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七王爷的示好?
- 替罪宫女反杀,靠读心横扫后宫
- 见素l
- 1952字
- 2025-04-13 19:44:04
再次回到偏殿的囚笼,楚楚的心境却与之前截然不同了。虽然依旧是四面楚歌,危机四伏,但皇帝最后那句好生看管和下令彻查锦华宫宫人的举动,让她明白,自己暂时从罪人变成了有待观察的关键证人。这微妙的身份转变,为她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等待审判的羔羊,她的分析,她的观察,似乎第一次真正被权力核心所听取、所考量。这种感觉很奇妙,既让她感到一丝掌控命运的可能,又让她对那位喜怒无常、心思深沉的帝王更加忌惮。她知道,萧煜留下她,绝非善意,而是因为她展现出了利用价值,无论是作为揭开阴谋的钥匙,还是作为引蛇出洞的诱饵。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之下。德嫔娘娘那边的情况据说依旧凶险,太医们进进出出,锦华宫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所有靠近的人都战战兢兢。而慎刑司那边,对锦华宫宫人的审问也在秘密进行着,时而有哭喊和杖责的声音隐隐传来,更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楚楚被软禁在偏殿,无人打扰,每日的饭食依旧准时送来,甚至比之前更精致了一些,仿佛是为了兑现皇帝那句体恤。她利用这段难得的平静时光,努力调养身体,恢复精力。后颈的伤已经结痂,背后的伤口也在那神奇药膏的作用下几乎痊愈,只留下浅浅的粉色痕迹。
她时常会摩挲那个早已空了的白玉药瓶,光滑细腻的触感让她一次次想起那个月夜出现在柴房外的身影。七王爷,萧清衍。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送这药,仅仅是因为他凑巧知道她受伤,顺手为之?还是别有深意?他的每一次出现,都恰到好处地在她最危急的时刻,这仅仅是巧合吗?楚楚不相信巧合,尤其是在这步步惊心的皇宫里。
这天午后,楚楚用过简单的午膳,正靠在窗边,试图从有限的视野和传入耳中的只言片语里分析外界的动向。这时,门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是送东西的小太监。
与往常不同,这次除了食盒,小太监还捧着一个小小的,用素色布包裹着的东西。他依旧是低着头,将东西放在桌上,声音没什么起伏:林姑娘,这是福安总管吩咐送来的,说是让你解解闷。
说完,他便匆匆退下了,动作甚至比平时还要快几分,像是在躲避什么。
解闷?楚楚心中疑窦丛生。福安会这么好心?还是皇帝又有什么新的试探?她警惕地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
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也不是什么威胁信物,而是一本书。
一本线装的诗集,封皮是素雅的靛蓝色,没有书名,只在右下角用极淡的墨色勾勒出几竿修竹的图案。纸质是上好的宣纸,带着淡淡的墨香和一种若有似无的、清冷的檀木香气。
这香气楚楚的心猛地一跳!她记得,在静思苑柴房外,那个月夜出现的七王爷身上,似乎就带着这样一股清雅的檀香!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慢慢翻开了书页。里面的字迹并非印刷,而是手抄而成,字体清隽飘逸,笔力内敛,自有一股温润风骨,抄录的都是一些山水田园诗,意境悠远,与这宫廷的阴暗和紧张格格不入。
这绝不可能是福安或者皇帝送来的!他们的心思,不会放在这种风花雪月之上。
是他吗?
七王爷萧清衍?
他为什么要送她一本书?一本手抄的诗集?是想向她传递什么信息?还是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闷?可他为什么要关心她是否沉闷?
楚楚的心湖,第一次因为生存和阴谋之外的事情,泛起了涟漪。她毕竟来自现代,虽然身处绝境让她不得不变得坚硬和多疑,但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古典而含蓄的、带着神秘感的示好,如果可以称之为示好的话,还是无法完全免疫。尤其对方还是那样一个容貌温润、气质出尘,却又心思深沉、身份尊贵的王爷。
她一页页地翻看着,试图从那些诗句或者字里行间找出什么暗语或线索。但那些诗都是常见的名篇,字迹也工整干净,没有任何多余的标记。直到她翻到中间某一页时,指尖忽然触到一个微小的凸起。
她小心翼翼地捻起,发现那是一枚被压得极扁、却依旧能看出形状的白色茉莉花瓣。
茉莉?楚楚微微蹙眉。茉莉花在宫中并不少见,但她记得原主的记忆里,似乎那位七王爷的母亲,已故的淑妃,生前最爱的便是茉莉,他居住的漱玉轩附近,也种着不少茉莉。而且,这枚花瓣被夹在这一页,抄录的是一首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是暗示她要放宽心境,静观其变?还是别有所指?这枚带着他母亲喜爱的花、出现在他亲手抄录的诗集里,又送到了她这个身陷囹圄的宫女手中,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复杂而微妙,让楚楚一时间有些失神。
她下意识地将那枚干枯的花瓣放在鼻尖轻嗅,除了淡淡的墨香,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花朵本身的清甜,混合着那熟悉的檀木香气,形成一种奇异的、令人心悸的味道。
这突如其来的、带着个人印记的温柔,像是一束微光,短暂地照亮了她阴霾密布的心房。它没有带来安全感,反而让她更加困惑,更加警惕,却又不可抑制地生出了一丝好奇。
她走到窗边,再次望向那片狭窄的天空。外面依旧是压抑的平静,侍卫的脚步声规律地传来。但她的心,却因为这本不期而至的诗集,和那枚小小的茉莉花瓣,变得不再那么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