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白象之王的谜题

扎因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忐忑,快马加鞭,从马六甲海峡奔赴暹罗。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古籍缺失页的线索,那神秘的符号仿佛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引领他一步步走向未知的真相。而此刻,即将与莱拉和未谋面的孩子团聚的念头,更是如同一股温暖的力量,支撑着他在漫长而疲惫的旅途中坚持下去。

终于,扎因踏入了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这座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城市,河网密布,宫殿庙宇林立,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街头巷尾,身着鲜艳服饰的人们来来往往,集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精美的丝绸、璀璨的宝石、散发着异域香气的香料,还有造型独特的手工艺品。空气中弥漫着香料与香火混合的独特气味,让扎因瞬间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神秘与魅力。

扎因听闻暹罗的纳黎萱大帝曾凭借精妙的战象阵法,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曾参与过战争的老兵。老兵虽已年迈,但提及当年的战事,眼中仍闪烁着光芒。他向扎因详细描述了纳黎萱大帝的战象阵法:战象被分为多个方阵,前排的战象身披厚重的铠甲,用于冲击敌方阵营,打乱敌人的阵型;后排的战象则配备弓箭手和长矛手,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向敌人发动远程攻击。扎因仔细聆听,不禁联想到波斯的战象部队。波斯的战象部队注重个体的力量和冲击力,而暹罗的战象阵法更强调团队协作和战术配合。他推测,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战象运用方式,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某种渊源,可能是通过古老的贸易路线或文化交流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扎因详细记录下老兵的讲述,心中对古代战争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离开老兵后,扎因来到了一座宏伟的柚木宫殿前。这座宫殿全部由柚木建造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扎因对柚木宫殿的防虫处理秘方十分好奇,在当地工匠的帮助下,他了解到暹罗工匠们会将一种特殊的植物汁液涂抹在柚木表面,这种汁液能够有效地防止虫蚁侵蚀。与波斯常用的大理石建筑材料相比,柚木具有轻便、易于加工等优点,而且在防虫方面有着独特的处理方法。而波斯的大理石建筑虽然坚固耐用、美观大方,但在应对潮湿环境和虫蚁侵害时,却相对脆弱。扎因感慨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当地资源和环境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建筑技艺,这些技艺不仅是建筑的智慧,更是文化的体现。

夜幕降临,扎因回到住所。他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闪烁的灯火,心中思念着远方的莱拉和孩子。他铺开纸张,蘸好墨水,开始给莱拉写第九封信。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纳黎萱大帝的战象阵法和柚木宫殿的防虫处理秘方。此外,他还附上了自己精心临摹的素可泰佛像手势含义。在佛教文化中,佛像的手势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每一种手势都代表着不同的教义和祝福。扎因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莱拉感受到暹罗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亲爱的莱拉:

我已抵达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着迷。纳黎萱大帝的战象阵法与波斯的战象部队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柚木宫殿的防虫处理秘方也别具一格。

我给你临摹了素可泰佛像的手势含义,希望你能喜欢。我每天都在想念你和孩子,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我回去。很快,我们就能团聚了。

扎因

扎因将信仔细折叠好,装入信封,交给当地可靠的信使,再三叮嘱他务必将信安全、迅速地送达莱拉手中。

几天后,扎因来到了著名的玉佛寺。这座寺庙庄严肃穆,寺内供奉着珍贵的玉佛,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扎因怀着敬畏之心,在寺内四处参观。当他走到一尊巨大的青铜舍利函前时,不经意间发现舍利函底部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他心中一惊,凑近仔细查看,发现这些符号竟与他苦苦追寻的古籍上的符号极为相似。扎因激动不已,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解开古籍秘密的关键线索。他小心翼翼地记录下符号的形状和排列顺序,同时向寺内的高僧请教这些符号的含义。高僧们对此也知之甚少,只说这些符号可能与古老的佛教传说有关。

随着在暹罗探索的深入,扎因越发觉得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深入调查时,一位信使找到了他,交给他一封安炉的来信。

扎因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莱拉和孩子的深切思念,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迅速打开信,只见上面写道:

大人:

恭喜您,莱拉夫人诞下了一对双生子,母子平安。两个孩子都十分健康可爱,模样像极了您和夫人。只是夫人产后身体虚弱,一直念叨着您,盼您早日归来。

安炉

扎因看完信,泪水模糊了双眼。喜悦、激动、思念等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莱拉身边。但他知道,古籍缺失页的线索就在眼前,这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他决定加快调查的步伐,尽快揭开古籍背后的秘密,然后回到莱拉和孩子身边,守护他们一生。于是,扎因强忍着心中的思念,开始重新梳理在暹罗收集到的线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