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幽州之行
- 重生:开局无系统也能造枪造炮
- 老衲佩奇
- 1940字
- 2025-03-09 19:02:41
第十七章幽州之行
两个时辰后队伍到达幽州城,幽州刺史率一众官员前来迎接。
幽州刺史钱承安早已得知靖王殿下途径幽州,便早早地命人安排好了一切迎接事宜。此时,他率领着一众幽州官员,在城门外整齐列队,翘首以盼。
只见李铭端坐在马车上,身姿挺拔,气质不凡。他身着华丽的锦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彰显出王者的威严。身后跟着众多随从,整齐有序,气势恢宏。
“下官,钱承安,率同幽州众官员,恭迎靖王殿下!”幽州刺史李崇一声高喊,随即便带着众人恭恭敬敬地行礼。
李铭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缓缓走下马车,走到刺史和官员们面前。李铭见钱承安身姿矫健,气宇轩昂,心中对这位幽州刺史也生出了几分赞赏之意。钱承安则微微躬身,目光始终恭敬地落在李铭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讨好与敬畏。
李铭开口道:“劳烦钱刺史如此兴师动众,实在是不敢当。”
钱承安连忙说道:“靖王殿下莅临幽州,乃是我幽州的荣幸。我等早闻殿下仁德之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靖王殿下,我等已备下酒菜,还希望殿下能赏脸,让我等为殿下接风洗尘。”
李铭道:“那就有劳钱刺史了。”钱承安笑着道:“能为靖王殿下接风洗尘也是我等的荣幸,岂敢算的劳烦。殿下我们进城吧!”说罢,便带着李铭众人入了城。
进入幽州城便听到一阵喧闹,时不时传来商贩的吆喝声,朱雀大街上青石板泛着金红余晖。八丈宽的街道两侧槐影婆娑,酒旗斜挑的茶楼里,穿圆领袍的胡商正用粟特语与汉地掌柜讨价还价,腰间镶着瑟瑟宝石的弯刀不时碰响檀木柜台。
拐角处当垆卖酒的胡姬掀开鎏金酒甑,羊奶混着葡萄的醇香顿时压过了西域药铺的安息茴香。波斯商人支起的彩锦帐篷前,细腰奴踩着龟兹乐鼓点旋舞,金箔贴就的眉心映着城楼角檐垂落的铜铃。三匹枣红马驮着辽东貂皮挤过人群,马鞍上鲜卑汉子左耳的狼牙坠子还在滴着关外的秋雨。
“让道——让道!“城门尉的铜锣破开喧哗,玄甲士兵鱼贯而入时,寒铁反光掠过街边“永和号“绸缎庄的木窗。二楼凭栏的江南茶商手捧越窑青瓷盏,目光却追着西市方向腾起的炊烟——那里三十口铁锅正翻炒着塞北的岩盐,混着蜀地花椒的辛香在暮色里织成紫雾。
八角井边的算命摊子突然哗啦作响,龟甲在青石板上蹦跳着预言,突厥老萨满的骨链与汉地道士的桃木剑在卦象中交错。斜刺里冲出的驴车撞散了卦摊,满载的河西苜蓿草撒了半街,惊得粟特银匠失手将錾花银壶摔进阴沟。
戍楼暮鼓撞响第一声时,波斯水晶铺的伙计正用大食国玻璃盏盛满碎冰,浇上岭南荔枝熬的糖浆。最后一道夕照劈开城隍庙飞檐时,整条长街突然活了过来——三百盏羊角灯次第点亮,把胡商皮帽上的翡翠、汉女鬓边的金步摇,都镀上了流动的琥珀光。
不一会儿车队缓缓停下,李铭走下马车便看到一座气派的府邸,朱漆大门高逾两丈,铜钉密布如星,两尊石狮怒目圆睁。门楣上“刺史府“三个鎏金大字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铃随风轻响,却掩不住府内传来的丝竹之声。青砖铺就的甬道直通正堂,两侧回廊曲折,雕花窗棂间隐约可见侍女捧着鎏金托盘匆匆而过。正堂前两株百年古柏虬枝盘结,树影婆娑间,隐约可见堂内悬挂的“明镜高悬“匾额,金漆已有些斑驳,却更显威严。
李铭下了马车便打量了一遍眼前气派的府邸。刺激这个穿越者除了皇宫就再没见过其他的府邸了,所以便多看了两眼。
“靖王殿下,我们进去吧!”钱承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打断了李铭的思绪。李铭应了声便带着赵谦和宋毅和几名警卫连成员跟着钱承安进了刺史府。钱承安带着众人来到会客厅,厅内一张圆桌上摆满了美食。
“殿下,您请上座。”钱刺史道,李明虽然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但身份摆在那里,所以也不客气,对钱刺史点点头,便径直走到主位坐下。赵谦宋毅相继站在李铭身后,李铭转头看了他两一眼,说道:“你两也坐下一起吃吧!在我这儿没有那么多规矩。”二人看向李铭道:“殿下,这不合适吧,主仆共食一桌又失殿下您的威严。”李铭无奈说道:“哪来那么多规矩,你两就坐下吧!”二人看着黎明坚定的眼神再没推辞,感谢一声便做到李明傍边。钱刺史及一众幽州官员分宾主落座。
幽州刺史钱承安举杯敬酒,两颊微红:“殿下远道而来,等不胜荣幸,下官敬您一杯。“李铭也举起杯客气道:“久闻钱刺史为官二十载,夙兴夜寐,勤勉不辍。每逢灾年,必亲赴田间,查勘灾情;每遇冤案,必明察秋毫,秉公断案。府衙内常闻其批阅公文至三更,案头灯火通明如昼。百姓称颂其“青天“,同僚敬其清廉。一日大雪,钱刺史抱病巡视河堤,众人劝其回府休养,他正色道:“河堤关乎万民生计,岂可因小疾而废大事?“其忠心耿耿,可见一斑。应该是本王敬你一杯。”说罢一饮而尽。
钱刺史见李铭酒已下肚,心中五味杂成,也不多说便也一饮而尽。一杯酒下肚,钱刺史说道:“殿下过奖了。下官不过尽本分而已。“他顿了顿,又斟满一杯酒,“只是近年来年事已高,恐力有不逮,辜负朝廷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