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周的天

两人之间先是一阵静默。

和诚突然问道:“颜大人先前是教谕出身?”

“正是,在下科举止于举人,便做了十几年的教谕。”

“那难怪颜大人不同其中门道。”

“我在地方做主官,已经十三年,君是否觉得,我与那刘统将赈灾化作生意,是不是一类的奸佞?”

颜宏一愣,并没有回答。

“君是否觉得,这一封奏疏到了京城就能震动朝廷?”

“这样想,那便错了,古之直臣,他们的奏疏能够震动天下,那是有人想要他们震动天下。”

“如果别人不想让天下人看到,那就算是四爷写的奏疏,到京城里都不会泛起水花。”

颜宏:“所以,我无论怎么做都是徒劳?”

和诚:“恰恰相反,颜大人来阳州时,我以为是四爷给我加了个担子,但是我误会了。”

“正是有颜大人这样的直臣在,才能让南直隶这群官场里的婊子让出更多利益。”

“我与颜大人一见如故,若是能配合得当,将阳州府的局面稳住,事缓则圆,事缓则圆呐。”

颜宏已经差不多被说服了。

他此时也想通了,为什么蒙启宇没有阻拦他来应天府。

来,还是不来,这是个态度问题,四爷党这边施压。

做官的总是喜欢妥协,让他们一次性把到嘴的肉吐出来不容易,但是慢慢来就大有可为。

“颜大人到阳州府可曾见过四爷?”

“未曾见过。”颜宏老实答道。

和诚眼里闪过一道光,愣了一会儿,不知在想什么,随后才说道:“四爷肯定是有更要紧的事情在做,说不定就是在找打开阳州府局面的方法。”

“你我恪守本分,只待四爷出来主持大局,就算是等到那群盐商全都到了南这里也好,场面就大不一样了。”

颜宏点头,“那依和大人所说,我在巡抚衙门做场戏,只是无论如何,我不能再让阳州府的灾民吃畜生的食物了。”

和诚将颜宏送走,心里头琢磨李谨到底在干什么。

除了修堤坝外,赈灾粮就是第一要紧的事了。

结果四爷去了阳州府一趟,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对赈灾这件事居然也不再多问。

而此时,李谨正在一处滩涂边,自上而下打量着一处地方。

他旁边除了李顺几人外,还有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

“老河工,可看出些什么?这堤坝到底是怎么毁的?”

他们看的地方,就是永宁县的原堤坝。

大水过境,已经冲得不见原来样子。

所以,李谨特地从河道衙门里支来人,希望能从蛛丝马迹里面看出点什么。

那河工摇摇头:“太远了,看不出什么,若是能捡到些许堤坝的砖石,还能分辨些。”

李谨将目光看向李顺。

不多时,几名锦衣卫从下面带来了几十块砖石。

老河工来回看,这样来回折腾了一下午,几个脚力强悍的锦衣卫也累的泄气。

老河工终于看完,望着那堆石块,脸色竟然是吓得有些发白。

李谨连忙问道:“是不是看出些什么?这堤坝到底是怎么崩溃的?”

老河工双手哆嗦道:“寻常决口该是逐层剥落,这里却是整块铸铁夯土齐腰断裂。”

“像是……”

“像是什么?”李谨追问。

“被外力所致,这缺口看着像被火药一齐炸开的。”

话说一半老河工又赶忙补充道:“都是小老儿一面之词,算不得数,算不得数,堤坝崩溃,大水冲刷,都看不出来了。”

这话前后矛盾了,但重点已经不在这儿。

李谨此时无比确认,这堤坝就是被人从外面炸毁的。

阳州府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随之而来还有更多的问题,背后的人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谨对李顺说道:“回程,咱们立即回阳州城。”

有了方向,那事情要想查出来就不难了。

炸毁堤坝这种事情要动用火药,如此大规模的火药,一些山贼土匪肯定不会有。

再加上还要掩人耳目,悄悄行动,那么能做这种事的必然只有官府里的人。

只要回到阳州城查一下各地火药库和指挥所卫队的调动情况,真相就会自己浮出水面。

阳州城,知府衙门。

颜宏还在值房里头办公,蒙启宇从外面进来说道:“四爷进城了,你快跟我去拜见。”

两人当即收拾一番,走到后堂。

“四爷正在洗漱,两位爷稍等。”

说话的是小翠,托这些天吃饱心安的福,脸色已经不再蜡黄。

加上衣服头饰的打扮,活脱脱一个俏丽姑娘模样。

两人没等多久,就看见李谨从屏风后面走了进来。

“拜见四爷。”

“多余的话不说,”李谨坐在椅上,看着颜宏点头道:“蒙师傅的眼光果然不错,我从永宁县出来,一路上派粮赈灾的事务你做的很好。”

“下官惭愧,其实还未能做到更好。”颜宏老实说道。

“不必强求,和诚与你都尽心尽力,现实只能如此,我也理解。”

李谨稍作嘉奖,就示意颜宏先出去。

蒙启宇问道:“四爷是在永宁县发现了什么?”

李谨点头:“事情和我想的一样,是有人捣鬼。”

“事关重大,暂时不方便让颜宏知道。”

蒙启宇:“四爷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凡事必留痕,这么惊天动地的事留下的痕迹必然也不少。”

“下一步的线索就在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上,需得立即到应天府走一趟。”

蒙启宇突然问道:“那这件事,四爷是否打算和太子殿下说。”

李谨犹豫片刻后摇头道:“不与太子说,南直隶的情况我也了解。”

“马承翰刘统一干人等全都是大哥的人,本该齐心协力赈灾,结果还想着从中发财。”

“不能确定他们当中会不会有人通风报信,没有实质证据前谁也不说。”

蒙启宇:“那皇上那边?”

李谨:“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瞒着父皇。”

他带着李顺去,就没打算瞒着永熙帝。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件事被永熙帝知道了,都是有益无害。

毕竟敢谋划这种事的人地位绝对很高。

但在大周,永熙帝才是那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