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你不会是说我吧!
- 华娱:从加载恋爱系统开始
- 一气道盟
- 2044字
- 2025-04-05 12:02:03
傍晚时分。
结束录歌后,几人就各自分开,约好下次再一起出去吃饭。
今天元宵节,他们都各自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汤圆了。
而像陈浪,罗进这种远来京都读书的学生,就在食堂吃点。
或者相约到附近的饭馆,一起吃饭。
第二天中午,陈浪联系一家中介公司,让他们协助注册幸运影业营业有限公司。
为此,陈浪在北电附近租了一间小办公室当公司地址。
并在周一完成注册,实缴一百万资金。
2月17日晚上。
陈浪主动发QQ消息给刘艺菲:幸运影业有限公司注册成功了。
刘艺菲:恭喜陈总【笑脸.JPG】。
陈浪:……感觉突然平白老一辈的样子。
刘艺菲:哈哈,当公司老总的感觉怎样。
陈浪:一般吧!没太大感觉。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刘艺菲:???缺什么?
陈浪:缺一个助手。
刘艺菲:那你赶紧去找一个。
陈浪:找不到怎么办。
刘艺菲:我不信。
陈浪:其实有个合适的人选。
刘艺菲:是谁,我认识嘛。
陈浪:认识,不仅认识,还特熟悉。
刘艺菲:你不会说我吧!
陈浪:没错。
刘艺菲:我可搞不来,你还是找别人吧。
陈浪:伤心,你就忍心看我一个人艰苦创业嘛。
刘艺菲:少来,你还是抓紧将剧本送审,不然,七月中旬都不一定能开拍。
陈浪:等营业执照副本和公章下来,就立马将剧本和材料送审,保证不耽误开机时间。
刘艺菲:嗯。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就各自下线。
2月20日,拿到营业执照副本和公章的陈浪,当天就将送审的资料准备齐全。
在2月21日早上,就带着《那些年》改编版剧本,出品方资质等材料,前往电影局送审剧本。
在填了一系列表格后,留下个人联系方式的陈浪,就返回学校继续上课,等审核通知。
在3月1日,周六这天,刘艺菲终于将《小幸运》这首歌录制完成。
尽管时间过去半个月,但,实际录制的天数只有三天多。
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课。
这天,陈浪邀请几人一块出去吃饭。
在北电周围一个相对不错的饭馆,点了五菜一汤。
吃饭期间,陈浪看向孙昕老师,询问道:
“孙老师,我准备七月中旬拍摄一部电影,不知道录音系有没有合适的师哥师姐能推荐几个给我。”
“哦!你要拍电影。”孙昕诧异的看向陈浪。
原本孙昕以为陈浪会走歌手,演员这两条路。
没想到,陈浪突然要拍电影。
“对,这部电影从去年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就等剧本审核通过,拿到拍摄许可证,就能着手安排工作了。”陈浪说道。
“倒是有几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之后我问一下,看他们愿不愿意。”孙昕略微思量道。
“那就麻烦孙老师了。”陈浪感谢道。
“不麻烦,学校还希望多几个,像你这样照顾本校学生的。”孙昕笑道。
也是,现在的电影市场还很小。
像去年2002年才49部电影上映,人才有供大于求的倾向。
电影行业真正繁荣还是在2014,足足有280部上映。
第二天周末。
陈浪开始外出,查看北电周边的中学,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
另外筛选现有中学的校服样式,看到合适的,就在手机备忘录上存下号码,方便之后的采购。
还有学校的拍摄场地的协调沟通。
这些小事情,一件件堆积起来。
让陈浪瞬间明白自己需要招人,将公司架构体系整出来。
自己决定大的方向,执行方面的事情交给员工去办。
不然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首先,陈浪找到的是法务人员,先制定几份合同模板。
其次,找到猎头公司,让其帮着挑选合适的制片主任,外联制片等员工。
这样场地申请和沟通就不用陈浪亲自去谈了。
3月4日,陈浪请假半天去税务局缴交上个月的税款。
3月6日这天,吴海斌突然打电话过来。
“喂,吴总。”陈浪接起电话道。
“陈老师,恭喜你首张专辑正式突破一百万张。”吴海斌恭喜道。
原本陈浪以为二月底就能破百万销量。
毕竟一月份都五十七万张销量了。
结果证明是陈浪想多了。
不过能在三月上旬突破百万销量,陈浪也觉得不错。
毕竟,实体唱片行业的规模在逐渐萎靡。
“同喜同喜。”陈浪客套道。
陈浪可不信,吴海斌今天是专门来报喜的。
“陈老师,你看我们这次合作的挺愉快的。
下张专辑发行,我们不管销量如何都只占销售额的30%,陈老师你看如何。”吴海斌豪气道。
吴海斌这回总算是透了一次低价,看来,陈浪首张专辑达到百万张销量,还是对他有影响的。
如果陈浪下一张专辑找华纳,索尼,滚石等发行。
他们公司将损失一大笔收入。
因此,吴海斌才想稳住陈浪,好获得下一张专辑的发行权。
“吴总大气,下张专辑如果发行会优先考虑贵司的。”陈浪允诺道。
不过话也没有说死。
如果,后续的专辑钱款能够按时到账,陈浪打算在七月初发行第二张专辑时再联系对方。
这样间隔半年,不会让首张专辑的销量下降太多。
“那我们就这样说好了,下次等陈老师有空我们再一起吃饭聊聊。”吴海斌客气道。
“好说,那就先这样了吴总,拜拜。”说完陈浪就挂断了电话。
隔天,陈浪就在媒体上看到自己的报道。
有不少媒体夸赞陈浪是天才音乐人,首张专辑就斩获百万专辑销量。
当然还有一些阴谋论的,说陈浪这么年轻能够写出这么多情感复杂的歌曲不现实,肯定是购买歌曲,包装成自己的。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只要能够博眼球,论据充分,就有人看,就有人信。
对此,陈浪没有去搭理。
就算跑通告去澄清了又能怎样,笔在媒体手中,怎么写还是他们说的算。
只有掌握发声渠道,才能让更多人看到“真相”。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微博起来后,明星会纷纷入驻发布动态,经营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