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壁垒,保我的,也是保你的(2)

杨兑看了一眼他:“因为吴副总这人其实没什么脑子,挺身而出替苏总站台,更多的只是为了还人情而已,他这个行政副总平日里并不怎么接触具体业务,对转口金融压根底就谈不上了解,更不知道这项业务背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他这次站台,压根底就没跟他那位大舅子通过气。”

“所以,不管是事后有人给他好好分析一番转口金融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也好;或者无意间把这件事透露给他那位大舅子也好,都既有可能让这次串联半道崩卒。”

“因此,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口头上的约定既成事实……当一切既成事实了,他们想反悔,也不好反了!”

陶泉轻轻地嗯了一声,算是认可了对方这种说法,大华国贸不是那些窗口公司的下级单位,也不是那些从没被他们正眼看过的民企,大家级别相同,地位相同,面对着大华公司这种说干就干的既成事实,那些单位大概率真的没这个脸面反悔。

难怪这个家伙刚才说时不我待呢,要是动作晚上几天,哪怕是只晚一天,说不定情况真的有变。

想到这,陶泉的表情柔和了许多,既然是要争分夺秒,又是有利于推动双方深入合作的事情,那么事急从权一番,倒也不能算错……将在外嘛!

只不过……

想到一些事情,陶泉的眉毛再度皱了起来:“可是,你打算以香港的铸华商贸为主要衔接点,开始运作包括定价转移在内一系列动作……你忽然要植入这么一番我们这边并不怎么擅长的操作手段进来,我很难向林先生那边交代啊!”

不擅长,意味着不专业;

不专业,意味着没有主动权,甚至意味着很容易被杨兑一方下套背锅。

做白账的,从来都是把稳妥视为第一要务,因此他着实有些不甘愿冒这个风险。

杨兑却是笑了起来:“泉哥,难道你还没看出来,我不顾所有人反对,非要把这些操作业务嵌入进来,固然是转口金融需要,但其实更多的是想人为设置一些技术壁垒,免得我,更免得你到时候被摘果子?”

我?

摘果子?

听到杨兑这番很有些毫不避忌的话,陶泉却是哭笑不得看着他:“杨生你光说你那边就够了,犯不着扯上我。”

“我是你们和林先生的引荐人,也是我方这次合作的第一对接人,别说现在一切都是刚刚起步,就算真的是一路大吉……谁能摘我果子?谁又敢摘我果子?”

杨兑闻言却是笑眯眯地看着他:“哦?泉哥,意思是林先生亲口钦点你是这个第一对接人了?”

陶泉一愣:“这个倒是没有……但谁引荐,谁负责,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杨兑哈哈大笑起来:“泉哥,你也说了,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只是一种习惯,而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规矩?”

说着,杨兑将已经空掉的若琛杯往前推了推,很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呵呵,十几家国资背景的窗口企业一起联动的转口金融业务呢,一旦开始顺利运转开来,那种规模……你确定你们泗水这边的正牌掌柜不会动心?”

“泉哥哪怕能耐再大,朋友再多,毕竟也只是一个副掌柜而已。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壁垒,到时候……”

在后世做了足足两年的牛马,杨兑才不会信那些所谓的口头承诺、不成文的规则之类的玩意呢,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被自家领导和前辈同事不动声色撬掉的单子还少么?

听到杨兑提及那位“泗水正牌掌柜”,陶泉的脸色稍稍不自然了起来。

虽然杨兑的话很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但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杨兑所说,这个世界上有资格玩转口金融业务的企业少之又少,但同样的,一旦玩起来,那规模是真的吓人。

所谓关心则乱,有些心神不属地给杨兑续了一杯茶后,陶泉怔怔地盯着自己面前那个很有些迷你的若琛杯发了一会儿呆,然后忽的咬牙:“既然是事关后续的转口金融业务,那么我可以配合你把你那一套业务操作流程植入进来,但是我需要一个交代,向林先生交代的交代。”

杨兑闻言,一下子笑了起来:“交代么……”

