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伯克利很好

大三那年春天,许星辰收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邮件。

江童是在图书馆找到他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许星辰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照亮屏幕上那封带着MIT标志的邮件。他盯着屏幕的样子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微微发抖。

“怎么了?“江童拉开旁边的椅子,手里还抱着刚从文学社借来的《太空漫游》系列小说。

许星辰默默把电脑转向她。江童扫了一眼邮件内容,倒吸一口冷气——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航天工程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天啊!“江童一把抱住许星辰,“太棒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许星辰的身体僵硬了一瞬,然后慢慢放松。他轻轻回抱江童,声音闷闷的:“秋季学期开学,8月20号报到。“

江童的笑容凝固了。她松开手臂,仔细端详许星辰的表情——他看起来不像一个刚刚获得梦寐以求机会的人,反而像是收到了什么噩耗。

“你...不想去?“她小心翼翼地问。

许星辰合上电脑,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不是不想去,只是...“他停顿了一下,“美国很远。“

江童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知道许星辰的言外之意——很远,意味着分离,意味着隔着十二小时的时差,意味着她无法再在需要时十五分钟就出现在他面前。

“才五个多月准备时间。“许星辰继续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签证、住宿、选课...“

“许星辰。“江童打断他,“看着我。“

许星辰抬起头,眼睛在镜片后闪烁。阳光在他的睫毛上投下细小的阴影,江童能从他放大的瞳孔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这是你的梦想。“她一字一句地说,“从小学五年级起,你就说要设计火箭。记得吗?在天文台那次。“

许星辰的嘴角微微上扬:“记得。你说要给我的火箭起名字。“

“星辰特快号!“江童笑起来,“多好的名字啊!“

他们相视而笑,但笑意未达眼底。图书馆的空调嗡嗡作响,周围的学生们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角落里正在发生的、微小而重要的时刻。

“我需要考虑一下。“许星辰最终说。

江童点点头,假装没看到他眼中闪过的挣扎。她拿起自己的书准备离开,给许星辰留出思考的空间。转身时,她瞥见他重新打开电脑,屏幕上是一张世界地图,BJ和波士顿之间被一条红线连接,下方显示着飞行时间:13小时25分钟。

接下来的两周,许星辰变得异常忙碌。他穿梭于各种手续和准备工作中,但江童注意到他绝口不提是否接受offer的事。每当有人问起,他就会转移话题或找借口离开。

五月初的一个雨夜,江童接到了许妈妈的电话。

“童童,你得劝劝星辰。“许妈妈的声音透着疲惫,“他整夜整夜不睡觉,在书房算各种数据。昨天他爸爸发现他在看国内航天研究所的招聘信息...“

江童握紧手机,雨水顺着伞骨流到她的肩膀上。“阿姨,我...“

“我们知道他为什么犹豫。“许妈妈轻声说,“这孩子从小到大,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

雨越下越大,江童站在电话亭里,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挂断电话后,她没有回宿舍,而是径直走向清华校园。门卫认出了她,挥手放行。许星辰的宿舍灯还亮着,透过雨帘能看到他伏案工作的剪影。

江童没有上去。她站在雨中,任由雨水打湿衣服,思考着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二天,她召集了一次“秘密会议“——地点选在许家客厅,参与者包括许父许母和��父江母。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像一支准备作战的小分队。

“我们必须逼他接受这个机会。“江童斩钉截铁地说,“不惜一切代价。“

许妈妈担忧地皱眉:“可是如果他不愿意...“

“他愿意。“江童打断她,“他只是需要有人推他一把。“

于是计划就这样定下了。周末的家庭聚餐上,当许星辰再次试图回避留学话题时,五个人同时发起了“进攻“。

“MIT的航天工程是世界顶尖的!“许爸爸拍着桌子说。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啊!“江妈妈附和道。

“不去就是傻子!“江爸爸直接下了结论。

许星辰被这突如其来的围攻震住了,筷子悬在半空。他看向唯一没说话的江童,眼中带着求助的神色。

江童深吸一口气,拿出准备好的“杀手锏“——一封打印邮件。这是她昨晚熬夜写的,假装是北大交换生办公室的回复,确认她已成功申请到下一学年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项目。

“其实...我也要出国。“她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平稳,“伯克利,文学交换生。所以你不必担心我一个人...“

许星辰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接过邮件,手指微微发抖地扫过那些伪造的细节——伯克利的校徽,正式的行文格式,甚至还有一个伪造的签名。

“什么时候决定的?“他低声问。

“上个月。“江童不敢看他的眼睛,“本来想等确定后再告诉你...“

餐桌上突然安静下来。许星辰盯着那封邮件看了很久,最后轻轻放下:“恭喜你。伯克利...很好。“

江童的心像被撕裂成两半。一半因为欺骗他而痛苦,另一半则因为他的反应而甜蜜——他眼中的失落如此明显,明显到其他四位家长都尴尬地低头吃饭,假装没注意到这微妙的气氛。

计划奏效了。一周后,许星辰宣布他决定接受MIT的offer。签证、机票、住宿安排突然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仿佛他害怕自己会改变主意。江童全程陪伴,帮他挑选行李,整理资料,甚至学习简单的美式烹饪。

只有夜深人静时,江童才允许自己流泪。她删除了电脑里所有伪造邮件的痕迹,却在回收站里保留了一份备份——许星辰说“恭喜你“时那个受伤的表情,她永远都不想忘记。

八月来得太快。临行前一晚,两家人聚在许家告别。许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但没人有胃口。饭后,许星辰和江童溜达到银杏树下,就像过去无数个夏天一样。

“明天我就不去送你了。“江童踢着地上的小石子,“有个重要的编辑会议...“

谎言。她只是不确定自己能否在机场控制住情绪。

许星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个精致的项链,吊坠是一颗小小的陨石切片,被镶嵌在银质底座上,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和我送你的钢笔上的那颗来自同一块陨石。“许星辰轻声解释,“这样...就算相隔再远,我们也看着同一片星空。“

江童的喉咙发紧。她转过身,撩起头发让许星辰帮她戴上项链。他的手指擦过她的后颈,温暖而轻柔,像一片羽毛落下。

“帮我照顾好它。“许星辰说,“等我回来。“

江童猛地转身:“许星辰,你必须要回来。答应我。“

许星辰愣住了,然后郑重地点头:“我答应你。“

第二天,江童确实没有去机场。她站在北大未名湖畔,看着飞机划过蓝天,想象许星辰正透过小窗俯瞰这座城市。当飞机消失在云层中时,她摸出手机,删除了那封伪造邮件的最后备份。

异地恋比想象中更难。十二小时的时差意味着他们一个刚起床,另一个就快睡觉;一个在午餐,另一个在深夜。许星辰被密集的课程和实验压得喘不过气,江童则开始为几家杂志社供稿,每天伏案写作到深夜。

但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联系方式——每晚十点(波士顿时间早上十点),许星辰会准时给江童发一条语音信息,通常是简短的一天安排;而江童则会在睡前录一段自己朗读的童话故事发给他。这是他们从大学就开始的小习惯,如今成了跨越太平洋的纽带。

三个月后,江童的闺蜜刘悦提议:“你应该开个播客!把这些童话故事分享出去!“

于是“星辰童话“诞生了——这个名字是江童一瞬间的决定,甚至没有经过思考。播客意外地走红,很快有了固定听众。江童从未告诉许星辰这件事,但她注意到每期播客发布后,总会有一个叫“NorthStar“的听众第一时间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