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孩子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怎么办?
- 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家长伴护手册(3~4年级)
- 蔺秀云 谭玉鑫 杨靓靓
- 2143字
- 2025-04-08 14:02:32
案例
苗苗刚上小学四年级,就总闹着不去学校。妈妈发现苗苗心情好的时候,会很开心地去上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愿意去上学。发现这个规律后,妈妈和苗苗开启了下面的谈话。
妈妈:苗苗,妈妈发现你有时候不愿意上学,但最近很乐意上学,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苗苗:我今天心情好呀!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我字写得漂亮!
妈妈:那你前几天不愿意去学校是因为什么呢?能跟妈妈说说吗?
苗苗:还不是因为我同桌说我刚换的书包不好看!
妈妈:这个书包挺好看的呀!并且书本多的时候还不用背在肩上,可以像行李箱那样拖着走!
苗苗:但是我同桌说我的书包不好看,还拉着其他同学嘲笑我,我不想见到她们……
妈妈:因为书包不好看就不想去学校?
苗苗:还有我们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马虎,我也不想见到数学老师!
妈妈这才发现,苗苗想不想去学校,完全取决于同学和老师对她的评价。妈妈觉得孩子这样太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不是一件好事,还因此动不动就不去学校,这让她感到很无奈。
解析
研究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客观性从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有下降的趋势。四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导致“自我意识过剩”。“自我意识过剩”的其中一种表现是过分放大自我,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在众人面前会有难为情、不自在等现象,苗苗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自我意识过剩”。那么,“自我意识过剩”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孩子对自己及其家庭缺乏自信。孩子不愿意被别人注意到自己或自己家庭不好的一面,害怕被别人评价。
其次,家长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一旦在别人那里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别人说了自己不爱听的话,孩子就会怀疑自己。
再者,家长如果总是忽视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那么孩子就会总觉得自己不好。在面对其他人时,孩子会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
最后,社交媒体可能干扰和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三四年级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容易被舆论或失之偏颇的网络信息左右。
家教指导
如果放任孩子过于在乎别人评价的情况不管,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易怒、虚荣等,进而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正视他人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
(一)用鼓励努力代替表扬聪明
长期表扬孩子聪明,会让孩子寻求认可上瘾,形成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容易在困难面前无助,缺乏自信,在意别人的评价;鼓励孩子的努力,可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勇气,敢于迎接挑战,形成成长型思维,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才取得了好的结果,不害怕接受挑战,充满自信,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例如,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不是表扬孩子“你好棒”,而是鼓励孩子说:“妈妈看到你最近学习都很用功,遇到问题就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取得这个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妈妈为你高兴。”
(二)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锻炼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通过锻炼,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别人评价自己的时候,孩子就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评价,从而恰当地应对别人的评价,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困。例如,如果孩子因为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不去学校,就让孩子自己承担不去学校的后果,让他更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孩子:“老师说出了你的问题,你就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改进。这是在帮你进步,而不是在故意为难你。”
(三)关注孩子的感受
关注孩子的感受,家长首先要培养的是共情能力,比如,当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不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可以摸着孩子的头或肩膀说:“妈妈知道你是因为老师批评你了不高兴,所以不愿意去上学。妈妈小时候被老师批评了也会不高兴,但老师批评我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对我的期待比较高,想让我发展得更好……”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足够的关注,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的心目中是重要的,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自己都是父母的宝贝,他们自然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四)教孩子接纳自己
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相信自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得越来越好。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火鞋与风鞋》中的迪姆虽然有一个非常温暖幸福的家庭和十分爱他的父母,但他还是从同伴的嘲讽中认识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又胖又矮的孩子,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当迪姆向爸爸倾诉内心的痛苦,表示“想成为另外一个男孩子”时,爸爸边说边笑:“我从来不曾想过要一个另外的迪姆,你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让我们称心如意的一个。”被接纳的孩子才能接纳自己,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纳是指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不是因为优秀才接纳自己,而是因为“我就是我”而接纳自己。
(五)培养孩子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四年级的孩子认识问题的角度还比较片面,很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可以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孩子丰富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更加客观地认识人和事。从而让孩子在面对正面评价时不至于过于骄傲,面对负面评价时不至于过于沮丧。例如,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在不同的主题下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帮助孩子组建学习小组交流心得,让孩子在沟通与交流中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