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洛伊之战和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本章是我们上一章留的尾巴,即特洛伊之战和迈锡尼文明灭亡。虽然事实上两者之间未必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古代希腊人那里,特洛伊之战和迈锡尼文明的灭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我们要感谢古代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修昔底德曾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判断:特洛伊战争本身就打了10年,而这些英雄们从特洛伊回到希腊之后,引起很多的变化和迁移。其中比奥提亚人(指后来古典时代的比奥提亚人,即中希腊以底比斯为中心的地方,其居民叫比奥提亚人)从色萨利进入现在的比奥提亚,修昔底德称之为卡德米亚。
另外修昔底德还提到,特洛伊战争后80年,赫拉克勒斯的后代回归。赫拉克勒斯是希腊伟大的英雄,宙斯的儿子。但赫拉克勒斯死后,他的政敌得势,把他的儿子驱赶得到处流浪,不仅儿子被赶走,孙子辈的也被继续赶走。最后这些子孙们希望回到赫拉克勒斯的老家,那就是南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特洛伊战争结束80年之后,这些人终于回去了。

芬利
英国古史学家,剑桥大学古代史教授,写有《古代经济》《奥德修斯的世界》《古代世界的政治》和《古代希腊的经济与社会》等,部分有中译本。
可是特洛伊战争到底是哪一年发生的?我们现在真的很难说清楚。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特洛伊战争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如果的确存在过,跟迈锡尼文明灭亡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特洛伊战争是不是真的存在值得讨论。20世纪60年代,英国很有名的一个古典学杂志《希腊研究杂志》发表4篇文章,出自4个非常有名的学者。第一位叫M.I.芬利,第二位叫D.L.佩吉,第三位叫卡斯克,第四位是专门研究赫梯的学者,叫古特博克。这几位学者在所发表的文章中,对于特洛伊战争本身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
芬利直接否认特洛伊战争的存在,认为这就是一个神话而已。特洛伊被毁,可能是青铜时代末期地中海地区移民的结果。佩吉和卡斯克倾向于有特洛伊战争,古特博克也持大致相似的立场。如果投票,则芬利肯定出局。不过学术问题不是投票可以决定的。因为除他们之外,在他们之前和之后,还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的布列根说,如果特洛伊战争真的发生过——他后面补充到,谁能否定它是真的呢——那应该是公元前1280年左右,他连年代都准确地给出来了。研究赫梯的那位学者从赫梯文献里面找到有关阿赫雅瓦的记载,被称为阿赫雅瓦的一群人,在小亚细亚西海岸活动,并与赫梯发生了关系。
阿赫雅瓦在语音上似乎和迈锡尼世界的希腊人——阿凯亚人比较接近,果真如此的话,则意味着希腊人的传说得到了赫梯文献的证实,而赫梯文献类似宫廷档案记录,一般认为比较可靠。双方相互印证,则证明阿赫雅瓦人即阿凯亚人的确在赫梯帝国边境活动,很可能进攻并毁灭了特洛伊。那样的话,特洛伊战争就真的发生过。然而持否定的人仍然不少,这里的争论非常多,就不细说了。
如果我们回到希腊人的记载,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里的源头可以说非常早。在希腊英雄佩琉斯和女神忒提斯举行婚礼时,因为是女神结婚,所以邀请了很多的英雄和神灵出席,唯独没有邀请不和女神(Eris)。不和女神觉得自己被忽视,就制造事端,在宴会上留下一个金苹果,宣称这个苹果献给最美的女人。当时众神在,英雄也在,许多神和英雄都希望得到金苹果,其中最厉害的是三位女神,一个是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特,一个是天后赫拉,另一个是雅典娜。三位女神都极有地位,争夺的目标当然不是苹果,而是最美的女人这样一个头衔。在场的神和英雄一看事情不好办,于是就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去裁决。
