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武三思的决断

朝堂上,李显用右手扶着脸颊,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

“魏卿,近日长安似乎不太平,如若朕昨日前往花车巡游,恐怕就成为刺客的目标了。”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却让魏元忠后背发凉。

“启禀陛下,大理寺监管不力,前次红衣女子被杀案便迟迟破不了案,导致长安城奸人横行,行人侧目,百姓人人自危。”魏元忠不忘踩裴谈一脚,他亲弟被杀的仇怨,也是结下了。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都是大理寺破不了案导致的。

李显直起身子,冷哼一声,“大理寺是负责京城治安的吗?那要京兆府何用?”

皇帝的怒斥,让魏元忠一哆嗦。

这陛下有时糊涂,有时却精明的很,让他看不透。

的确,京兆府负责京城治安,但长安城素来难以管辖,王孙公主、皇亲国戚、权贵豪强、宦官禁军、恶少奸猾、胡人贱民混淆杂错,自汉以来号为难治。

而大理寺负责破案,整理卷宗,实跟刺客的出现毫无关系。

魏元忠故意混淆,想把这口黑锅推到裴谈身上。

想不到被李显识破,受了一顿训斥。

裴谈暗自嗤笑,如今大理寺中有崔道恒这一宝贝,你魏元忠也敢弹劾老夫?

任谁都知道安乐公主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的进言可比你一个宰相强数十倍。

见魏元忠吃了憋,裴谈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刺客之事幸有我府衙大理寺丞崔道恒提前识破,府兵才能及时赶到,否则酿成大祸,不但梁王受到危险,安乐公主的安危也不能保证。”

裴谈特意在安乐公主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提醒皇帝,大理寺保护了他心爱的女儿。

李显点点头,说道:“此事朕已经听临淄王说起,大理寺有功,朕定会赏赐。”

见皇帝如此说,魏元忠只得低下头,狠狠地瞪了眼裴谈,裴谈报以嘲谑的眼神回敬。

李显打了个哈欠,“裴卿,刺客的身份可有查明?”

裴谈见状,连忙躬身回答道:“启禀陛下,当时形势紧急,刺客皆已被府兵正法,未留活口,故而无法确认他们的身份。”

李显皱了皱眉,任由这些胆大包天的刺客逍遥法外,让李显坐立不安。

他年轻时,经历过颠沛流离,在生死边缘挣扎,差点自杀,都是靠意志活了下来,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绝对不容许再有威胁他和他家人生命的危险存在。

李显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裴卿,朕命大理寺彻查此案!”

“诺!”裴谈刚要答应,一个冷峻的声音传来,“不用了,我已经找到幕后之人了。”

只见武三思领着一个青年缓缓走进大殿,对着李显行了一个礼,说道:“陛下恕罪,我来迟了。”

大殿上的官员开始交头接耳,猜测那个青年是何人?

裴谈也皱起眉头,他不知道武三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显抬起头,不无好奇的问道:“梁王既然有线索,那就别卖关子了。”

武三思负手而立,冷冷地望着身边的青年。

青年汗流浃背,显然十分紧张,他结巴的说道:“陛下,在......在下原洛阳丞宋之逊及太常主簿宋之问之侄宋昙,有......有事禀告陛下。”

李显眯起眼睛,思索起来,“宋之问?朕想起来了,原是故人。”

宋昙见皇帝记得二叔,大喜,鼓起勇气,说道:“二叔想念陛下,常提起在长安服侍武后之事,唏嘘万分,故私自回京,匿于驸马都尉王同皎之家,冀陛下能够复用二叔。”

宋之问善属文,有才学,曾依附武则天。

神龙之变后,张易之兄弟服诛,他被左迁泷州参军,如今想不到竟然逃回了长安。

众官员听罢,炸开了锅,纷纷指责道:“好大的胆子,竟无圣旨私自逃回,该当何罪。”

“就该把他们和张易之兄弟同诛。”

宋昙见到众人指责,有些心虚的望向武三思。

武三思神情自若,仍旧负手而立。

李显不耐烦地道:“说下去,和刺客有何关联?”

显然,李显并不关心宋之问兄弟逃回之事。

宋昙见皇帝不怪罪,也壮了胆,眉飞色舞的说道:“那日,我在帘后偷听到驸马都尉王同皎和张仲之密谋刺杀梁王!本想禀告陛下,但不想他们竟然动手如此之快,幸而梁王无事,否则我也难逃罪责。”

说话间,他流露出懊恼的神色,演技十分精湛,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担心武三思的安危。

而众官员再次炸开了锅,面面相觑,谁都想不到刺客的主使竟然是驸马。

李显皱起眉头,沉思起来,空穴来风,未必为真,但他绝不容忍有人威胁他和安乐公主的性命。

今日可以刺杀武三思,明日就能刺杀自己!

他大怒道:“岂有此理,裴卿!”

裴谈无奈出列,“在。”

“朕命大理寺捉拿王同皎和其同党,株连三族!”李显愤恨的说道。

裴谈急道:“陛下,事情还没弄清楚,恳请给些时间,让大理寺查清原委。”

李显没有给裴谈机会,“朕金口一出,就不会反悔,照朕的口谕去办!”

说罢,拂袖离去,留下众官员手足无措。

武三思见事情已定,看向宋昙,点点头,随即趾高气昂的走出了大殿。

裴谈心里暗骂,单凭一个无赖的供词竟然株连驸马的三族,这是何等道理。

但他敢怒不敢言,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血性,在官场多年,棱角被磨平了。

能够保存身家性命至此,已属万幸。

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很多事情,他都没法决定。

众官员一拥而上,围住裴谈,纷纷说道:“裴大人,真要诛灭驸马三族?那安定公主如何处置?”

裴谈为官多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三族中定不包含安定公主,在大唐,公主改嫁是常事,流水的驸马,铁打的公主,公主改嫁就不是他王家的人了。

他再次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推开众官员,走出了大殿。

【作者注:1、宋之逊:“唐洛阳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弟。罗织杀驸马王同皎。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出为兖州司仓,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与武三思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王同皎血染也。”——《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三.无赖.出自《朝野佥载》。

2、:五狗:“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常为其耳目,时人呼为‘三思五狗’。”《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三·外戚传·武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