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 成都市医美产业的发展现状

张兴月 刘宗英[1]

摘要: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医美市场得以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成都市的医美产业规模持续增大,机构发展十分迅速,从业人员数量同步上升,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医疗美容产业的聚集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成都市医美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品牌影响力不足、获客成本高昂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关键词:医美产业 成都 消费

一 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随着医疗美容技术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个人收入持续增加等,成都市的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就发展成效来看,成都市医美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规模全国领先。目前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的聚集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打造“医美之都”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规模不断增大

随着需求市场的扩大和政策的开放,成都市医疗美容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最近五年,医疗美容机构增速明显,产业规模大幅增长。2015~2018年,成都市的医疗美容市场始终处于高速发展期,医美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13亿元迅速增长至2018年的487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就发展趋势来看,成都市的医美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根据《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2025年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2000亿元。

图1 成都市医美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清科:《2019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白皮书》。

(二)成都市医疗美容机构迅速发展

自成都市确定打造“医美之都”的目标以来,全市医疗美容机构发展十分迅速。

从医美机构的数量来看,成都是新一线城市中医美机构发展最好的城市。据统计,2016年,全市医疗美容机构有159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三。2017年,全市医美机构的数量增长至276家,增速高达73.58%。2018年,成都市医疗美容机构数量已经达到407家(其中医疗美容医院21家,为全国医疗美容医院数量最多的城市),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131家,使成都成为全国医美机构增速最快的城市。就成都市的发展潜力来看,未来医美机构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从医美机构的规模来看,全市医疗美容机构(不含综合医院医美科室等其他医美机构)编制床位515张、实有床位503张。但总体来看,成都市医美机构的规模普遍不大,在医院层面,仅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和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的实有床位为50张左右,其余医院基本为20~30张。

从医美机构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18年,全市医疗美容机构(不含综合医院医美科室等其他医美机构)总诊疗数量达147.89万人次,同比增长73.7%,占全市总诊疗数量的1.02%,主要开展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等业务。医美机构总收入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70.0%。2018年,四川华美紫馨、美莱、米兰柏羽、铜雀台、西婵泛亚等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艺星、悦好、西婵、娇点等企业的超过5000万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从医美机构的结构来看,成都市的医疗美容产业在中游机构的布局上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医美市场的扩张,医疗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和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同步增长,近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以医疗美容医院为主体,医疗美容门诊部和诊所、综合医院医美科室等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18年,成都市医美机构为407家,包括医疗美容医院21家、医疗美容门诊部112家、医疗美容诊所199家、综合医院医美科室75家。其中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为94%。从机构科室设置看,设有美容皮肤科、美容外科的均占74%,设有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牙科的占比分别为32%和25%。

图2 2018年成都市各类医疗美容机构占比

从医美机构的品牌来看,成都市医美机构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无论是本土医美品牌还是外来医美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公立医院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民营机构中,有四川悦好医学美容医院、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四川西婵泛亚整形美容医院、Yestar(艺星)整形医院、铜雀台医学美容医院等,还有中国唯一的国有股份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医疗美容医院——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

表1 成都市主要医美机构代表

表1 成都市主要医美机构代表-续表

从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医美机构等级来看,成都市有90%的医疗美容机构尚未定级,已定级的机构有39家,其中32家为综合医院医美科室,7家为眼科、妇产科专科医院。按照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对全国医疗美容机构的等级评定,在2016年开始的三次评级中,成都市共有13家医美机构获评3A以上等级医美机构,其中5A等级5家,包括四川西婵泛亚整形美容医院、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成都大华韩艺整形美容医院、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美莱医学美容医院;4A等级1家,为成都赵善军博士整形美容门诊部;3A等级7家,包括成都整形美容医院、成都武侯暄妍医疗美容门诊部、成都武侯艾美薇医疗美容门诊部、成都武侯艾米丽医疗美容门诊部、成都玉颜医学美容诊所、成都青羊百龄博雅医疗美容门诊部、成都锦江伊莎贝拉医疗美容门诊部。

(三)成都市医疗美容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成都医美机构数量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也同步增加。2018年全市的医疗美容机构(不含综合医院医美科室等其他医美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3131名,其中2015~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增长最快,这与全国医美行业大环境有关。一方面,医美市场逐步扩大,外部资本进入,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国内医疗政策放开,部分医生离开公立医院,自主创业。2017~2018年行业出现洗牌现象,机构增幅不大。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医美产业迅速发展,卫生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缺口,这与国内专业教育学校和正规培训机构较为缺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以及医疗环境迫使大量医务人员转行有关。总体来说,目前成都市整体卫生技术人员缺口依然很大,预计超过6000名。

