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静安居

残阳在东京城的青瓦上拖出血色长痕,陈允文背着书箱站在贡院东街的槐树底下。暮春的风掠过树梢,带起几片嫩叶飘落在他的襕衫上。他仰头望着树影里若隐若现的宅门,匾额上“静安居“三个字被藤蔓啃食得残缺不全。

“这宅子...“牙人擦着额头的汗,“虽是凶宅,但胜在清静。前日吊死的那个书生已经收殓了,您若...“

“我要了。“陈允文数出三百文钱。三年前乡试落第时,他就该住进这样的宅子——离贡院不过百步,墙角苔痕里藏着前朝举子留下的墨迹,最重要的是足够便宜。

戌时的梆子声穿透雨幕时,陈允文正对着铜灯整理策论。油灯忽然爆出青色的火苗,他抬头看见窗纸外立着个模糊人影,雨水顺着那人竹骨伞的伞尖连成银线。

“新搬来的?“伞檐抬起露出张惨白的脸,四十来岁的男人穿着天禧年间的圆领袍,“西厢房漏雨,劳烦小哥跟主家说...“话音戛然而止,那人转身走入雨幕,青石板竟未留下半点水渍。

子夜的梆子声格外刺耳。陈允文被尿意憋醒时,发现中庭的槐树正在月光下蠕动。碗口粗的树根从砖缝里钻出来,缠住石凳拖向树根处的黑洞。他倒退着撞上廊柱,后颈突然触到冰凉的液体——抬头望去,房梁缝隙正渗出暗红的血珠,在青砖地上汇成“逃“字。

“郎君在看什么?“老仆提着白灯笼出现在月洞门。顺着他的目光,中庭只有寻常槐树在夜风中轻摆,“这宅子空置二十年啦,自从张进士在此...“

“哪个张进士?“

“天禧五年的二甲十七名张明远呐。“老仆的灯笼映出槐树皮上的刻痕,层层叠叠的“正“字覆盖着褪色的血书,“当年他殿试归来,发现娘子与护院私通,连夜将二人...“

陈允文突然注意到老仆的布鞋。雨水正从对方裤脚往下滴,可今夜分明是晴天。

五更天的梆子声在耳边炸响时,陈允文发疯似的冲向大门。朱漆门环在掌心冷得像块寒冰,门缝外传来早市喧哗,炸糕的香气混着马粪味飘进来。他用力拉开门闩,门外却是满地纸钱——二十年前的东京街景在晨雾中铺展,梳堕马髻的妇人抱着陶瓮从他身体穿过。

“第三十位。“槐树深处传来咀嚼声,树皮浮现出二十九张痛苦的人脸。陈允文终于看清廊下挂着的不是灯笼,而是二十九盏飘荡的人皮灯笼,每盏都写着天禧、乾兴、天圣不同年号。

卯时的晨光刺破窗纸时,新搬来的书生正在院中舒展筋骨。陈允文隔着窗棂看他擦拭佩剑,剑柄刻着“天圣九年李承嗣“,就像三天前的自己。槐树在晨风中沙沙作响,树根深处传来血肉生长的黏腻声。

晨露顺着槐树叶滴在陈允文颈间,冰凉如死人指尖。他盯着新搬来的书生李承嗣在院中舞剑,剑锋划破晨雾的轨迹竟与昨夜雨幕中神秘人离去的路线分毫不差。

“这位兄台,可要尝尝新蒸的玉尖面?“

陈允文猛地回头,见老仆端着漆盘站在身后。盘中面点形如人耳,渗着粉红肉汁。他胃里翻涌着倒退两步,后腰撞上廊柱——正是昨夜渗血的那根。此刻柱上干干净净,连他记忆中残留的血手印都消失了。

“您脸色不好。“老仆浑浊的眼珠转向槐树,“可是听见树哭?自张进士在树下勒死娘子,每逢...“

“住口!“陈允文突然发现老仆喉结处有道紫痕,与上吊的绳印一模一样。他冲向西厢房,指尖刚触到门环就僵住了——门楣上悬着的褪色桃符,分明写着“天圣九年陈允文题“。

屋内陈设与他昨日亲手布置的完全一致。案头砚台里墨汁未干,镇纸下压着写到一半的策论,连错字都分毫不差。陈允文颤抖着掀开枕席,在床板内侧找到二十九道刻痕,最新一道还带着松木清香。

“第三十位。“槐树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

子时的梆子声撕裂夜幕时,陈允文正用银簪在掌心刻“逃“字。血珠还未凝结,窗外忽然传来笙箫鼓乐。他扒着窗缝窥视,只见中庭槐树下摆着八仙桌,三个无面书生正给树根斟酒。

“乾兴三年的状元血酿,张兄尝尝。“最胖的书生捧出青瓷瓶,酒液倾倒间露出半截指骨。

陈允文夺门而出,却在穿过月洞门的瞬间跌进人潮。长街两侧飘着惨白灯笼,小贩叫卖着“现剥人皮纸““童子脑髓墨“。梳双丫髻的少女拦住他:“郎君买支笔吧?“她掀开竹篮,里面堆满带着指甲的手指。

