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并发系统:设计原理与实践
- 唐扬
- 580字
- 2025-04-24 19:43:54
1.1 高并发系统的发展历史
Web 1.0时代的互联网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静态的内容展示,用户主要是被动地消费内容,而不会参与内容的创造和分享,因此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也被称为“只读网络”,其标志性的应用就是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
在Web 1.0时代里并没有产生所谓高并发的概念,原因就在于虽然这三大门户网站的日均页面浏览量(page view,PV)已经超过千万,但是因为其“只读”的特性,网站的维护者只需要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和静态文件缓存组件就能够应对用户的大量请求。
随着Meta(曾用名Facebook)、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风靡,互联网也正式进入了Web 2.0时代。在这个时代,高并发逐渐成了行业内的核心话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 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电商应用,抑或是直播短视频业务,都不再是网站让用户看什么用户就看什么,而是用户会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网站的核心流程中。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站的维护者只通过CDN和静态文件缓存组件不能应对来自用户的请求,需要考虑使用分布式缓存、限流、降级、熔断、隔离等技术,系统的复杂度也大大地提高了。
● 移动应用的兴起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互联网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用户使用互联网的门槛大大降低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全球网民数量暴涨,给系统带来了大量的并发流量。这是“高并发”被广泛讨论的更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