表2 成都市医美产业卫生技术人员数

截至2018年底,成都医美机构(不含综合医院医美科室等其他医美机构)的所有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997名(正高职称占比3.20%、副高职称占比13.91%、中级职称占比31.57%、初级职称占比51.32%),同比增长79.3%,平均每家机构大约2.4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1865名(正高职称占比0.06%、副高职称占比0.28%、中级职称占比2.29%、初级职称占比97.37%),医美产业医护比例为1∶1.87,存在较大缺口。

(四)成都市医疗美容消费人群庞大

从医美消费需求来看,成都市民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于医疗美容等高速发展的产业始终保持着较浓的兴趣,再加上成都市为建设“医美之都”出台支持政策,这对医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成都市的医美消费市场迅速崛起。成都市民对于医美产业的关注度和医美项目的需求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统计显示,成都市的医美相关数据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持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进一步赶超的趋势,未来巨大的市场增量可期。以美呗为例,2018年成都市美呗App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装机量分别为90万台和34万台,占全国装机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2.5%和17.4%,占据了全国1/5左右的市场。成都市美呗平台(App+小程序)用户总数179万,平台平均月活数45万,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8%和10%。由此可见,在线上平台上,成都的医美用户规模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较高水平,他们在平台上的活跃度也较高,医美需求不断增加。

从医美消费规模来看,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成都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142元,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228元,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成都市民相对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在医疗美容领域的消费意愿较强。从新氧发布的《2018年“双11”医美消费城市榜单》可以看到,近年来二线城市的医疗美容消费水平持续上升,而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增速则最为明显,人均医美消费额排名全国第一,与2017年相比上升了12个名次,成为2018年全国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相比之下,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分别排名第3和第6。根据美呗提供的数据,成都市2018年医美互联网平台(App+小程序)在线交易额达到8800万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10%。在天猫“双11”消费医疗行业成交额中,四川西婵位居全国第一。

从医美消费量来看,在最受欢迎的微整形项目、手术项目和最贵的医美项目消费榜单中,成都在全国的排名与广州、深圳不相上下。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成都的线上医美消费订单量增长了4.3倍,订单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下单用户增长3.3倍,消费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全国第三。美呗提供的数据也同样反映了成都巨大的消费潜力,2018年成都消费者在美呗App和小程序等平台的订单总量为8000单,占全国订单总量的13.3%。

从医美消费者性别分布来看,《成都市2018年合法医疗美容机构统计表》显示,成都医美消费者中,男性占比为8.3%,女性占比为91.7%,而据MobData[2]的数据,男性医疗美容消费者占比已经达到了25.7%,新氧《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男性医疗美容的消费者占比为11.12%。由此可见,男性消费者正逐渐成为医美行业不可忽视的消费人群,挖掘男性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将成为医美市场发展的一大增量。相比全国市场,虽然成都男性具备强烈的爱美天性,但男性医疗美容消费者的占比较小,仅为8.3%,女性人群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成都未来的男性医美市场的可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从医美消费者年龄特征来看,2018年美呗医美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线上医美用户年轻化特征明显。2018年成都市美呗平台上18~23岁年龄段的用户最多且最活跃,用户数有150万,占用户总数的83.8%。18~23岁和24~29岁两个年龄段在线交易额最高,分别占交易总额的36.4%和31.8%。但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均消费金额最高的年龄段是35~39岁的消费人群,人均消费额达1.4万元;其次是40~50岁人群,人均消费金额为1.3万元。18~23岁人群消费水平相对最低,人均消费金额仅0.92万元。

从医美项目选择来看,新氧《2019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非手术类面部年轻化项目增速高达92.64%,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其中最受欢迎的项目依次是面部脂肪填充、隆鼻、眼睑手术、面部提升和垫下巴等。同样地,受生活节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成都人民的生活压力相对于其他城市较小,生活舒适度更高,因此,不同于其他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喜欢抗衰老、微整形等抵抗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医美项目,成都消费者虽然在抗衰老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消费支出,但对医美项目的选择还是更加偏向于外貌的改善,如鼻整形、隆胸、眼整形,以及女性私密等医美项目。除此之外,男性医美项目中的植发也呈现增长势头。

