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 穿越,中外古代名人采访手记
- 网文小学生2
- 5895字
- 2025-07-01 12:52:21
穿越时空采访汉高祖
第1章神秘的时空飞船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五(3)班教室的课桌上。王敏、高小燕、马丽、贝小北和张健五个小伙伴,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的科技实验室,他们可是学校里赫赫有名的“科学探索小组”,对各种新奇玩意儿都充满了好奇。
贝小北一边摆弄着桌子上的地球仪,一边嘟囔道:“今天玩点啥呢?”
高小燕提议:“要不找找新的科学实验?”
大家翻找资料时,张健突然发现实验室角落有个巨大的箱子,上面布满灰尘,看起来十分神秘。
“嘿,大家快来看!”张健兴奋地喊道。
小伙伴们立刻围了过去,一起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些奇怪的零件和一张古老的图纸,图纸上画着一艘像飞船一样的东西,旁边还有奇怪的符号和文字。
“这是什么呀?”马丽满脸疑惑。
王敏仔细研究图纸,突然眼睛一亮:“我好像在一本科学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东西,这好像是时空飞船的设计图!”
“时空飞船?”大家惊讶地叫起来。
“没错,就是能穿越时空的飞船。不过这只是设计图,我们怎么把它组装起来呢?”王敏皱着眉头说。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打开,科学老师李老师走了进来。看到孩子们围在箱子旁,他好奇地走过去询问情况。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把发现告诉了李老师。李老师听后,惊讶地看着图纸:“这竟然是时空飞船的设计图!我以为这只是个传说。”
“李老师,您知道怎么组装它吗?”贝小北急切地问。
李老师沉思片刻,说:“我可以试试,不过这需要时间和材料。”
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四处收集材料,按照图纸说明,小心翼翼地组装时空飞船。经过几天的努力,一艘小巧但看起来十分酷炫的时空飞船终于组装完成了。
“哇,太酷了!”看着眼前的飞船,孩子们兴奋得跳起来。
“不过,这真的能穿越时空吗?”高小燕还是有些担心。
“试试不就知道了!”贝小北大胆地说。
于是,五个孩子和李老师一起钻进时空飞船。李老师按照图纸说明,启动了飞船。突然,飞船发出一阵强烈的光芒,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缓缓升上天空,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
第2章穿越到秦末
当飞船的光芒渐渐消失,孩子们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人们穿着古装,在街上走来走去,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我们这是在哪里啊?”马丽紧张地问。
“我想,我们应该是穿越到古代了。”王敏看着周围的景象,兴奋地说。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模样的人走过来,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
孩子们被吓了一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还是王敏反应快,她拿出自己的学生证,对士兵说:“我们是从未来来的学生,来这里做历史考察。”
士兵听不懂她在说什么,皱着眉头说:“什么未来?什么历史考察?我听不懂。你们跟我去见大人吧!”
于是,孩子们被带到了一个官府衙门里。坐在大堂上的是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他看着孩子们,好奇地问:“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何穿着如此奇怪的衣服?”
王敏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中年男子听后,惊讶地说:“未来的学生?这可真是闻所未闻。不过,既然你们是来考察历史的,那我就考考你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吗?”
“是秦朝末年!”王敏自信地回答。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看来你们还真知道一些。那你们可知道刘邦?”
“当然知道!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贝小北抢着回答。
中年男子笑了:“看来你们确实对历史有些了解。既然如此,我就带你们去见刘邦吧。他现在正在沛县,我可以安排你们去那里。”
孩子们听后,兴奋不已。在中年男子的安排下,他们跟着一支商队,向着沛县进发。一路上,孩子们看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心中对刘邦的好奇之情更加强烈了。
第3章初到沛县
经过几天的赶路,孩子们终于来到了沛县。沛县的街道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哇,这里好热闹啊!”高小燕兴奋地说。
“不过,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刘邦呢?”马丽有些发愁。
就在这时,贝小北看到一个醉醺醺的大汉从酒馆里摇摇晃晃地走出来,嘴里还嘟囔着:“好酒,好酒啊!”
贝小北眼睛一亮,对伙伴们说:“我有办法了!”说完,他走到大汉面前,礼貌地问道:“大叔,请问您知道刘邦在哪里吗?”
大汉看了看贝小北,打了个酒嗝,说:“刘邦?你找他干啥?他啊,经常在酒馆里喝酒,要不就在县衙里当他的亭长。”
“谢谢大叔!”贝小北谢过大汉,和伙伴们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
来到县衙门口,他们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憨厚的男子正在和几个士兵说话。王敏小声说:“我觉得那个人可能就是刘邦。”
于是,他们走上前去,王敏礼貌地问:“请问您是刘邦刘亭长吗?”
男子转过头,看着他们,笑着说:“我就是,你们找我有何事?”
贝小北激动地说:“刘亭长,我们是从未来来的学生,想采访您,可以吗?”
