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学员们的震惊!原来这个插班生竟然如此牛逼!

整齐列队进入食堂之后。

宋志轩很快便感受到了餐食的变化。

之前,三区队吃的多是素菜。

素菜甚至是白水煮开、加上盐巴的蔬菜。

而现在。

各桌子上放的餐食明显精致了不少。

就连素菜上面都泛着一抹抹的油花。

当所有学员们落座之后。

步兵科科长易龙,总务处处长刘光汉两人迈步前来。

“刘长官到!”

刘光汉是上校军衔,易龙是中校军衔。

一般情况下。

随行副官都会先迈步进来,而后朗声提醒室内众人。

刚才这声刘长官到,就是随行勤务副官的声音。

话音一落。

所有人立即起身立正站好。

刘光汉迈步走进了食堂之中,而后朗声道:“诸位教官、学员,我要宣布一个对你们而言还算不错的消息。”

“校长今日中午便下达了相关命令,第三区队将会委任一个新任的区队教官,他就是宋志轩。”

话一说完,刘光汉便带头鼓掌起来。

一时间,整个区队食堂掌声雷动。

刘光汉向着学员们张望着:“哪位学员是宋志轩?”

易龙没让刘光汉等太长的时间,当即朗声开口道:“宋志轩。”

宋志轩这才有所回应:“有!”

“校务委员会商讨之后决定,在第三区队进行试点教学,在遵守原有校规校纪的前提下,由德国军官训练团与中方教官共同商议教学大纲,随时随地调整相应训练进度。”

“在三民主义的团结之下,摸索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步兵训练纲要,新的.....”

叭叭了半天,不少学员们的肚子都已经咕咕的叫了起来。

实际上呢?

核心点的东西就是三个。

1,原本的带训教官从于克昌换成了宋志轩,虽然没人知道宋志轩配不配,但命令是身为校长、委员长的常瑞元下达的,经过校务委员会讨论同意的,从流程上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于克昌,则是从原本的三区队区队长,调换成为了骑兵区队长。

也就是这个时候,宋志轩才刚刚知道,于克昌原本学的是骑兵!

2,他们的伙食标准提高了,一整个三区队似乎是沾了宋志远的光,从原本的学员士兵餐,提高到了学员教官的标准。

几分钟之后。

叭叭结束的刘光汉朗声道:“我讲完了,坐下吃饭!”

没有一丁点的停留,说完话转身就走。

易龙则是趁着学员们吃饭的间隙,接着宣布道:“晚餐结束之后,自修室集合开会。”

易龙转身离开。

于克昌继续留在食堂吃饭。

晚饭结束之后。

宋志轩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于克昌。

心中猜到他是在等自己,索性迈步走了过去。

“于教官。”

于克昌微微点头示意:“你的委任状自从签署的那一刻起,我们两个人的军衔实际上就已经是一样了。”

宋志轩摇了摇头:“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毕业之前我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员,于长官哪怕只当过我一天的教官,那也是教官。”

于克昌面无表情,似乎毫不在意:“这件事情,邱长官出力很大。”

“我心里面清楚。”宋志轩叹了口气:“否则校长怎么会为了我而破例呢。”

于克昌缓缓出声说道:“邱长官希望你能够加入黄埔同学会。”

宋志轩摇头拒绝道:“我不想搞情报..”

于克昌一怔:“不会进入核心层,只是一个身份而已,作为交换,我们的人会定期为你提供学员情报,你也可以选择自己看好的学员培养和吸纳。”

“黄埔同学会不是要两个人担保才能够成为会员么?”

“你可以找我,或者...”

宋志轩紧皱眉头:“就找你吧,这种事情太麻烦了一些,先这样我去开会。”

“好!”

宋志轩转身离开,于克昌缓缓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根香烟点燃。

脚步声响起。

他回头看向了步兵科科长易龙:“易长官,您怎么来了..”

易龙眼神示意了一番于克昌,而后同样点燃了一根香烟:“我跟你现在其实也是一条船上的人呐。”

“您不是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吗?”

“校长重新起复,我们下面的这些人哪里还有选择?”易龙轻笑了一声:“向邱长官靠拢,实质上也是在自保而已。”

“自保吗?”于克昌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淞沪那边的战事如何了。”

“校长在上面,即便是打赢了,也是输的...”

-----------------

十五分钟之后。

易龙来到了自修室之中。

自修室,其实就是自习室,只不过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叫这个名字。

在黄埔。

自修日,其实就是休息日。

“坐。”

教室里面很快便没了动静。

易龙缓缓出声:“接下来的训练,将会由宋志轩少尉负责,德国军官顾问米勒负责协助,训练大纲将会重新制定。”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疑问,我会为你们一一解答。”

一学员伸手示意。

易龙缓缓点头:“请说。”

“易长官,那我们会参与到学校的考核之中吗?”

易龙缓缓点头:“会,你们不仅仅会参加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的成绩也将决定你们在全校的成绩。”

“宋教官此前并未有过教学经验,我们担心...”

易龙挥了挥手而后重新介绍道:“虽然在你们的眼里面,宋志轩是个插班进入黄埔的公子哥。”

“但实际上他不仅仅在一年内完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德语三年预科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在战地医学急救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下面学员们面面相觑,虽然无人胆敢出声。

但是很明显,有学员不太服气。

这些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还曾是学生慰问团的成员。”

“曾冒着日军的封锁炮火,将十九路军自己人都送不上的作战物资送到了前线一线阵地。”

“并且与已经阵亡并且追授中校军衔的抗战英雄俞天佑并肩作战在青云路战场之上。”

“或许现在的你们可能还不理解做到这件事情的难度。”

“说个你们最能够直观感受的东西。”

“他曾经在淞沪前沿战场,亲手击毙了三名以上的日军官兵。”

“并且在他是青云路战场上作战部队之中的唯一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