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自神农黄帝岐伯,躬上圣之姿,辨物质之性,寒热虚实,著于《内经》;疾病夭札1,引诸寿域。迨周设官,专重医师,掌养万民。历今数千年来,针灸汤饵,诊视按切,方术益备。而专门之症,后世学者,间有发明,如伤寒瘟疫之辨别入微,妇女婴儿之修正偏敝,独未有推论湿证之源流者。夫湿之对待者为燥。燥盛于火炎,湿积于水润。易象曰:水流湿,火就燥。物聚于同类,疾中于偏枯,天人推阐,理无或爽。予窃服膺于火烈民畏、水懦民玩之原理,而叹措治者畏烈则来骤而易防,玩懦则受缓而难革。医之于疾也亦然。脏腑营卫偶失其宜则寒热作,寒热相轧则热散而寒伏。热散寒伏,偏 2久而湿以生。湿生之程量大小,各视人身之寒热虚实。而百病之丛杂,相乘以起。病之起必有其端,端兆于寒而湿亦寒,端兆于热而湿亦热。寒热异而湿之为害者一。故不独东南卑下之地多湿,即西北高亢之地亦多湿也。湿症之待医,诚岌岌有不可缓者。获嘉陈兆隆先生其昌硕学宿儒,前清岁进士也。声蜚上庠1,津逮2后世。平日研精医学,男妇老幼各科无不贯澈,而尤邃于医湿,著有《湿证3发微》积五万余言,都4为两卷。详前人之所略,补遗方之未备。同邑贾君达五携其著作,游扬于豫省执政,佥5视为得未曾有。拟呈请内务部鉴定印行,保其版权,俾勿翻印。并蒙大医学家郭化三先生参考互证,推本于理论之不爽,微验其功效之必成。异日此书一出,知必为社会所需要,敢断言矣。惟是付诸手民,尚需多赀,适于奉。

1 夭札:遭疫病而早死。札,原作“扎”,据文义、《康熙字典》改。《康熙字典》:“札……《正讹》:‘俗作扎,非。’”《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杜预注:“短折为夭,夭死为札。”

2 (tì):滞留。

1 上庠(xiánɡ):古代的大学。《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

2 逮(dài):到;及。

3 证:原作“症”,据书名改。

4 都(dū):聚,汇集。《文选·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5 佥(qiān):全;都。

省宪委,赴是邑督促两社车马局归并公款局,清理历年存欠。有邑绅郭君紫侯、谢君石渠、徐君荣轩、贾君伯仁、郭君秀芝、杨君瑞峰六人,职司监算,历五月之久,例应各给车马费,以酬其勚6。六人志趣高尚,以服务本籍,不肯受酬,均愿捐助医书印刷费,以期乡先生仁言寿世,易于观成。计共捐银一百八十元,噫可以风矣。夫人之欲善,谁不如我?贾君倡之于前,监算诸君继之于后,不难于赴义之勇,而难于立品之齐;不难于向往之诚,而难于和衷之济。世风衰薄,而获邑诸君子,犹具有廉信介洁之特行,则将来良医良相,胥植其基,人材之蔚起,其由此积累而光大之乎?贾君嘱予序其原委,而即以弁诸简首。

6 勚(yì):劳苦。《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时中华民国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新蔡崔蕴珍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