法国古典学家韦尔南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他说,众神心里明白,这事很棘手。因为三位女神,不管是哪一个,都得罪不起。爱与美之神据称是宙斯的女儿,掌管人间性爱,连天后赫拉都需要找她帮忙,众神的领袖宙斯、太阳神阿波罗等也都上过她的当;天后赫拉善妒,不知道收拾过多少人间英雄和神灵;雅典娜是女战神,脾气暴躁,曾经把与她比赛的凡人变成恶心的生物,也曾经打败过战神阿瑞斯,仗着宙斯撑腰,在人间和神界飞扬跋扈。所以,这个裁决无论是谁来做,都不可避免地会得罪另外两位大神。为了甩锅,他们把皮球踢给凡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三个女神为得到最美女人的头衔,纷纷向帕里斯承诺。雅典娜承诺权力,赫拉承诺统治权,阿芙罗狄特说让帕里斯得到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阿芙罗狄特,后来阿芙罗狄特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的王后海伦。但帕里斯的裁决也得罪了雅典娜和赫拉,以至于后来特洛伊战争中,赫拉和雅典娜成为特洛伊最可怕的敌人。斯巴达国王麦奈劳斯和迈锡尼国王阿加门农是亲兄弟,麦奈劳斯妻子被拐,去找阿加门农,阿加门农和麦奈劳斯联手,据说把所有迈锡尼世界的国家都联合起来,发动了10万大军,进行了10年征战。

帕里斯拐走海伦
希腊瓶画,表现帕里斯正拐走海伦的情景。传说帕里斯到斯巴达做客,得麦奈劳斯款待。帕里斯违反主客之谊,借机拐走海伦,因而引起希腊人对特洛伊的远征。
按照希腊神话的说法,特洛伊战争持续了10年,特洛伊城市被攻陷,特洛伊的男女或者被杀,或者被俘虏后变成了奴隶。关于海伦,在神话里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攻陷特洛伊之后,海伦确实被她的丈夫麦奈劳斯带回斯巴达,继续过着幸福的生活;另外一个说法是,海伦实际根本不在特洛伊,而是在与帕里斯一起途经埃及时被法老扣留,所以特洛伊交不出海伦。直到麦奈劳斯回国经过埃及时,才得以接回。
神话就是神话,给我们提供的战争的理由显然是靠不住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说,女人如果被拐了,也是她们自愿被拐。当然我觉得这话不对,因为很多时候女人确实是糊里糊涂地被拐走。修昔底德则说,如果海伦真在特洛伊,肯定会被交出,因为特洛伊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进行10年战争,尤其是特洛伊主要的决策人物是赫克托尔而非帕里斯。
接着来谈特洛伊战争。这场战争到底是海盗行动还是海上远征,也值得讨论。说他们是海盗,是因为荷马史诗里描写的希腊人的那些船只都是黑壳船。为什么是黑壳船?海盗船是黑的,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希腊人实际是海盗。当然也有人认为,特洛伊战争的确是海上远征,然而是不是希腊人的海上远征?也难说。我们回头再看看考古提供的资料。
小亚细亚西北角的特洛伊是古代一个重要城市,它从公元前3千纪后期就存在,一直延续到罗马时期。如果真有这样一场所谓的特洛伊战争,荷马所说的特洛伊到底是哪个城市?施里曼是第一个去发掘特洛伊遗址的人,他在特洛伊遗址第二层找到了最心仪的那些财宝:耳环、手镯、金盏子等各种东西,所以他就认为富有黄金的第二层是荷马所说的特洛伊。
可是现在的考古证明,施里曼的结论不正确,因为他找到的那些文物属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如果真有过一个荷马所说的特洛伊的话,那应该是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