(五)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聚集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从成都市医美机构的分布情况来看,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的聚集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有90%的医疗美容机构分布在武侯区、高新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和成华区六个城区,且武侯区和高新区占据成都市医美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武侯区是中西部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2018年底有医疗美容机构125家,约占全市所有医美机构的31%,主要聚集在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商业人气较高的人民南路沿线、红牌楼商圈等区域,2017年的产业收入就超过了15亿元。从医美品牌来看,武侯区除了聚集有四川西婵整形、米兰柏羽、成都大华韩艺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医学美容医院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等一流大中型医院也在该区域设有医疗美容(整形)科室,医疗水平保持领先。根据《武侯区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未来武侯区将依托区内临床及科研优势,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带动区域医美服务和技术升级。

另外,成都高新区有医美机构78家,约占全市的19%,主要分布在天府一街至五街以及肖家河等区域,集聚了八大处、华美紫馨、晶肤等知名医美品牌。与此同时,高新区还聚集了一批医美产业的上游企业,如蓝光英诺、迪康药业、奥泰医疗等医美产品、耗材的研发企业,在3D生物打印、医用材料、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医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根据高新区医疗美容产业规划,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围绕医美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在医疗美容制造业、医疗美容服务业、医疗美容金融和信息服务业构建完整的医美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完善医美产业链。同时围绕“一区一镇”,布局四大产业高地,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国际化医疗美容产业聚集区。

此外,青羊区共有医美机构56家,约占全市的14%,主要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商圈和二环路沿线,整体较为分散,拥有大华、艺星、美莱等医美品牌和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等公立医院。锦江区有55家,约占全市的13%,大多集中在繁华的春熙路商圈及附近,是玉之光、伊莎贝拉、市二医院、友谊医院等品牌或医院的所在区域。金牛区有31家,约占全市的8%,主要聚集在以蜀汉路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悦好等品牌。成华区有17家,约占全市的4%,分布较为分散,拥有圣丹福、新视界等品牌。

图3 成都市医美机构的区域分布情况

还有11%的机构零散分布在成都市其他区(市)县,共有45家,其中天府新区7家、崇州市7家、龙泉驿区6家、温江区5家、新都区4家、都江堰市3家、彭州市3家、简阳市2家、邛崃市2家、青白江区2家、大邑县2家、蒲江县1家、新津县1家。

二 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的发展问题

目前,成都市医疗美容机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具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关联产业支撑扎实以及市民医疗美容意识较强等优势。不过,成都市与全国一样,医疗美容产业仍然处于成长期,医美机构普遍不大不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品牌影响力不足、营销成本高昂、专业人才短缺等。

(一)医美产业链不够完善,上游产业相当薄弱

目前成都医美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呈现高聚合态势,一些大型集团和投资机构基本垄断了成都市医美行业的器械产业。自2017年起,全球医美上游发生多起大型并购事件,医美器械领域已由原来美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品牌,逐渐形成少数集团阵营,其中大多仍然是国际品牌。如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Apax、意大利最大的激光集团En.El.、全球投资机构XIOGroup以及在中国拥有领先地位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等。这些集团旗下公司Cynosure(赛诺秀)、Syneron(赛诺龙)、Lumenis(科医人)、AlmaLasers(飞顿)等所研发的激光和光学技术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生产的医美器械也占据了当前医美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包括美容仪、射频美容仪、美容注射器、吸脂机等。除此之外,成都市医美产业使用的主要原料,如玻尿酸和肉毒毒素等,仍然是以进口为主。国产品牌虽有很多进入市场且价格相对低廉,但产品竞争力依然较弱。因此,在成都医美产业的上游制造业方面,无论是医疗美容药品、器械还是原料,都比较依赖进口产品,成都市内也缺乏龙头牵引型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对中游机构和中小型企业的带动力不足。但是,随着成都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成熟,上游原料和器械准入门槛逐渐降低,国产品牌取代进口品牌将是未来成都医美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行业发展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再加上监管手段不多、监管力量不足等,医美行业的发展还不够规范,政府对医美机构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盲区,部分生活美容机构从事医疗美容业务的现象依然存在,“黑医生”“黑培训”“黑诊所”及“黑器械”等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个别机构的虚假宣传情况还比较严重。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医美机构需要自主进行市场营销,包括派发传单、搜索引擎竞价以及美容院的宣传导流等。为追逐经济利益,个别美容机构常常以虚假广告和夸大效果的媒体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其次,目前成都市还存在非注册医美机构。这些机构不仅无法保证从业医师的资质水平,而且使用的医美药物也极易出现来源不明、质量低劣等问题。尽管如此,市面上仍有很多不合法或不够资质的生活美容机构打着“尖端科技”“著名专家”的招牌开展非法医疗美容项目。在这种不规范的竞争环境下,医美市场份额在短期内被非正规机构迅速瓜分,不仅影响成都市整个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消费者对医美行业失去信心。因此,为促进成都市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净化医疗美容市场环境,有必要加大打击力度,对涉嫌进行非法宣传和开展非法医美项目的机构或美容院进行惩处。