“如果我们既成事实的动作够快,刚好本周六有一批大约5.4万吨的铜矿石要从智利运往国内;”

“届时,为了规避一些风险,这批铜矿石会先转口至大马,再转口至越南,由当地的兄弟企业相互交割后,再运往国内;”

“当然,这批铜矿石货值巨大,为了避免占用过多资金,影响这些兄弟企业的正常经营,届时这些兄弟单位会利用这批铜矿石的提单和银行信息差,在这三个地区的银行申请信用证融资……大约能融到2.1~2.5倍于货物价值的资金。”

说到这,杨兑歪着头看向陶泉:“作为第一笔转口金融业务,这批实际货物价格只有230万美元的铜矿虽然不算高,但也算是比较有诚意了吧?”

陶泉听的两眼放光。

的确,铜矿石的价格一直是和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挂钩的,智利又是全球当下最大的铜矿石出口国,因此价格透明,这5.4万吨的铜矿石按照2%的品味来算,价值无非也就只有230万美元而已。

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数字,不能算少,但也绝对不能算多。

但是,你要搞清楚,这只是这批铜矿石的本身价值,如果会操作,通过这批铜矿石的提单向那三个地区的银行申请信用证融资的话,那起码也是483万美元的额度,甚至稍微运气好点,融到620万美元的额度也是不足为怪。

信用证融资比例一般为货物价值的70%~90%,像高品质铜矿石这种堪称硬通货的货物,拿到80%乃至90%的融资比例简直毫无难度……如果融资方是华夏国央企,双边关系又没出现大的波折的话,那就更容易了,甚至连审核程序往往都只会走个过场。

1994年的美元还是比较坚挺的,单轮640万美元的业务,无论放哪儿,也绝对不能算是小单了。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这些企业群转口金融业务循环中迈出微不足道的第一步!

想到这,陶泉觉得自己身上的细胞隐隐在颤抖,深吸一口气,定定地看着杨兑:“杨生,这些融资贷款,到时候可以由我们这边全部来还么?”

杨兑摇了摇头:“泉哥,做人不要这么大胃口,都是出海在外,各兄弟单位都有自己的处境和难处,也有自己的诉求……届时,只能分你们这边40%的还款额度,这还是看在林先生本身就是大马华侨的份上,这才多分了五个点出来。”

这话如果是不同行的人听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从来都只有哭爹喊娘求着银行贷款的,什么时候,还贷也成了香馍馍,上赶着替人还钱了?

然而听到只能分给自己这边40%的还款额度,陶泉微微有些失望。

杨兑见状,却是笑了起来:“不过泉哥你用不着失望,你应该看得出来,这批铜矿石只是打个样,让各兄弟单位练练手而已,主要还是为了增进一下彼此之间的感情,公关价值远远超过商业价值。”

陶泉闻言,顿时来了精神:“怎么说?”

杨兑拿起若琛杯,轻嘬了一口里面的茶汤,这才慢悠悠地说道:“别忘了,大华国贸可是化工口的企业,而我们又身在爪哇;”

“先不谈橡胶和各类矿石,光爪哇这边石油和天然气这块的出口数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呢……而出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爪哇这边的石油对华直接出口比例,甚至连10%都不到,这远远低于实际情况。”

杨兑露出一个很有些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这块的业务本身就比较依赖第三方转口,所以……这一块以后就劳烦泉哥你这边多多关照了,总归要优先照顾自己人嘛!”

听懂了杨兑的意思,饶是陶泉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搭在盖碗上的手,也忍不住地开始颤抖了起来。

他发誓,他这一辈子,再也没见过比眼前这货更可爱、更令人欢喜的年轻人了。

杨兑仿佛没察觉到陶泉身上那股几欲喷薄而出的兴奋感,却是微微抿了抿嘴:“好了,泉哥,既然我们这边合作的诚意和态度已经拿出来了……那就让我们谈谈其它的条件吧。”

其它的条件?

陶泉下意识地将搭在盖碗上的手收了回来,整个人一下子冷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