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顾怀瑾的床榻上。苏瑶如往常一样,端着熬好的汤药走进房间,试着唤醒沉睡中的顾怀瑾。

就在她轻声呼唤之际,顾怀瑾的眼皮微微颤动,缓缓睁开了双眼。

“王爷,你醒了!”苏瑶惊喜交加,眼眶瞬间湿润,手中的药碗险些掉落。

顾怀瑾虚弱地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让你担心了。”

他的声音沙哑,却难掩劫后余生的欣慰。

待顾怀瑾稍作休息,体力恢复了些,苏瑶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以及证据的藏匿地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顾怀瑾听完,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李福叛国,罪不可恕,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吏部尚书赵大人,为人刚正不阿,一直对李福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我们可先争取他的支持。”顾怀瑾说道。

苏瑶点头表示赞同:“听闻赵大人曾暗中调查过李福的贪污案,想必早有扳倒他之心,只是苦无证据。我们若能与他联手,定能事半功倍。”

在养伤的日子里,顾怀瑾不顾身体尚未完全康复,频繁与各方人士密会。

每一次会面,他都精心准备,言辞恳切地阐述李福的罪行以及国家面临的危机。

苏瑶则乔装打扮,穿梭于市井之间,将写有计划要点的密信,悄悄送到各个联络点。

为了拉拢朝中正义之士,顾怀瑾与苏瑶在山庄中日夜谋划。

顾怀瑾忍着身上尚未痊愈的伤痛,开始秘密约见平日里与他交好、为人正直且对李福行径早有不满的官员。

第一位应邀前来的是礼部侍郎赵铭。会面当日,赵铭神色匆匆,踏入山庄时仍警惕地观察四周。顾怀瑾亲自相迎,屏退左右后,郑重地向他展示了李福叛国的铁证。

赵铭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手微微颤抖:“竟有此事!难怪这些年李福行事愈发嚣张,全然不顾朝堂纲纪。王爷,您有何吩咐,赵某定当全力相助。”

顾怀瑾见状,心中稍安,与赵铭细细商讨如何在朝中联合更多力量,寻找合适时机揭露李福罪行。

当顾怀瑾试图联系一位手握军权的将军时,却遭到了婉拒。这位将军虽对李福的行为有所不满,但惧怕李福的势力,毕竟李福的背后可是有太后和太子撑腰,担心一旦参与此事,会连累家人。顾怀瑾并未气馁,他与苏瑶商议后,决定先暗中保护将军家人的安全,再找机会说服他。

天色微亮,晨曦的微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在巍峨的皇宫之上。今日的早朝,与往常似乎并无不同,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陆陆续续步入朝堂。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顾怀瑾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他的步伐坚定有力,周身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儿臣有要事启奏。”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皇帝原本略显疲惫的面容,此刻露出一丝疑惑,他微微抬眸,目光落在顾怀瑾身上:“有何事?但说无妨。”

顾怀瑾微微侧身,向一旁的苏瑶递去一个眼神。

苏瑶会意,她身着一袭利落的男装,头戴束发冠,虽身形纤细,但昂首挺胸,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决然。

她双手捧着一个古朴的匣子,稳步上前,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

在大殿中央,她双膝跪地,声音清脆响亮,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陛下,民女苏瑶,有证据呈奏,揭发李福叛国通敌之罪!”

这一声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朝堂上炸开了锅。大臣们先是一愣,随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越来越大,如同嗡嗡作响的蜂群。有的面露震惊之色,不敢相信竟有如此惊天丑闻。

因为李福是太后的亲信,不敢相信他会有此作为。

“这是污蔑!”有大臣指出来。

“李福可是太后的亲信,怎会敢胡作非为?”

“就是,诬陷太后的人,这可是死罪!”

苏瑶不慌不忙,她抬起头,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她缓缓打开手中的匣子,动作轻柔却又坚定,仿佛在揭开一段被深埋的真相。匣子打开,她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密信等证据,双手高高举起,展示给众人:“陛下请看,这是李福与敌国往来的密信,上面详细记录了卖国条款与接应计划。还有这些账目,是他收受敌国贿赂的铁证。”

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在众人的心上。

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他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中透露出愤怒与失望。

他伸出手,接过太监呈上的证据,仔细翻看,每看一眼,脸色便愈发难看。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那些支持李福的官员们,皆是太后的人,纷纷站出来帮腔。

一位身材肥胖的官员挺着肚子,大声说道:“陛下,李大人作为太后的亲信,一直忠心耿耿,怎会做出叛国之事?这其中定有误会,恐怕是有人故意设局。”

另一位尖脸的官员也附和道:“是啊,陛下,仅凭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之言,就定李大人的罪,实在草率。”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试图混淆视听,将水搅浑。

礼部侍郎赵铭挺身而出,他神色严肃,义正言辞地说:“陛下,此事证据确凿,岂容狡辩?若不彻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如何对得起祖宗社稷?”

御史大夫孙启也站出来,大声道:“李福这些年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早已引起民愤。如今有此铁证,正是揭开他真面目之时!”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气氛剑拔弩张,仿佛一触即发。

顾怀瑾再次站出来,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洪钟般响彻朝堂:“父皇,此事关系重大,关乎国家安危,不可草率定夺。既然双方各执一词,不如立刻派人去调查,若证据属实,严惩李福,以正国法;若有冤屈,儿臣愿为李大人讨回公道。”

他的话不卑不亢,既给了皇帝一个台阶下,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皇帝坐在龙椅上,沉思良久,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一圈,权衡着利弊。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朝堂动荡,既然有人弹劾,自然是要查明真相,给太后一个交代。

他缓缓开口:“准奏,即刻派人彻查!务必查明真相,不得有丝毫偏袒。”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瑶回到了住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她瘫坐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今天总算是把证据呈上去了,只是没想到李福那老贼如此狡猾,还有那么多人为他说话。”

顾怀瑾走到她身边,安慰道:“别担心,我们证据确凿,只要调查顺利,他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接下来,我们要密切关注调查进展,绝不能让李福有可乘之机。”

苏瑶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斗志:“嗯,我一定会盯着的,绝不让他逍遥法外。”

与此同时,李福回到府邸,他一脚踢开书房的椅子,怒不可遏地咆哮:“那个苏瑶,竟敢坏我好事!还有顾怀瑾,他以为这样就能扳倒我?”

他的谋士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大人,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阻止调查,或者销毁证据。”

李福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惜一切代价,把证据毁掉,把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处理掉。”

而负责调查的官员们,此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是太后的人,另一方是王爷,他们深知,稍有不慎,便可能得罪其中一方,给自己带来灾祸。但也有一些官员,秉持着公正之心,决定不顾压力,彻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