“让开!“陈允文推开少女,触感却像按进腐泥。少女的头颅旋转半圈,后脑勺裂开血口:“您三日前买过奴家的笔呀。“她唇缝间露出他丢失的狼毫笔尖。

远处传来打更声,陈允文发疯似的朝声源奔去。浓雾中浮现出贡院飞檐,却见朱红大门上钉着七具尸体,最新那具还穿着他的襕衫。更夫转过街角,灯笼照亮他腐烂的下巴:“天圣九年的举子?时辰未到啊...“

五更天的鸡鸣像把钝刀割开夜幕。陈允文蜷缩在灶房柴堆里,发现掌心“逃“字变成了“饲“。他摸到后墙裂缝处有硬物,挖出来竟是个生满铜绿的夔纹鼎,内壁刻满“正“字,最深处还粘着片带牙印的指甲。

“那是开元七年的贡物。“老仆的声音从头顶传来。陈允文抬头看见对方悬在房梁上,舌头垂到胸前:“宅子原是大周女帝的墨库,用书生魂魄养墨神...张进士不过是碰巧唤醒它...“

院外突然传来李承嗣的惨叫。陈允文冲出去时,正看见槐树根如巨蟒缠住书生的腰。树皮剥落处露出张明远青紫的脸,他口中竟含着陈允文昨夜写的策论。

“允文兄救我!“李承嗣挣扎着抛出佩剑。陈允文接住的瞬间,记忆如潮水涌来——他看见自己前二十九次被吞噬的场景,每次都在槐树深处遇见正在啃食自己的...自己。

剑锋刺入树干的刹那,整座宅院发出婴儿般的啼哭。陈允文感到脚踝被地底伸出的手抓住,最后看见的是李承嗣变成老仆模样的脸,正对门外新来的书生躬身:“这宅子虽是凶宅,但胜在清静...“

陈允文手中的剑“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眼前的老仆面容扭曲变幻,最终定格成自己苍老的模样。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皮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爬满皱纹,青筋如蚯蚓般在皮下蠕动。

“时辰到了。“老仆——或者说未来的自己——嘴角咧到耳根,露出槐树皮般的黑黄牙齿。陈允文想逃,却发现双腿已经生根似的扎进土里,脚趾传来钻心的痒,低头看见十根脚趾正在泥土中分叉成细密的根须。

院门外传来年轻书生的询问声:“这宅子可还空着?“那声音熟悉得可怕,分明是三天前的自己。陈允文想喊“快跑“,喉咙里却只发出老仆沙哑的应答:“虽是凶宅,但胜在清静...“

槐树突然剧烈摇晃,树皮如蛇蜕般大片剥落。陈允文在剧痛中看见树干里嵌着的二十九具骸骨同时转头,空洞的眼窝注视着他。最上方那具穿着乾兴元年服饰的骷髅突然开口:“第三十位祭品,终于齐了。“

月光在这一刻变得血红。陈允文感到头皮发紧,抬手摸到发髻中钻出的嫩芽。他的视线突然拔高,仿佛被吊到树顶,俯瞰着院中另一个年轻的自己正疑惑地打量四周。那个“陈允文“弯腰捡起地上带血的佩剑,剑柄上“天圣九年李承嗣“的字迹正在慢慢扭曲,逐渐变成“陈允文“三字。

“不!“陈允文想尖叫,却发现自己正不受控制地对着年轻书生躬身行礼。他的声音完全变成了老仆的腔调:“西厢房漏雨,劳烦郎君跟主家说一声...“这句话说完,他惊恐地意识到,这正是他第一晚听到的诡异对白。

年轻书生毫无防备地走向正房,背影与三天前的自己分毫不差。陈允文想追上去,却发现身体已经半木质化,手臂变成了槐树枝条。树根深处传来咀嚼声,他低头看见地底浮现出一张巨大的嘴,嘴里满是沾血的考卷。

子时的梆子声突兀地响起。年轻书生惊慌地冲出房门,正好撞见正在树化的陈允文。“鬼啊!“书生尖叫着往外跑,却在门口被突然出现的“老仆“拦住——那分明是更早一轮循环中的自己。

陈允文最后的意识是树根刺入心脏的冰凉。在完全变成槐树的一部分前,他看见院墙上浮现出无数血字,全是不同年代的举子们留下的“逃“。最新的一行正在他眼前缓缓成型,笔迹赫然是自己的手书:

“莫习策论,墨中有鬼。“

晨光微曦时,崭新的“陈允文“推开宅门。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一片嫩叶飘落在他的书箱上。树影里的老仆数着刚到手的铜钱,嘴角露出诡异的微笑。树根深处,第三十盏人皮灯笼悄然亮起,照亮了树洞中正在书写的白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