“未来来的学生?采访?这可真是新鲜事儿。行,你们跟我来吧。”刘邦爽快地答应了。
刘邦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一个安静的院子里,大家围坐在一起。王敏拿出一个小巧的录音设备,对刘邦说:“刘亭长,我们开始采访啦。首先,能请您讲讲您小时候的事情吗?”
刘邦挠了挠头,笑着说:“我小时候啊,就是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没什么特别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也不喜欢读书,就爱到处闲逛。我爹总说我没出息,不如我二哥会种地。”说到这里,刘邦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4章刘邦的故事
贝小北接着问:“那您后来是怎么当上亭长的呢?”
刘邦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也是巧了。当时县里招亭长,我就去试试,没想到还真选上了。这亭长啊,就是负责管理这一片的治安,迎来送往的,事儿也不少。不过,我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像萧何、曹参他们,都是好兄弟。”
高小燕好奇地问:“刘亭长,听说您押送犯人去骊山,结果犯人跑了不少,这是真的吗?您当时不害怕吗?”
刘邦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放下酒杯,说:“这是真的。当时去骊山的路又远又难走,好多犯人都不想去,路上就跑了。我想着,就算到了骊山,犯人跑了这么多,我也没法交差,肯定要被治罪。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放了他们,我自己也逃命去。”
“那后来呢?”马丽追问道。
“后来啊,那些犯人里有几个愿意跟着我,我们就一起躲进了芒砀山。在山里,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儿。”刘邦神秘地说。
“什么奇怪的事儿?”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有一次,我喝醉了,夜里赶路,前面的人跑回来告诉我,说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过不去。我借着酒劲,拿着剑就走过去,把大蛇给斩成了两段。后来有人经过那里,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哭,问她为啥哭,她说她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蛇挡在路上,被赤帝之子给杀了。你们说这事儿怪不怪?”刘邦笑着说。
孩子们听了,都惊讶得合不拢嘴。贝小北说:“刘亭长,这会不会是您的手下为了让大家更信服您,故意编出来的故事呀?”
刘邦哈哈一笑:“也许吧,不过这故事传出去以后,还真有不少人来投奔我,我的队伍也就慢慢壮大起来了。”
第5章惊险的危机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也对刘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结束采访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刘邦脸色一变,站起来说:“不好,好像是官兵来了。你们先躲起来,我去看看。”
孩子们赶紧躲到了屋子的角落里。不一会儿,一群官兵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凶狠的军官。
“刘邦,你私放犯人,还聚众谋反,跟我们走一趟吧!”军官恶狠狠地说。
刘邦镇定地说:“大人,这是误会,我刘邦一向奉公守法,怎么会谋反呢?”
“少废话,有人举报你,跟我们回县衙再说!”军官一挥手,士兵们就要上前抓刘邦。
刘邦突然大喝一声:“想抓我,没那么容易!”说着,他和士兵们打了起来。
孩子们在角落里看得心急如焚,王敏小声说:“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得想办法帮刘亭长!”
贝小北想了想,说:“我有个主意!”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喇叭,对着外面大声喊:“快跑啊,官兵来抓人啦!”
这一喊,外面的百姓都被惊动了,纷纷围过来看热闹。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搞得有些不知所措。
高小燕也拿出一个手电筒,对着士兵们的眼睛照去,士兵们被强光晃得睁不开眼。
趁着这个机会,刘邦三两下打倒了几个士兵,带着孩子们从后门跑了出去。
他们在沛县的小巷子里东躲西藏,官兵在后面紧追不舍。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条死胡同。
“这下怎么办?”马丽着急地说。
刘邦看着周围,发现旁边有一座废弃的房子,他说:“快,我们先躲进这里。”
大家赶紧躲进房子里,大气都不敢出。官兵追到胡同口,看了看四周,没发现他们的踪迹,骂骂咧咧地走了。
第6章危机解除
等官兵走远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刘邦感激地对孩子们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今天可就麻烦了。”
贝小北笑着说:“刘亭长,不用谢,我们是朋友嘛。不过,现在官兵在找您,您打算怎么办呢?”
