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秩序从无到有,注定灭亡!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难有低头时
- 2349字
- 2025-05-08 00:01:11
迎着朱棡那探寻且锐利的目光,朱元璋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神情,口中毫不留情地骂道:“天命所钟?这简直就是狗屁言论!”
“元末之时,天下大乱,四方豪杰并起,各路义军纷纷称王称霸,他们各个都是乱世枭雄,皆有着气吞山河、逐鹿天下的雄心壮志!”
“而咱,朱元璋!可不是靠着那虚无缥缈的所谓天命所钟才走到今日!”
“是一步一步,踏着尸山血海,踩着无数的枯骨,才开创了大明王朝,建元洪武!”
所谓“天命在明,不在元!不在汉!”不过是皇权为自身披上的神权外衣,美其名曰“皇权天授”。
这冠冕堂皇的说辞,看似是为了凝聚民心,实则是统治者愚弄万民的手段。
让天下百姓深信,朱元璋贵为天子,乃是上苍钦点、降临尘世的救世主,身负拯救苍生的使命。
然而,真正亲历过乱世厮杀,踏着尸山血海一路走来的人心里都明白。
若无破釜沉舟的狠绝与视死如归的气魄,何来今日的洪武大帝?
严格意义上来说,朱元璋绝非天生的“天命之子”,但换个角度,老朱又的确是天命所归。
只不过这份天命,是从无数自诩“天命加身”的枭雄尸骨上夺来的。
可当这个人最终登顶权力巅峰,宣告“大明的皇帝,叫朱元璋”时,所谓天命,早已成了他手中最锋利的注脚。
朱棡神色沉稳,轻轻颔首,紧接着目光锐利如鹰,抛出疑问:“爹,那您说,元朝究竟因何覆灭?”
朱元璋几乎不假思索,声如洪钟般即刻答道:“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活不下去了,自然要揭竿而起!”
朱棡闻言,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笃定与深意:“这只是寻常百姓造反的缘由,可您如今贵为天子,所思所想,当不止于此。这理由,并不适用于您。”
对此,朱元璋并未开口,反而是紧紧盯着朱棡。
这沉默之中,帝王心思,便是如此,而这无声的凝视,已然将“且听你说来”的意味,展露无遗!
见状,朱棡也不再拐弯抹角,略作思忖后,目光肃然开口:“暴元覆灭,根源在于三重积弊。”
“首当其冲是民族压迫。元朝将治下子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刻意制造分歧鸿沟。”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长期饱受歧视与剥削,在生存底线被反复践踏的绝境下,除了揭竿而起,已无生路。”
“其二是统治溃烂,元朝中后期,官僚体系如朽木般千疮百孔,卖官鬻爵成了公开的交易。”
“尤其在元顺帝在位时,权臣伯颜等人把持朝政、专横跋扈,政令朝令夕改,整个朝廷运转近乎瘫痪。”
“其三是经济崩塌,元朝肆意滥发‘至元宝钞’,导致物价飞涨,钱币彻底崩塌。”
“与此同时,繁重的赋税与徭役层层叠加,江南富庶之地的百姓都不堪重负,更遑论其他州府。”
话说到此处,朱棡又是没好气的瞥了一眼朱元璋。
虽然,大明还未发行宝钞,但以当前情形来看,不过是时间问题。
况且,未来朱元璋的印钞手段之激进,相较元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如此下去,本可利国利民的宝钞,最终也只能沦为擦屁股的废纸。
听闻朱棡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朱元璋的目光中倏地闪过一抹毫不掩饰的赞赏之意,微微颔首,沉声道:“不错,你所言极是,这确实切中了暴元覆灭的要害。”
“可、这与大明国祚,不过百年,有何关系?”
朱元璋说罢,依旧目光如炬地看向朱棡。
毕竟,元朝已被自己亲手推翻,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而如今朱元璋的心中,最为牵挂、最为关切的,无疑是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所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
这个新生的王朝,承载着他的野心、抱负与对天下苍生的责任。
所以,没人比老朱更渴望大明能够国祚绵延,千秋万世!
朱棡不禁露出一抹无奈之色,微微皱眉,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反问朱元璋:“爹,您怎么到现在还没悟透呢?”
朱元璋闻言,浓眉一蹙,脸上露出一丝困惑的神情,眼神中满是不解,又是微微一怔,如实说道:“你这话说得不明不白,咱的确不明白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棡见状,无奈地深吸一口气,目光紧紧地盯着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爹,您不妨想想,一个王朝从兴起、昌盛到衰落、灭亡,这其中的根本缘由究竟是什么?”
此言一出,朱元璋眉头紧锁,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也不怪老朱一时难以参透,作为白手起家的开国帝王,朱元璋一生都在权衡利弊,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谋略,将潜在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他与历代开国君主一样,满心满眼都是让王朝基业千秋万代,从未真正去思索过“亡国”二字。
况且,受时代所限,古人纵使能洞察当下局势,又如何能预见百年后的风云变幻?
朱棡之所以敢直言“大明不过百年”,实则是站在后世历史的肩膀上,带着数百年沉淀的经验与认知。
若非如此,朱棡也难免会困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之间,难以自拔。
毕竟,仅仅依靠后世之学,就想胜过万千古人?
无异于,痴人说梦!
朱棡缓缓直起身子,仰头望向那高处象征至高皇权的龙椅,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
“当年您挥剑而起,推翻暴元、一统天下,实则是以武力斩断旧时代的枷锁。”
“重建王朝、重立秩序,这便是一个王朝兴起的根基。”
“新朝初立,制度从无到有、由简至全,当一切步入正轨,便是王朝鼎盛之时。”
“可凡事过犹不及,制度完善到极致,反而会走向僵化。”
“而当利益被层层瓜分、牢牢固化,蛀虫与败类便会趁机滋生,这便是衰落。”
“到那时,秩序分崩离析,财政大厦倾塌,王朝覆灭也不过是旦夕之间。”
朱棡的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凝固,可这一次,不同于先前的震怒,而是满满的震惊之色。
朱元璋心中明白,朱棡这番推论并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相反,它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历朝历代王朝兴衰的脉络。
无论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暴元,还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亦或是辉煌灿烂的汉、唐盛世,无一不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兴起于打破旧秩序、建立新制度,鼎盛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衰落于利益的固化和腐败的滋生,最终走向灭亡于秩序的崩塌和财政的崩溃。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内心掀起了一阵波澜,不禁在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明王朝,难道亦是如此?
朱棡的话,如同一声警钟,在老朱的脑海中久久回荡,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