(三)品牌影响力不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医疗美容机构较少

就医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成都市的医美产业正处于从初始化到规模化的过渡阶段,医美机构的整合还在持续。成都市医美中游产业主要由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医院、小型诊所和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组成。其中,大型的连锁医院和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

从公立医院的发展来看,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公立医院因医学技术好、医疗质量高而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但大部分其他综合性医院均未设置医疗美容科,并且公立医院较民营机构缺乏创新性营销模式和灵活的服务体制,公立医院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民营机构。

从民营机构的发展来看,虽然民营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成都市现有的医疗美容产业不大不强,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足。在新三板上市的医美企业中,没有一家机构的总部位于成都。因此,目前的医美中游机构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绝大多数医美品牌的行业认可度偏低,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较小。

(四)获客成本高昂,巨大的营销成本使医美机构面临大面积亏损

除正常运营所需的器械、药品和人力成本外,医美机构还需为品牌推广支付高昂的营销费用。数据统计,医美机构的支出主要用于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大多数机构营销成本占总收入的5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医美机构的大部分利润被广告商等中介机构获得,医美机构获客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医美机构,将逐渐陷入营销陷阱从而不具备市场竞争力。通常医美行业的营销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美容院的宣传导流,这种模式的精准度和成交率较高,但渠道返点和转化成本也高;第二种是广告投放和搜索引擎竞价,这种渠道的覆盖面广、速度快,但精准度低,资金和人员投入都十分大;第三种是线下推广,这一模式有助于积累品牌效应,但资金投入大、转化时间长。相比之下,目前大多数医疗美容机构都采用搜索引擎竞价、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其中搜索引擎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转化率低,医美机构需要通过不断做广告来招揽新顾客才能弥补复购率低的问题。医美机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市场推广。

由于早期医美行业的毛利润十分可观,吸引了大量竞争者进入,医美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如此一来,一方面许多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的医美机构因不具备竞争力而面临亏损和倒闭,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利润,许多不良商家为降低成本,在医疗器械、医美药品方面以次充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仅造成医美市场的混乱,也极大地影响了成都市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和营销策略的转变来降低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树立良好的机构品牌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成为当前成都市医美行业的发展重点。

(五)医美专业人才极度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人才资源是医美行业的核心资源,关系着成都市医美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成都市注册医疗美容类的医生数量与医美机构的数量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随着医美市场的迅速扩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等现象将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成都市医美行业发展瓶颈。根据对成都市的调查,造成医美产业专业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整形医生的培养周期较长。按照我国目前的医师培养模式,要成为一名正规的整形外科医生,需要经过“5+3+X”的培养模式,即医学院校本科5年,住院医师规培3年,以及2~4年不等的专科医师培训。因此一名正规的整形美容医生平均需要10年以上的专业学习才能取得美容主诊执业医师资格,而目前成都市每年培养的正规医生数量相对于庞大的医美市场来说远远不够。

第二,专业教育学校和正规培训机构较为缺乏。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医美专业,从事医美行业的医生主要来自皮肤科、整形科、口腔科、中医科等科室,每年招入的学生十分有限。与此同时,目前成都市具有专业资质的培训机构数量也不多,再加上并非所有人毕业后都会从事医美行业,因此正规的医美医生数量少之又少。由于近年来成都市医美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不上市场扩大的步伐,势必造成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

第三,非正规医生和培训机构大量产生。《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显示,中国有合规执业者1.7万人,非法执业者15万人,非法者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由于医美人才资源供不应求,在利益的驱使下,医美市场催生了“猪皮班”“鸡腿班”等非法整形速成班,培养了大量不具备合法行医资质的“黑医生”,不仅影响了正规培训机构的发展,也对正规专业医生形成了挤压,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同时也损害了医美行业的声誉。因此,为实现成都市医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医美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优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1] 张兴月,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宗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 MobData为第三方全景数据服务平台,主要从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全景大数据服务体系,负责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数据服务、数据工具、数据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