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惊鸿掠檐时

初七的晨光刚染红栖霞山的轮廓,谢清澜就已带着青杏踏上山道。她特意选了件藕荷色窄袖襦裙,发间只簪一支银步摇,看起来像是寻常富户家的小姐出游。

“小姐,您走慢些。“青杏提着食盒气喘吁吁,“这山路看着近,走起来可真要命。“

谢清澜笑而不语,脚步却丝毫未缓。自从三日前在藏书楼与顾怀瑾分别,那幅未完成的画作就一直在她袖中藏着。每夜挑灯展看,总觉得画中自己的侧影比铜镜里的模样更鲜活。

转过一道长满青苔的石壁,古寺的飞檐突然跃入眼帘。那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庙宇,朱漆剥落,却因着这残缺反而与山色融为一体。谢清澜在寺前石阶上驻足,听见里面传来画笔扫过绢帛的沙沙声。

她示意青杏留在门外,自己轻手轻脚地迈过门槛。大殿内,顾怀瑾背对着门,正在一幅巨大的绢本上挥毫泼墨。晨光透过残破的窗棂,在他周身洒下斑驳金影。谢清澜屏住呼吸,看见他笔下渐渐浮现出整座建康城的轮廓——秦淮画舫、乌衣巷口、朱雀桥边,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

“这《南朝风物图卷》,是要记录即将消失的景致么?“谢清澜轻声问。

顾怀瑾的画笔在空中一顿,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深蓝。他转身时,谢清澜注意到他今日束发的簪子竟是半截断剑改造的,剑格处隐约可见顾氏家纹。

“谢小姐怎知......“

“青杏打听到顾先生每月初七在此作画。“谢清澜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特地带了些上好的辰砂与青金石,想着或许对先生绘制壁画有帮助。“

顾怀瑾接过锦囊时,指尖沾了些许她袖中的沉水香。他解开系绳,矿物颜料的璀璨光泽立刻在昏暗殿内流转起来。“这是于阗国的青金石?“他拈起一块湛蓝碎石,声音里透着难以置信,“建康城里怕是找不出第二份。“

“父亲生前酷爱收集颜料。“谢清澜走近画案,目光掠过那些精细的街巷描绘,“先生画中的朱雀航,连栏杆上的石狮数量都与实景分毫不差。“

“记忆是最苛刻的监工。“顾怀瑾突然换了种肃穆的语气,“北方的故城,如今只剩我笔下的模样了。“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谢清澜望向四周斑驳的壁画:“这些佛像的衣纹,与建初寺的风格大不相同。“

“这是犍陀罗艺术。“顾怀瑾的画笔指向壁画中佛陀卷曲的鬓发,“西域画师沿丝绸之路带来的技法。你看这衣褶的阴影处理......“

他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谢清澜发现一旦谈及绘画,这位平日寡言的画师就像换了个人。她指着一处破损的壁画问:“若是顾先生来修复,会用何种颜料?“

“朱砂打底,再罩一层胭脂虫红。“顾怀瑾不假思索,“北方寺庙常用这种技法,阳光一照,佛像会像活过来一般。“

正说着,青杏慌张地跑进来:“小姐,山那边飘来好大一片乌云!“

话音未落,一道闪电劈开天际,豆大的雨点已砸在殿瓦上。顾怀瑾迅速卷起画作藏入防水的油布袋中:“这雨来势不对,我们得找个更稳妥的地方。“

三人冒雨冲向寺后的一间小祠。刚踏进门槛,狂风就把祠门狠狠拍上。谢清澜的衣袖全湿透了,冷得打了个哆嗦。顾怀瑾二话不说脱下外袍披在她肩上,自己只穿着素白中衣。

“这怎么行......“谢清澜刚要推辞,却瞥见他中衣领口露出的内衬上,绣着与发簪相同的顾氏家纹——一只衔着竹简的玄鸟。那针脚精细非常,显然是家族女眷的手艺。

顾怀瑾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立刻拢紧了衣领。一道闪电照亮祠内,谢清澜这才看清供奉的竟是前朝战死的将军像。残破的旌旗下,那泥塑将军怒目圆睁,仿佛仍在注视着乱世风云。

“这是陈将军祠。“顾怀瑾突然说,“永嘉年间,他率三千将士死守颍川城门七日,最终全军覆没。“他的声音带着奇怪的颤抖,“城破时,顾氏祖宅就在城门附近。“

谢清澜心头一震。史书只记载陈将军战死,却从未提及具体位置。她正想追问,祠外突然传来马蹄声。

“顾画师可在里面?“一个粗犷的男声穿透雨幕,“桓大将军有请!“

顾怀瑾的身体明显僵住了。他迅速将谢清澜推到神龛后的阴影里,低声道:“无论发生什么都别出来。“

透过龛缝,谢清澜看见两个披甲武士推门而入,雨水顺着他们的铁甲流了一地。

“顾先生好雅兴。“为首的武士环顾破败的祠堂,“大将军仰慕先生画技,特命我等来请。“

顾怀瑾站得笔直,湿透的中衣贴在身上,显出几分罕见的狼狈:“山野之人,不敢污大将军眼。“

“先生过谦了。“武士冷笑,“听闻先生绘制的《北地关隘图》精妙非常,大将军想讨教一二。“

空气瞬间凝固。谢清澜捂住嘴——顾怀瑾从未公开提过这样的画作。

“阁下认错人了。“顾怀瑾的声音冷得像冰,“在下只画些花鸟山水,何曾见过什么关隘?“

武士突然抽刀劈向供桌,木屑飞溅:“颍川顾氏的人,会没见过北方关隘?“刀尖抵住顾怀瑾咽喉,“三日后午时,大将军府。若不到......“他故意没说下去,收刀入鞘,甩下一块令牌扬长而去。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谢清澜从神龛后转出时,看见顾怀瑾正盯着那块青铜令牌出神。令牌上赫然刻着“桓“字,边缘还沾着暗红色的痕迹。

“先生不能去。“她一把抓住顾怀瑾的手腕,“桓温近来在清查北方细作,这分明是......“

“谢小姐知道永嘉之乱时,顾氏为何能活下来么?“顾怀瑾突然问,眼神飘向远方,“因为我们既不是南人,也不是北人。我们在夹缝中求生,像墙头草一样倒向每一阵风。“他苦笑一声,“如今这草,又要倒向新主了。“

回程的山路上,谢清澜心事重重。青杏突然扯了扯她的袖子:“小姐快看!“

一只孤鸿正掠过古寺飞檐,在雨后清澈的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谢清澜想起藏书楼那夜看到的惊鸿,忽然明白了顾怀瑾画作中那份刻骨的乡愁从何而来。

刚回府,侍女就通报谢玄回来了。谢清澜匆匆换了衣裳去前厅,只见兄长一身戎装未卸,正在看一封信札。

“澜儿来了。“谢玄抬头,眼下带着疲惫的青影,“听说你近来常与一位顾姓画师往来?“

谢清澜心头一跳:“兄长也知顾先生?“

“桓温近来四处搜罗熟悉北地的人才。“谢玄将信札递给她,“北方的秦军正在集结,可能要南下。这位顾怀瑾......“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颍川顾氏在北方仍有分支,据说暗中支持秦军。“

信纸在谢清澜手中微微颤动。她想起顾怀瑾腕上的刀疤,祠中谈及祖宅时的神情,还有那幅从未示人的《北地关隘图》。雨后的风穿过回廊,带着山野特有的草木气息,却吹不散她心头越聚越浓的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