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百零四:恢复功名
- 大明:这南明忠臣我不当了
- 灞水行者
- 2037字
- 2025-05-10 00:02:07
十日后,南直隶京师。
皇宫之中,张居正坐在太子朱翊钧的身后,手把手教着孩子认字朗读。
“这个字念人。”
“日日日——人。”朱翊钧牙牙学语道。
“这个字念大。”
“哒哒哒——大。”
在二人背后不远处,李皇后看着这“和谐”的一幕,眼角流露出淡淡的柔情。
这时,一个宫女突然赶来。
“皇后娘娘,皇上来了。”
“嗯?他来作甚?”李皇后对隆庆帝显然没什么恭敬。
“不清楚,但我看皇上气冲冲的。”宫女答道。
还不及李皇后反应过来,在几个太监的簇拥下,隆庆帝一脸黑意,来到了书房外。
“皇上驾到!”
张居正一愣,随即抱着太子出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隆庆帝摆了摆手,看向一旁的李皇后。
“皇后,你带太子去玩儿吧,朕找张先生有事。”
李皇后闻言,眼神在张居正身上闪烁了几下,便抱起朱翊钧离开了。
回到书房,隆庆帝坐在正中间,满脸不爽。
而张居正则躬身问道。
“皇上若是想见微臣,派人传个口谕便可,何必亲自屈尊?”
闻言,隆庆帝的脸色这才好些。
“张先生,知道朕最喜欢你什么吗?”
张居正一愣,突然想起如今皇上喜爱恋童,难道他要变态了?连手下大臣都不放过?于是有些声颤地回道。
“回皇上,臣臣臣——臣不知。”
隆庆帝也感觉自己说的话有些不对劲,于是尴尬地摆了摆手。
“朕看重你有个大臣的样儿,不想有些臣子,说的好听点儿,是权倾朝野,说的难听点儿,都快骑到朕头上了!”
“皇上慎言!”张居正连忙说道。
“嗨,朕把你当自己人,发发牢骚而已。”
张居正沉默片刻,突然问道。
“皇上,是不是那边儿又出了什么事儿?”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隆庆帝显然又被严世蕃气到了。
“没错!”说到这里,隆庆帝刚有些缓色的脸又绷不住了。
“严世蕃这个家伙,国库亏空四百万两,他不思开源,反而要节流!”
张居正一听愣了,开源节流这不正常吗?难道——
“皇上,敢问严世蕃砍了哪里的支出?”张居正问道。
而隆庆帝则气鼓鼓地说道。
“他要砍皇宫支出、皇陵修缮费用和藩王俸禄!”
原来如此!张居正恍然大悟,难怪皇帝这么生气。
虽然自己也想砍藩王俸禄,但严世蕃这个动作说的好听点儿是节省开支,说的难听点儿还是为了他自己!
为什么呢?
因为这几笔钱他伸不了手!
他不削那些官员俸禄、赈灾银、还有官仓、驿站道路的支出,是因为他们严党能从中贪污。削了就是朝自己砍刀。
而这几笔他伸不了手的款项,就成了“填补亏空”的好法子。
当然,隆庆生气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这都是他的钱。
严党要皇帝的钱,这放在嘉靖朝容易被灭九族。
但现在不一样,一手遮天的严世蕃是真不惯着隆庆帝,说搞你就搞你。
“这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不是他严家的天下,严世蕃居然敢削皇宫的支出,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我这个君!咳咳咳......”隆庆帝气急,连声咳嗽,几个太监连忙上去抚背。
张居正沉默片刻,突然说道。
“皇上,严世蕃遮天,无非是仗着手中有粮草、国库和军队,您不妨写信给胡宗宪,让他弃暗投明,到时候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隆庆帝听完麻了,捂着脸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总不能直接告诉张居正,胡宗宪也看不上自己这个皇帝,最近“投了好几次稿都是模版拒”。
没毛的凤凰不如鸡,没权的皇帝惨过狗。
见隆庆帝没有反应,张居正咽了咽口水,奉上另外一计。
“皇上,若是军权暂时无法收拢,那就从人事权入手。”
“人事权?”隆庆帝一皱眉,他也不是没想过,不然也不会让高拱当吏部尚书,但是迄今为止收效甚微啊。
“皇上——若是底下不行,那便在内阁做动作。”张居正说完,再度俯身下跪。
“臣张居正,愿自荐入阁,为君分忧!”
隆庆帝顿时感慨万分,如今朝廷凶险,张居正居然愿意涉身险境,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啊。
只是——
“哎,可惜你资历太轻了。”隆庆帝叹了口气,随即又说道。
“吏部左侍郎年龄到了,你先上来吧,日后有机会再提拔进内阁。”
张居正大喜过望,果然还得雪中送炭啊!
“臣谢皇上,日后必竭尽全力、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了起来吧,内阁被严党把持,要么你得做出些成绩,要么就得等严世蕃犯错,才有进去的机会。”
“臣谨记在心!”张居正再拜。
“呵呵,除开高师傅,朕就信你了,说说吧,还有什么想要的?不过皇宫支出被削,朕可没什么实物能赏了。”
张居正闻言,想起那个熟悉的身影,有些迟疑地说道。
“皇上,臣不求其他,但求恢复张蕴的状元之位!”
隆庆帝一愣,经过严党这么久的“毒打”,他也沉稳一些了。
仔细想想,自己手下那些人,之所以一个个称病不起,大都是在张蕴之事后。
而正是在张蕴之事后,严党从以前的表面恭敬背地作,膨胀到了在自己眼前也吆五喝六的程度。
呵呵,他们以为朕妥协了,那朕就还击给他们看看!
不是削我钱袋子吗?我就给你添添堵!
“传旨,恢复张蕴状元功名,布告天下!”
张居正激动跪地。
“臣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恢复张蕴功名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而在百姓们欢呼雀跃,为张蕴恢复清白而高兴的时候,严府内的气氛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罗龙文和内阁大臣兼户部尚书鄢懋卿,还有底下十几名严党骨干,一齐看向首位的严世蕃。
“居然恢复了张蕴那小儿的功名,皇上是想向我们宣战吗?”罗龙文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