德国学者道普菲尔德——后来接替施里曼发掘特洛伊的人——认为荷马所说的特洛伊应当是特洛伊遗址第6期。那时特洛伊相当繁荣,与荷马的描写比较接近。然而对这个时间,学者们还是认为太早了一点。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布列根在重新发掘特洛伊遗址后,确定特洛伊遗址第7层A亚层才是真正的荷马的特洛伊。可是从考古上看,特洛伊遗址7A很破烂,特洛伊遗址第6期很强大。布列根之所以认为是7A,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城里很多居民的房子沿着城墙搭建,显然是因为外面即城郊或乡村的人进了城,进城的原因很大可能是为了躲避敌人。敌人是谁?迈锡尼时代的希腊人。此外,特洛伊遗址7A最后有被火烧的迹象。在荷马史诗里,希腊人攻陷特洛伊,把人和东西抢了之后,就用一把大火把特洛伊烧了。因此从考古角度看,特洛伊遗址7A最有可能是荷马描写的特洛伊。

特洛伊城墙
这是特洛伊遗址第七层的城墙,即布列根认为属于荷马所说的那层。但因特洛伊战争发生的具体年代不易确定,因而并不能完全肯定。不过城墙的高厚,证明那是一座设防比较坚固的城市。
确定7A是荷马描写的特洛伊之后,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谁烧的?芬利否认是希腊人所为,认为他们没有那样的能力。更可能的纵火者是海上民族。公元前2千纪末,东部地中海发生过一次大范围的民族迁移活动,学过世界古代史的人都知道,那时海上民族在整个东部地中海地区活动,腓尼基、巴勒斯坦、埃及都遭到过进攻,赫梯也遭遇过攻击,所以芬利认为,烧毁了特洛伊的是这些人。
而古代希腊传说认为,烧毁特洛伊的是希腊人。从历史学家的立场看,如果真的有希腊人远征特洛伊那样一场战争的话,那绝不可能是10万大军,征战10年,因为面对特洛伊这么一个小城市,根本不需要打10年。战争迁延几个月,城市被围困,居民可能就没粮吃,马上就得投降。而且10万大军摆在城池前面,根本施展不开。至于说战争打10年,就更不可能。一个简单的问题:给养从哪里来?修昔底德解释说,希腊人不是10年中一直在作战,因为给养不足,很多人实际上到欧洲那边的克尔索奈斯种地去了。但这个说法问题也很多:为围攻一个如此不起眼的地方,分那样大一批人去种地,毫无必要,他们完全可以回希腊取回粮食。基于这些理由,特洛伊战争到底存在与否,如果存在,进程到底如何,在今天还有很多争议。
特洛伊战争跟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关系,是本章讨论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我们一开头就提到,修昔底德说特洛伊战争之后人口有迁移,比奥提亚人进入了卡德米亚,也就是后来的比奥提亚。赫拉克勒斯后代回归。现代的学者根据部分古代希腊人的说法,又创造出一些新理论。新理论中最流行的是多利亚人入侵。我们的很多著述仍然接受最后这个说法。
然而,考古资料提出了严重挑战。迈锡尼宫殿大概在公元前13世纪末,至少是公元前12世纪前后,被攻陷和烧毁。但是所谓的新居民来临和定居,往往要到公元前10世纪。我们总不能说200年之后的人,穿越到200年之前把人家宫殿先烧掉了!所以这个说法现在被很多人否定。

迈锡尼卫城遗址
迈锡尼被视为青铜时代希腊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归阿加门农统治。卫城设防严密,有多圈城墙,显然属于一个比较强大的统治者。
另一个说法,是迈锡尼世界内部暴动,因为迈锡尼国家压迫周边居民,居住在乡村中的居民发起暴动,把这个城市摧毁了。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但也有问题。道理在于,迈锡尼世界以宫殿为中心,对周边居民有压迫,被压迫者暴动完全可能。它的问题在于,暴动后宫殿被烧可以理解,为什么最后连文字、制度全都没有了,社会几乎倒回到原始状态?这似乎在历史上很少出现。至少熟悉中国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果有成功的,如秦末农民起义,那一般会继承前朝的基本制度。迈锡尼世界却基本从希腊人的世界和记忆中绝迹,这无法用农民起义解释。
