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大手笔:从小笔头到笔杆子
- 陶然学姐
- 3681字
- 2025-03-27 18:58:54
序言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第一本书《从零开始学公文写作》写完后,我一度不敢打开读。作为一名素人作者,写作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写的内容是否有用,是否好懂,是否真的对读者有帮助。当时,我曾对朋友说:“怎么办?我感觉写得最好的是序言。”
第一次写序言时,我数度泪目。一行行字写出,伴随着一颗颗眼泪落下。写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太多人,回忆起了太多事。
从小镇到北京,一路磨砺、一路成长,有太多不易。《从零开始学公文写作》上市后,没想到读者也被深深打动,连序言部分都小心翼翼地用铅笔做了细致的笔记。
写一本书,没想到最快乐的事是写序言。
这本书同样如此,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经验可以分享给书页对面的你,但我有如此多的话想说给你听。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希望你能想起有这样一本书,在序言里写着这样一句话: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披星戴月走过的路,终将繁花满地。
●普通人能否通过写公文破局
几乎每一位在体制内工作的职场新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写公文是进步最快的路径。”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是大多数领导对年轻人的工作要求。但现实是什么?是提笔词穷、开口语塞、问策摇头、遇事心慌。
“办文办会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参谋助手能力”,通读这18个字,“办文”可能是相对来说最“容易”,也是奋斗路上最不拥挤的选择。很多人对写作这件事怀有深深的恐惧,害怕一朝“笔杆子”,半生“公文人”;害怕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害怕没有尽头的加班、熬夜、掉头发;害怕写出的公文被领导一遍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害怕被领导批评,从此爬不起来,同时害怕被领导表扬,遴选调动时不放行……
写公文就是让人如此矛盾,它最简单,也最难;大家希望写好,又害怕写得太好;很多人靠写公文“被看见”,却抱怨它让自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时间。
当我们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在功利意义上,写公文这件事对有的人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的人而言则是雪中送炭。要知道,一支笔,可能会成为从异地到相聚的船,让两地分居十几年的家人从此团圆。在我的公众号“陶然学姐”中,有这样一段话,是一位工作多年的执笔人有感而发的留言,我始终记忆深刻。
●十年写作经历对于我的意义
写了十年公文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样一个结论:货币具备时间价值,而时间具备重量价值。这是我复盘十年写作经历后最大的感触。同为执笔人,我们有着太多相似的艰难、痛苦、迷茫、困惑、反复挣扎和自我怀疑。
当我坚持下来后,我感谢吃下了这份苦头的自己。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用书籍的形式记载这段经历。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主持人大赛中,一位优秀的选手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
平凡、普通却怀抱远大理想的我们,通过一支笔,把工作成果呈现出来、把政策信息传递出去。那些公文,不仅是思考的产物,更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服务社会的载体。
在《从零开始学公文写作(精装版)》的后记中,我特意提到了一位领导,因为他教会了我“文出我手不出错,事交我办您放心”,他鼓励我坚持写下去。我想,可能这位领导没有想过,有一天,他的下属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把他说过的话写进书里,影响更多和我当年一样,来自小镇、懵懂稚嫩、渴望成长的年轻人。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动写作的
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练笔机会,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仅仅是出于责任感,去完成一项任务,而非“主动写作”。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尝试主动思考和写作的呢?
是在我真的脚踏实地,想努力开创事业的时候。
“开创”这个词,代表着不是在应付工作、不是在完成任务。在我认真思考“人这一辈子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写作让我看清了自己。
我希望自己在年老的时候,能够回忆起一些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如数家珍地和自己的读者、粉丝、公文写作培训班的学生笑谈,当时有哪些有趣的事,他们有怎样的成长和变化。
我甚至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世界了,这些苦心分享的经验,是否依然能够对一代代职场新人有所启发,尤其是那些父母无法给予助力的年轻人,能否通过阅读我分享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一想到这些,我就充满动力。我不是为了他人而写作,但最终真的能为他人提供一些帮助。
作为一名普通、平凡、从小镇走出的女孩子,我不敢奢望自己能实现如此大的愿景,但是,我一直在朝着它努力。
在人生的早期,学习是逆人性的,因为坐在书桌前学习,远没有吃喝玩乐的愉悦感强。但在人生的成熟期,大家会发现,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写作是一件无比放松、治愈的事,自己想不清楚的问题,写一写,思路就通畅了,内心特别踏实。这种幸福感和吃一份炸鸡、喝一杯奶茶的幸福感的持久度和扎根深度是完全不同的。
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写作已经成为我与世界促膝长谈的一种方式。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在《从零开始学公文写作(精装版)》的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现在别人的生命中,要像一份礼物。”有读者对此留言: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但我很疑惑,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恶意、工作中的一些小人呢?我们心怀善意地面对他人,对方却不回以善意时,我们又该如何呢?
