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见面
- 灵气复苏:开局造机甲,手撕巨兽
- 天涯何归途
- 2141字
- 2025-03-23 18:52:47
听到这么一个憋足的理由,赵百川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继续问:
“陆小友,机甲能批量制造吗?”
“能!”陆然当即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机甲的制作材料,主要是超金属,超金属虽然珍贵,但对于整个江城两千多万人的资源来说,并不算什么。
听到这个回答,赵百川很满意。
“那驾驶机甲有难度吗?普通人能不能驾驶?”
陆然果断的摇了摇头。
“必须要有金属亲和天赋的觉醒者,才能驾驶机甲,别的人,根本没办法感知机甲,更别说驾驶!”
赵百川闻言皱了皱眉头,他原本以为普通人都能驾驶,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太多了。
不过金属亲和的觉醒者这个要求不算离谱,因为金属亲和天赋的觉醒者在所有觉醒者中并不算稀少,百个觉醒者中,有一两个觉醒者都是这个天赋。
也就是说,江城两千万人口,有两百万觉醒者,而金属亲和天赋的觉醒者,足足有一两万。
正因为有这么多金属亲和天赋的觉醒者,才能保证整个江城的超金属供应。
“还有别的要求吗?”赵百川担心的问。
一个金属亲和天赋的条件,就将两千万人卡得只剩下一两万,如果再来条件,那机甲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造得再多,也没人驾驶,那不是浪费吗?
陆然想了想,答道:“不知道神经负荷算不算,只有扛住机甲的神经负荷,才能驾驶。”
“什么是神经负荷?”
“感知机甲带来的压力,就是神经负荷!机甲越大,负荷越重。”陆然的解释很简单,但过于缥缈,赵百川没试过也没见过,听得一头雾水。
见对方不是很明白,陆然继续补充:“可以把机甲【破晓之忍】运到江城,让金属亲和的天赋者一个个去试验。”
赵百川点点头,这是个好办法,能不能行,多少人能行,试过就知道了。
突然,赵百川抓住了陆然话中的关键。
“机甲还能造得更大?”
“当然!”陆然肯定,“不过机甲越大,造价越昂贵,如果要造80米高的机甲,估计至少要筹资百亿。而且,机甲越大,对驾驶员的要求也就越高。”
“钱不是问题!”赵百川对于造价没怎么上心,他心中更期待巨形机甲。
要知道,【战熊】身高12米,也只能在南江城大杀四方,六阶变异兽,在真正的高阶变异兽面前啥也不是。
目前人类能侦测到的陆地上最强变异兽,是三头九阶的,身高70多米,站起来堪比一栋大楼。
除了陆地,大海中的变异兽才是最神秘和恐怖的,半年前,卫星在大海深处侦查到一头长120,米的变异兽,虽然这头变异兽昙花一现便潜入深海,可这也大大的震撼了人类的高层,那未知的海洋里,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存在,还未可而知。
【破晓之刃】能虐杀【战熊】,其战力评估顶多达到七阶,如果机甲没办法更新升级,那上限也就注定了在未来没有太大的潜力,最终被摒弃。
要知道,变异兽每一天都在进化变强。
有了陆然肯定的回答,赵百川似乎看到了一条直通胜利的阳光大道。
只是不知道机甲驾驶员够不够用,只有测试了才知道。
所以两人聊了一些其他事情,赵百川安排陆然住进军区招待所后,找来副手,交代了驾驶员测试的事情。
第二天,【破晓之刃】被运到军事区广场上。
南江城守卫战,整个江城都知道了,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全球,大家都好奇,是什么样的存在,能轻易虐杀六阶的变异兽。
可惜的事,只有少部分人被【破晓之刃】折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绝大部分人,而且还是那部分中高阶觉醒者,对【破晓之刃】嗤之以鼻。
认为机甲就是个噱头,不过是依靠外物击败变异兽罢了,终究不是觉醒者自己的实力。
灾变三十年,人类的科技文明虽然没有断裂,但也完全沦为了辅助的存在,天赋、觉醒者才是当下的主流。
【破晓之刃】到底是科技的产物,自然被这部分人抵制,甚至感觉实在挑战他们的地位。
不是所有人都像赵百川那样有大局观,为人类的未来考虑,那些觉醒者,享受了实力带来的好处,大部分人变得自私自大。
他们虽然对机甲不屑一顾,但那些金属亲和的觉醒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相比普通人,金属亲和觉醒者虽然地位高了一节,可是和战斗天赋的觉醒者相比,那就差的太多了。
如今有一个让他们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谁也不想落下。
于是第三天,足足有一万五千人报名参加精神负荷测试。
赵百川对这次测试非常重视,不但安排了上千人为测试服务,而且还找来研究所的专家,为这次测试采集数据,方便研究。
研究所对这次测试更加重视,组织了以孙院士为首的50人的科研团队,专门负责数据采集,人员分析等等工作。
一万多人集中在军区广场,烈日都挡不住大家的热情,乌泱泱的一大群人,好不热闹。
“这位是孙兴孙院士,机械专家!”
“这位是李哲,金属材料类专家!”
“这位是杨明,物理学专家!”
...........
研究所属于军事区核心单位,里面大部分人赵百川都认识,一一为陆然介绍。
陆然也客气的依次打招呼,如果放在和平时期,这些人都是学术界的大佬。
“这位就是陆然,机甲就是他造的!”
赵百川一介绍,所有专家把视线都集中在陆然身上。
年轻,太年轻了,在场最年轻的专家,都五十多岁,而陆然的模样,最多三十。
“陆专家你好,这台机甲,真是你一个人建造的?”有人终于忍不住,提出质疑。
【破晓之刃】看似只是个铁疙瘩,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出想要造出这个铁疙瘩需要多少技术储备。
来之前,陆然的故事他们大概了解过。
如果说十个人花一年时间建造,专家们能相信,但一个人花十年建造,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机甲所表现出的性能,横跨了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一个人别说造机甲,就算天才,十年时间想要把这十多个领域的知识吃透都难以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