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刘志明医案集
- 刘如秀主编
- 775字
- 2025-03-14 17:11:29
小儿感冒(风寒束表,痰湿蕴肺)
刘某,男,10个月,1992年12月22日初诊。
主诉:
发热,伴咳嗽3天。
病史:
患儿3天前,于襁褓中受寒,出现发热、恶寒、咳嗽等症,虽经物理降温,但咳嗽不止,喉中时有痰鸣音,故前来就诊。就诊时见: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痰色微黄质黏,喉中时有痰鸣音,微喘,夜间尤甚,饮食正常,睡眠欠佳,二便尚调;舌质稍红,苔薄白微黄,食指络脉色红易见,显于风关之内。
中医诊断:
小儿感冒;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辨证:
风寒束表,痰湿蕴肺。
治法:
疏风散寒,化痰止咳。
处方:
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炙麻黄4g,桂枝5g,杏仁5g,柴胡5g,半夏5g,厚朴4g,茯苓6g,白术5g,枳壳5g,生姜1g,甘草4g。水煎服,日1剂,3剂。
1992年12月25日二诊:
服上方3剂,发热症状消失,仍有少量咳痰,故续以前方3剂,巩固疗效。1周后患儿症状已完全消失。
按语:
本案患者之发热、恶寒乃风寒束表之证,咳嗽、咳黄痰乃痰湿蕴肺之象,故刘老以疏风散寒、化痰止咳为法治之。方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方中麻黄为肺经专药,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用以为君;又因营涩卫郁,故以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之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乃肺气郁而上逆所致,故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故柯琴评之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白术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枳壳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二方合用,辛以散寒,苦以燥湿,风寒痰嗽一并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