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时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时段

为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描述近年来我国食源性疾病变化发展的轨迹,本书在相关数据的分析中,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最晚研究至2017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数据收集的局限,在具体章节的研究中有关时间跨度或时间起点稍有不同。

(二)研究方法

本书坚持“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实证研究”的学术理念,努力采用多学科组合的研究方法与最先进的研究工具展开研究。

1.调查研究

本书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均通过调查的方法来展开相应的研究。在上述章节的研究上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充分体现了本书的实践特色。其中,采用调查方法展开研究的章节约占本书内容的50%。这些基于现实的调查研究保证了本书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更能够反映社会的关切与民意。

2.比较分析

考虑到食源性疾病风险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本书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我国食源性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态势。采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相关数据,对食源性疾病风险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

3.模型计量

为兼顾可读性,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开使用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但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与严谨性,在一些章节中仍然采用了必不可少的模型分析法。比如,在第五章运用聚类分析与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

4.大数据工具

这是本书采用最先进的研究工具展开研究的最好例证。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少食源性疾病?空间区域的分布状况如何?最具风险性的食品种类是什么?科学地研究这些问题,对回答食源性疾病风险社会共治“共治”什么具有决定性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本书采用江南大学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团队开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监测平台Data Base V1.0系统,分析了2005~2014年10年间中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5.文献归纳

运用文献展开研究是本书最基本的方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努力确保本书站在国内外前沿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了解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特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源性疾病风险防范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资料来源

为了全景式、大范围、尽可能详细地刻画近年来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状况,本书运用了大量不同年份的数据。除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数据,尚有诸多资料来源于国家层面的统计数据,有些数据则引用于已有的研究文献,也有极少数的资料来源于普通网站。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虽然可以保证关键数据和主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但难以保证全部数据的权威性与精确性,研究结论的严谨性不可避免地依赖于所引用数据的可信性,尤其是一些二手资料的真实性。为更加清晰地反映这一问题,便于读者做出客观判断,本书对所引用的数据尽可能地给出了来源。

(四)研究局限

就本书而言,研究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风险社会共治理论分析框架的研究尚不成熟。如何构建政府、社会等共同参与的食源性疾病风险防范的社会共治格局,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食品、食品安全风险以及食源性疾病本身具有极端复杂性,国内在此领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具有局限性,特别是没有较为成功的实践案例,因此虽然本书努力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但需要学者们共同验证。与此同时,由于数据的缺失或数据的连续性不足,本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尚缺乏深度。有些问题在研究中凝练不够,基于实际的调查难以兼具广度与深度。当然,本书的不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客观上与研究者的水平有关,也与食源性疾病相关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密切相关。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将努力克服上述问题,使得研究更深入、更符合实际。


[1]魏益民、欧阳韶晖、刘为军等:《食品安全管理与科技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年第5期。

[2]Mead,P.S.,Slutsker,L.,Dietz,V.,et al.,“Food-Related Illness and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Vol.5,No.5,1999,p.607.

[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The Food Production Chain-How Food Gets Contaminated .http://www.cdc.gov/foodsafety/outbreaks/investigating-outbreaks/production-chain.html,2016-10-12.

[4]吴林海、徐立青:《食品国际贸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28类产品类别及申证单元标注方法》,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http://www.zsqts.gov.cn/FileDownloadHandle fileDownloadId=522。

[6]Gratt,L.B.,Uncertainty in 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New York:Plenum Press,1987.

[7]石阶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8]FAO Food and Nutrition Paper,Risk Management and Food Safety,Rome,1997.

[9]FAO/WHO,Codex Procedures Manual,10th edition,1997.

[10]Anonymous,A Simpl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the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Concept,2nd edition,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ILSI) Brussels,1997,p.13.

[11]Valeeva,N.I.,Meuwissen,M.P.M.,Huirne,R.B.M.,“Economics of Food Safety in Chains:A Review of General Principle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Vol.51,No.4,2004,pp.369-390.

[12]Kleter,G.A.,Marvin,H.J.P.,“Indicators of Emerging Hazards and Risks to Food Safety,”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Vol.47,No.5,2009,pp.1022-1039.

[13]WHO,Foodborne Disease,2016-02-12,http://www.who.int/topics/foodborne_diseases/en/.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曾经是国务院主管卫生工作的组成部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改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2018年3月后改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本书所用说法依相关时间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