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大海

待暴风雨褪去后,大家走上了甲板,看着船队散乱的样子,陷入了深思。

杜江心有余悸地来到张蕴身边。

“真险啊,这种级别的暴风雨我,上次见还是好几年前啊。

还好只挂了一阵,不然怕是得损失一两艘船了。”

“那你们上次的情况如何?”李龙井问道。

闻言,杜江眼中闪过一丝恐惧,随即坦言道。

“很惨烈,七只船只回去三条,落海的水手更是超过半数。”

“嘶——那还真残啊。”李龙井感叹道。

杜江随即对张蕴说道。

“其实,对我们来说,暴风雨还不是最可怕的,触礁才是噩梦。”

海中和绿地一样,也有山体,这些山体隐藏在大海中,就像黑夜中的捕兽夹一样,一旦撞上,船只大概率只有被毁的下场。

“要是平时在沿海航行也就算了,这次——”

说道最后,杜江适当得闭上了嘴巴。

“这次航线陌生,很容易触礁对吧?”张蕴则没什么避讳地挑明。

杜江有些惊讶于张蕴的磊落,转而说道。

“没关系,就像夜会长说的,以前我们太舒服了,只想着躺在安逸的圈子内。

这次要是能发现新的地方,也算长见识了。”

“一定会的。”张蕴微微一笑,随即带着众人回到船舱,思量半响,令人取来纸笔,画下这条航线上容易碰到的礁石和海山分部图,交给了杜江。

“拿着这个,以后就不会碰到它们了。”

杜江有些惊奇地接过图纸,看着上面的分部,猛地抬头看向张蕴。

“张总,这都是真的?”

“当然。”张蕴点点头。

“嘶——真是奇了,我们这些人,在沿海航行了数百年,摸索出的礁石分部,详细也不过于此,张总你到底——”

看着张蕴微沉的眼神,杜江闭上了嘴。

对啊,这条航线都是张蕴指向的,他能有此等分部图不足为奇。

“好,多谢!”杜江说完,抱拳离开。

待杜江走远后,张蕴看向李龙井。

“龙井,还记得我之前说过,让你牢牢记住这条航线吧?”

“当然,我都记着呢。”李龙井拍了拍胸脯。

“成梁。”张蕴又看向夜成梁。

“我在。”夜成梁不如李龙井,言语间还是比较正式。

或者说,是对待上级的态度。

“这条航线很重要,以后张罗商行和华龙造船厂想要做大做强,就靠它了。”

“明白!”夜成梁正色道。

待两人离开后,船舱内只余张蕴一人。

“呼——”深吸一口气,张蕴回想起刚才那场暴风雨。

如今的人们之所以不爱出海,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海洋危险莫测,天气变化迅速,海中危急四伏,熟练水手稀少,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占。

“幸好,我还有地球仪。”

张蕴闭上眼睛,再度来到精神空间。

如今的平面图,已经大大得扩大了。

当张蕴出海的那一刻,这个地球上的海洋由于相连的原因,一瞬间全部解锁。

如今,张蕴就像一个神,俯视着广阔的海洋。

它上面形成的气旋、温差、洋流,它内部的暗礁、海山、物种,近在眼前。

甚至张蕴还能看到全世界海面上的船只,这让他极为兴奋,这可以让他洞悉如今世界的发展速度。

根据海洋的数据,如今三角贸易已经形成,在欧、美、非三洲之间的大西洋上,运载着奴隶的海船秘密麻麻,川流不息。

“看来,他们已经在开发美洲了,唉说起来,哥伦布发现那里已经半个世纪了,这也在预料之中。”

想着想着,张蕴看向了自己的目的地。

“还好还好,这些地方只有极少数的海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

澳洲似乎还是无人区,太好了!”

放下心后,张蕴看向了他心中牵挂的地方——东番岛。

如今的倭寇海船,已经包围了东番岛,按照海船的数量估计,他们正在大举进攻嘉南平原,而且攻势愈加猛烈。

而且有一件事,在自己预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

什么呢?

那就是明廷依旧没有派人去帮助东番王室。

放开隆庆帝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不说,如今的大明朝廷也没那个实力就是了。

说句不好听的,张蕴觉得自己这十几条船和三百亲卫,就能打败如今的大明海军了。

而今天,张蕴再度观测起海洋,发现了令他惊讶的事情。

在此时,船队的不远处,有十多艘倭寇的海船!

“啧啧啧,都故意绕远路,可还是碰上了,难道是有人泄露了我的行踪?”张蕴摩挲着下巴。

这条航线可是自己出海后才告诉杜江的,整只船队上除了自己随身带的几只传信鸽子,几乎没有泄密的可能。

也就是说,有人在一开始就告诉了倭寇,自己要出海。

而这群倭寇,一只在暗处跟着自己。

想到这里,张蕴挠了挠后脑勺。

自己这段日子太在意东番战时和大西洋的动静,这种身边的情况居然现在才发现,真是灯下黑啊。

要不要现在就过去消灭那群倭寇呢?

张蕴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他放弃了转向迎敌。

现在还是拿到所需之物最重要,毕竟戚继光那里还能撑多久?这谁都不清楚。

况且,回来的路上肯定还会遇到,不是吗?

想到这里,睁开眼睛,喊来亲卫营长陈大柱,吩咐他加强训练,大概再过几天,就会遇到敌人。

陈大柱领命后,张蕴收拾收拾,向船舱走去,他今日还没训练呢。

......

远处的倭寇海船上,在远远地看到暴风雨云层后,他们迅速推开了。

主船内,一个武士打扮的刀客看向那坐在主位大口喝酒的人,问道。

“田中阁下,为何不继续追击?我们可拿了那人不少钱啊。”

“哎,井上君,不要着急。”这位戴着一只眼罩,身形消瘦矮小的倭寇首领田中一郎笑道。

“那群家伙又不是不回来,我们在他们回来的路上直接伏击,不是更好吗?用大明话讲,这叫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