我想起了一位前辈说给我听的一段话,分享给此刻正在读书的你:“人在不顺的时候,小人是不断的,这些小人都是镜子,让你看清自身的落魄和不足之处。想明白了这一点,格局、层次就上去了。人生几十载,一路走来,没有敌人,都是老师。”
很多执笔人在基层工作,非常辛苦,除了日常写作,还要处理大量需要协调、沟通的棘手问题。我请教过一位在乡镇工作的优秀选调生:“当你决定修一条路时,遇到了困难和阻力,怎么办?”
他说,尽最大努力争取,毕竟心底无私天地宽。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没有很多资源、能力,也没有太多学识、智慧,但是我愿意捧出自己真诚的心,在年轻人成长的路上,尽绵薄之力。
●这本书与《从零开始学公文写作》有什么区别
我于2023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从零开始学公文写作》的公文写作指导书,为了便于表述,接下来我们称其为“上一本书”。
如果说上一本书是关于公文写作技巧的上篇,那么,这一本书就是进一步深化总结的下篇。在上一本书中,考虑到职场新人的定位,我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入门级知识的讲解上。在这一本书中,针对公文写作培训实践中学生的反馈和执笔人日常面对的难点、痛点,我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讲解。为了便于读者翻阅,在本书的结构设计上,我特意做了如下安排。
1.以“问题”的形式组织内容,哪里不会查哪里
全书针对字、词、句、段、篇,办文环节,写作心态等各个部分的难点、痛点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列举并回答,就像《十万个为什么》,读者可以“哪里不会查哪里”。
2.深挖写作技巧,梳理办文办事的思维逻辑
上一本书侧重对基础技巧的介绍,这一本书则更加强调思维逻辑的重要性。比如,在上一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充分占有资料的高效方法,在这一本书中,讲解了如何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实现对资料的深度检索,进而驾驭较大难度文章的撰写。
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讲解中,上一本书侧重基础字词的夯实,这一本书则更强调对思路、站位和底层逻辑分析的合理把握。
3.讲解重要但少有人讲的文种
执笔人参加工作后,最先参与撰写的往往是演讲稿、宣讲稿、征文和座谈发言稿。这些工作是非常容易“被看到”的工作,但是单位中很少有领导会为年轻人讲解应该怎样撰写走心、感人、娓娓道来、站位准确的演讲稿、宣讲稿。我有一些演讲特长,基于大量实战经验,会在本书中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4.解决写作基础薄弱的问题
很多职场新人工作3~5年后有参加遴选考试的计划,遴选笔试是对日常公文写作能力及公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现实检验。备考过程中,很多考生的复习思路是尽快掌握如何从公文材料中找到答案,如何搭建框架、背诵模板及金句等,但实际情况是,金句用得生硬牵强、基础句式错误百出。遴选笔试的考题类型百变,发言稿、演讲稿的撰写都开始出现在题目中,在本书的案例讲解中,我分析了大量选词、用词、句式结构方面的常见问题,为准备遴选笔试的执笔人夯实字、词、句写作基础。
5.增加办文、办事环节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在上一本书中,我介绍了写作之前,以及写作之后的办文、办事注意事项,但是通过读者反馈,我发现,“知道要去做”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去做、如何说话,对执笔人来说是更难的点。为此,本书介绍了很多提高沟通技巧、优化写作心态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补齐“硬件”,补强“软件”。
●致谢
在序言的最后,感谢所有曾给予我帮助的前辈、师长;感谢女儿小笑村的耐心陪伴,她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感谢“陶然学姐”公众号所有粉丝多年来的关心、关注;感谢公文写作培训班、成长学院每一位学生的鼓励、肯定;感谢每一位读者的厚爱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