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只上过三年的学,按照现在的教育程度来说算是没有上过学,可在那个年代的乡下接受教育已是不可多得,祖父算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加上写得一手好字,幼时家里来来往往找他的人总是很多。
祖父有藏书,小盒子装着的四大名著的小人书他叫小画书现在在市面上已经看不到。我初看书时翻的他的水浒传,小小的书卷每一页都有画下面配着文字,我那时应该是一年级看得半懂不懂却记得一些。
由于太喜欢水浒传偷偷用小书包捡了好多放进去,背着到处跑最后不知怎么全都丢失以至于很多年后祖父还叹我弄丢了他的书,大学时去逛过很多旧书市场都没见过那样的也成了我的一大遗憾。
祖父的书有一个皮箱,一半是风水之类的书,《命理大全》、《万年历》、《称命书》等等都是他常翻的,每次都是先洗手,戴上他的老花镜躲到楼上,慢慢的翻,生怕损坏一点,他的书旧却也没有留下半点折痕与脏污的。
祖父在我上初中后周末回家常问我字怎么读,有些我认得的告诉他不认得的跟他一起查字典,他把不认识的字会念许多遍,我想祖父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祖父最喜欢的四大名著是西游记,电视剧翻来覆去的看许多遍,暑假时播得最多,那时总觉得西游记长的不得了,祖父怎么看都看不完,现在想想原来是播完了又重头开始放,不过二十几集而已。
其他他最喜欢水浒传,不过不怎么看电视版的喜欢看书,看完之后就说与我们听,允许我们反复提问为什么武松要叫行者之类的话语他从来都是耐烦的回答,所以他农忙时下地干活我们也最喜欢同他去的。
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书是四年级时没人在家在祖父书堆里偷偷拿的一本民间故事,说的都关于西湖的故事,什么白娘子百花仙子黑龙潭的故事都是在里面看得,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知天晚,从白日里看到夜幕落下来渐渐看不清上面的字。
后来那本书也被我们毁得差不多,丢来丢去书页都已不见,再后来这本书不在祖父的书堆里,我想我们这些淘气的小辈多少也让他无可奈何,我们读书也是不如他的,提笔时间也没有他多,写毛笔字我们兄弟姐妹更是无一人继承了祖父。
晚年时祖父生病已经不太能久坐,更看不清书上的字,偶尔精神头好时戴上眼镜读上一段就要去床上躺会,也不太多说话,耳朵也不太清明,听不清我们说话,也慢慢的不太与我们自动说话,我们也只是问他身体与吃饭。
奶奶是最不喜祖父这一点的,不多管闲事不管家里还是外面的,山上的农活从来不抱怨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干活细致得不行,又总是叫奶奶回去歇着自己一个人慢慢的全部做完,幼时家里的土豆玉米总是堆得堂屋里下不去脚的,我们撕玉米的外壳也总能弄到半夜去。
农忙之余祖父的书房成了他的“避难所”,奶奶总是想祖父做一下其他事情,祖父又总是一头扎进书里不管其他,就算吃饭也要奶奶喊好多遍,他也不恼,有什么便吃什么,只要有点酒,就算没菜也没事。
我想祖父如果真的有来世今生,他真的是一个读书人,只是可惜生错了年代没有条件。我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小书房,国内外藏书多少有些,算不得多,却也是自己喜欢买来。加上有电子阅读,方便快捷。
祖父一生没有用过手机,家里装有电话他也很少打,有什么事都是找别人联系,他除了老家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需要联系的,自然不会想到还有电子阅读的存在,更不知道我们一天抱着手机在看些什么。
祖父是从来不强制性叫我们好好学习,小学时考多少分他从来不问,而奶奶说爸爸他们上学时考不好回来是要挨打的,爸爸未必离家出走好几回,又把他送去县城里念的初中可惜没有念到什么,我们都不太清楚祖父是否有遗憾,所以对我们都放纵了些。
祖父的书没有人继承,尤其是那些风水相关的书籍,不是上了大学就是不爱读书早早的去工作,还没来得及教给一个传人就已经离世。我虽然不信这些东西,可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却也隐约的信命。
人生在世,就如《命理大全》上的那一句批语,人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虽学了无数人定胜天之说,可到了快三十的年纪还是一无所成,很多东西无法用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来一一说清楚,只好归给命之一字。
我之前与朋友说起过祖父会看风水,他是个律师也是个风水师一度让我很是敬佩,他又听我说爷爷的师傅尚在人世,他说想拜访的老师,可惜还没来得及那个百岁老人就已过世,他那痴痴傻傻的小儿子也不能独活在这世间。
如何过这一生成了我常常想到快发疯的问题,最后发现都是一天又一天的过下去,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实在过不去就等等看看总归有解决之法的,日子虽苦,又能苦到哪里去呢。
有时又会想起祖父那苦中作乐或者又叫有一技之长的书房,那到底算不算他的乌托邦已经无法去说,人总要有点自己的精神寄托才能在这人世间好好的活着,看看别人的故事来扩宽一下自己的视野,感受那些自己这一生也不会到达的远方和另一个人生。
我得了祖父的一些埋在书里的真传,有人说文艺,也有人说无趣,从前总是在乎他人的评价,而今只觉自己过得好便好,又何须管他人怎么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多是不共通的呀。
如此一来不如学学祖父,少说话,不行就躲起来看看书,有一个自己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