味的,如八角、桂皮、香叶;有些是养生保健的,像党参、当归。这是我的独门秘方,专门用来熬制老汤的。明天婚宴上要做烧鸡,没有一锅好汤可不行。”
“老汤?”孙青山眼前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
“对,这锅汤熬好了你留着,以后想卤什么都行。”孙师傅一边往锅里放料,一边耐心解释,“好的老汤要文火慢炖,火候要掌握得当,太急了味道就散了。”
孙青山连连点头,心中暗喜。这种传统工艺熬制的老汤,在后世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一些老字号饭店的镇店之宝就是传承了几十年的老汤,每天添料续汤,香气醇厚,回味无穷。
厨房另一边,孙师傅的徒弟正在处理一条大鲤鱼。孙师傅走过去指导:“鱼肉要剁得细腻,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会弹牙爽口。”
只见他接过菜刀,手腕抖动,刀光闪烁。不一会儿,鱼肉就被剁成了细腻的鱼蓉,均匀如泥。他又取了些葱姜蒜末和调料,揉搓成团,做成鱼丸。
剩下的鱼肉则被他拍打成片,准备制作鱼排。鱼皮被细心刮去鳞片,洗净后切丝,准备做凉拌。就连鱼鳞都没有浪费,被他收集起来,打算做成鱼鳞冻。
这种物尽其用的本事,让孙青山看得目不转睛。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厨艺,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师傅,您这手艺真绝了。”孙青山由衷感叹,“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练出来的?”
孙师傅手上动作不停,笑着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就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慢慢来,想学的话,以后有的是机会。”
中午时分,孙师傅露了一手,做了两桌菜。虽然用料和之前孙青山做菜时一样,但味道却天差地别。同样是炒青菜,孙师傅做出来的翠绿欲滴,入口清甜;同样是红烧肉,他做的色泽红亮,肥而不腻。
“这火候掌握得真好。”孙青山一边吃一边琢磨,心里暗暗记下了要领。
吃过午饭,院子里热闹了起来。戏班子的人还在台上唱着,咿咿呀呀的曲调飘荡在空中。孙师傅则带着徒弟继续准备明天的菜品,案板上堆满了各色食材。
孙青山坐不住,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明天就是大喜的日子,他心里既期待又紧张。脚步时快时慢,眼神飘忽不定,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青山,紧张啦?”几个小伙伴围了过来,脸上带着促狭的笑。
“瞧他这样子,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谁说不是呢,你看他这六神无主的样子。”
“哈哈,新郎官都这样,等明天就好了。”
听着大伙的调侃,孙青山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些。他抓了抓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傍晚时分,院子里更热闹了。村里的妇人们帮着收拾新房,有的贴喜字,有的铺床褥,有的在门上挂红绸。几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被抱上炕滚来滚去,这是压床的习俗,预示着抱个大胖娃。
“青山啊,明天可要早点起来。”大婶们一边忙活一边叮嘱,“新娘子要是等急了可不好。”
天黑后,老爹跟着孙班主去了公社。临走前塞给孙青山一本书,神神秘秘的,还朝他挤了挤眼睛。
等所有人都散去,孙青山才打开那本书。
“这......”他愣了一下,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居然是一本春宫秘籍。
孙青山哭笑不得,老爹这是怕他什么都不懂。不过这本古籍确实做工精良,画工了得,连细节都刻画入微。纸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完好,显然是被珍藏了很久。
翻了几页,孙青山觉得有些心猿意马。他连忙拿出一本医书转移注意力,却发现字都看不进去。躺在炕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明天的场景。
不知不觉,他就这样睡着了。
“青山,起来了!”
天还没亮,孙青山家的院子就热闹起来。
大哥和大嫂早早地忙活着,欧德胜、小柱和铁汉也赶了过来,一个个喜气洋洋。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几个人正忙着搭建彩棚,木梯上下来回走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今天是孙青山大喜的日子。
欧德胜要当司机,驾着马车去接亲。他一大早就把马车擦得锃亮,还特意在车辕上系了两个大红花球。小柱和铁汉则是伴郎,要陪着新郎一起去迎娶新娘。两人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红花,显得格外精神。
“青山,快来尝尝这个!”大嫂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从厨房里走出来,“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总得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孙青山正在院子里来回踱步,闻言摆了摆手:“不用了大嫂,我现在吃不下。”
“哎呦,这是害羞了?”小柱打趣道,“昨晚上睡得好吗?”
孙青山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小子就贫吧。”
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大嫂正带着几个帮厨忙得热火朝天。没等饭菜端上桌,父亲携戏班众人已返程。
“今天不唱戏了,跟着去接亲!”孙班主笑呵呵地说道,身后的戏班子成员们都换上了新衣服,扛着各自的乐器。
孙青山心里一暖,这是要给自己助兴,让鼓乐相伴。在这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排场可不多见。老爹也是胆子大,七八年就敢这么张罗,让村里人都惊讶不已。
“舅舅,新婚快乐!”
一对稚嫩的童声传来,孙招娣带着她那对双胞胎来了。两个小家伙穿着崭新的红色棉袄,头上各扎着两个小辫子,虽然说话还不太利索,但那祝福的话倒是背得挺熟。
孙青山蹲下身,看着这对可爱的外甥,心里一片柔软。今天他们可是要当压轿金童玉女的。
“真乖,舅舅给你们糖吃。”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大白兔奶糖,分给两个小家伙。
“谢谢舅舅!”两个小家伙眼睛都笑弯了,一边剥糖纸一边往孙招娣身后躲。
魏书记和钱有德也到了,一个是主持证婚,一个是管账房的。两人都换上了新衣服,喜气洋洋。魏书记还特意带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新婚大喜”四个大字。
“青山啊,”魏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有出息,这么年轻就成家立业了。”
孙青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托您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