第三个说法是,迈锡尼世界实行的是再分配的经济体系。再分配体系环环相扣:宫廷把种子等分给农民,农民播种收获后,部分交给共同体,必要时再由宫廷将粮食返还给农民,如此循环不已。但迈锡尼末年,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说天灾或是某个国王无能,或者其他原因,循环中断。链条一断,整个体系瓦解。这个说法无法解释的是,随着再分配体系瓦解,虽然宫殿消失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文字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等等都消失了。尽管中国历史上经过许多次严重的冲击和破坏,但我们的封建专制统治还是从秦始皇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从未间断。
这样看来,迈锡尼世界的灭亡,很难用某个单一的说法去证明。唯一较能确定的是,从考古上来看,迈锡尼的宫殿都是设防的,而且都设在山顶上。我们在上一章提到过,公元前13世纪,很多地方都加强了防御。但从最后的结果看来,防御没有奏效。宫殿被烧,文书被毁,那些服务迈锡尼的书吏也都消失。所以这次破坏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线形文字B文书
线形文字B属希腊语。现今发现的绝大多数线形文字B文书保存在宫廷中,主要记录物品收支情况,学者们据此推测,迈锡尼世界社会经济受到宫廷控制。
如此长期的过程,不太可能是一次入侵或者某次起义的结果,更可能是整个迈锡尼世界内部出了问题,或许是不同国家之间先相互内战,或许是统治不善,下层人民发起暴动,在内部衰退的情况下,又有新的入侵者迁移而来。当然,根据古希腊人的传说,雅典没有受到入侵。虽然如此,雅典的处境也不好:阿提卡人口严重下降,人口最后都集中到几个定居点,大部分龟缩到后来雅典卫城周围定居。古代的传说称,雅典因收容了太多流亡人口,雅典自己无法容纳,曾组织前往小亚细亚的移民。不过这个传说也不可靠,如果真有移民,考古证据指向的时间也是公元前10世纪,和公元前13世纪至前12世纪迈锡尼的灭亡关系不大。
这一章给我们的感觉,是关于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原因,好像说不清楚。但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后果,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
第一,希腊大陆出现混乱,人口下降。这点特别明显,像在派罗斯这个涅斯托尔王宫所在地,强大的派罗斯王国,到公元前10世纪前后只剩下一个60人左右的村庄。这60人的村庄慢慢发展,成为古风时代希腊的一个城邦:美塞尼亚。
第二,迈锡尼的宫殿和官僚体系消失,而且消灭得很彻底,连为这些国家服务的文字——线形文字B也消失了。对迈锡尼世界的情况,希腊人除一些歪曲的传说,没太多实际的知识。
第三,如果再看远一点,则随着迈锡尼宫殿国家瓦解,官僚体系消失,原本处于依附地位的农民独立了,因为希腊世界地广人稀,农民自己可以种田,税收体系也消失,只有在宗教和传说中,还保留一点点关于迈锡尼世界的东西,比如神的名字波塞冬、雅典娜等等。即使在这里,我们也要注意,神灵名字虽然一样,但神的职能、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是否还与迈锡尼时代一致,就很难说了。
总结一下,我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可能都是否定的。特洛伊战争显然是传说多于事实,无论是战争原因还是军队人数,古代传说都不太靠得住。这也提醒我们,对于历史上的有些传说,我们要有基本判断,不要太多去相信它们。神话就是神话,不是历史。在特洛伊战争和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关系上,如果特洛伊战争不存在,它跟迈锡尼文明的灭亡也就不会有关系;修昔底德的判断,也就有问题。关于迈锡尼文明灭亡,我们掌握的材料还无法做出确定的回答。但是,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后果是清楚的,就是希腊文明脱离青铜时代,在公元前1千纪初期,迎来铁器时代,希腊新的文明在铁器时代重新开始。
新的文明的首次出现在哪里?在希腊人最早的文字作品荷马史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