刘邦沉思片刻,说:“看来沛县我是待不下去了,我得去芒砀山和我的兄弟们会合。你们也跟我一起去吧,那里比较安全。”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他们也想看看刘邦的起义军是怎么生活的。
于是,在刘邦的带领下,孩子们向着芒砀山进发。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要躲避官兵的搜查,还要解决食物和住宿的问题。
有一次,他们在野外露营,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被淋成了落汤鸡。贝小北冷得直打哆嗦,刘邦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他披上,说:“孩子,别冻着了。”
经过几天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芒砀山。山上的起义军看到刘邦回来了,都欢呼起来。
“大哥,您可算回来了!”一个年轻的士兵激动地说。
刘邦把孩子们介绍给大家,说:“这几个孩子是从未来来的,他们帮了我大忙,大家要好好照顾他们。”
孩子们受到了起义军的热烈欢迎,他们也开始了在芒砀山的生活。
在芒砀山,孩子们跟着起义军一起训练,学习骑马、射箭和使用兵器。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因为他们想体验一下古代战争的感觉,也想更深入地了解刘邦的起义事业。
第7章学习与成长
一天,贝小北在训练中不小心摔倒,扭伤了脚。刘邦得知后,亲自来看望他,并派来了军中的郎中为他治疗。
“小伙子,训练要注意安全。不过你很有毅力,这点值得称赞。”刘邦笑着对贝小北说。
“谢谢刘大哥,我以后会更小心的。我真的很佩服您和士兵们,你们为了推翻秦朝,每天都这么辛苦地训练。”贝小北感激地说。
“这是我们的使命。只有平时训练刻苦,战时才能更好地杀敌报国。等推翻了秦朝,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刘邦语重心长地说。
在芒砀山,孩子们还结识了许多起义军的士兵。他们听士兵们讲述了许多战斗的故事,也感受到了士兵们对刘邦的敬佩和忠诚。
“刘大哥是我们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我们就有信心打败秦军。”一位老兵对孩子们说。
除了训练和听故事,孩子们还利用自己从现代带来的知识,为起义军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他们教士兵们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教士兵们唱一些现代的歌曲,让军营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有一次,王敏教士兵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士兵们对这个神奇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刘邦看着指南针,好奇地问:“这东西有什么用啊?”
王敏解释说:“刘大哥,这个叫指南针,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能指示出南方的方向。这样,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就不会迷路了。”
刘邦听后,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的行军就方便多了。你们这些孩子,真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啊!”
第8章决定离开
在芒砀山的日子过得很快,孩子们在刘邦的起义军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他们知道,自己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他们还要回到自己的时代。
一天晚上,孩子们聚在一起商量着回家的事情。
王敏说:“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了,也完成了对刘邦的采访。我想,我们该回去了。”
高小燕点了点头:“我也想爸爸妈妈了,而且我们还要把在这里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呢。”
贝小北有些舍不得地说:“可是我真的很舍不得这里的朋友们,还有刘大哥。”
张健说:“我们可以和他们告别,以后有机会再来看他们。”
于是,孩子们决定第二天就向刘邦告别。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来到刘邦的营帐,刘邦看到他们,笑着问:“孩子们,找我有什么事啊?”
王敏走上前,有些不舍地说:“刘大哥,我们要走了,我们来自未来,不能在这里待太久。”
刘邦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和不舍:“这么快就要走了吗?我还以为你们会多留一段时间呢。”
贝小北说:“刘大哥,我们会记住在这里的日子,也会记住您的教诲。等我们回到未来,一定会把您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刘邦拍了拍贝小北的肩膀,说:“好,孩子们,一路顺风。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找我。”
然后,刘邦拿出一些礼物,送给孩子们:“这些礼物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能喜欢。”
孩子们接过礼物,原来是几枚秦朝的货币,俗称半两钱。这种货币,在战国时的秦国,就已经铸造发行,作为秦国货币,形状是方孔圆钱,钱上铸有半两二字,因而得名。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在中国沿用了两千余年,直到清朝灭亡。
孩子们非常感谢,向刘邦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开了营帐。
刘邦也向孩子们招手并依依惜别。
再后来,刘邦带领壮士们,走出芒砀山,投入到秦末农民起义的洪流之中,在张良,萧何,韩信等杰出人士辅佐下,平秦灭楚,统一华夏,建立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做了皇帝以后,在汉长安城,他还时常念叨这几个孩子呢。
第9章归程与收获
再说孩子们,他们来到时空飞船停放的地方,登上了飞船。随着飞船的启动,他们看着渐渐远去的芒砀山,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次穿越时空的采访,真的让我收获太多了。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刻地理解过历史和英雄的意义。”王敏感慨地说。
“是啊,刘邦大哥太了不起了。他的勇气和智慧,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高小燕也说道。
“我以后也要像刘邦大哥一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贝小北坚定地说。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飞船飞行的过程中,李老师问孩子们:“这次经历,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马丽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很艰苦,战争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痛苦。而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好好珍惜。”
张健说:“我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帮助刘邦大哥躲避官兵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团结,就不可能成功。”
王敏说:“我明白了历史是由无数人的努力和奋斗组成的。刘邦大哥和他的起义军为了推翻秦朝,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有了后来的大汉王朝。我们要尊重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李老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们说得都很好。这次穿越时空的采访,不仅让你们了解了历史,也让你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你们能把这些收获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经过漫长的飞行,时空飞船终于缓缓降落在学校的科技实验室里。孩子们走出飞船,看着熟悉的校园,心中充满了喜悦。他们知道,这次穿越时空的冒险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