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地产销售风云涌,情场相依爱意浓

第140章地产销售风云涌,情场相依爱意浓

混凝土泵车的轰鸣声穿透钢化玻璃,林睿涵的指令被切割成零落音节。

吴慧快步上前,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划出五道红色轨迹:“赵氏集团在滨江路放出三千套七折房源,我们的客户流失率......”

望远镜金属外壳映出对岸工程船吊装的黑色钢架,那些锯齿状结构在暮色中如同巨兽獠牙。

林睿涵后颈的冷汗渗进衬衫领口,昨夜透支能力预判建材期货走势的眩晕感再度袭来。

陈诗韵忽然将施工图纸翻面,空白处手绘的玫瑰恰好与她耳垂上的缺口重叠。

“通知营销部,十五分钟后全员到危机处理室。”林睿涵扯松领带,腕表倒映的股票代码突然扭曲成防汛纪念章编号。

当他转身时,陈诗韵正用红笔在图纸边缘标注:“钢混结构承重系数要上浮15%。”

销售中心水晶吊灯下,置业顾问小张第三次擦拭额角的汗。

落地窗外,赵氏集团的看房巴士正载着最后一批客户驶离。

“这是今天第七批被截胡的客户。”他对着空气比划价目表,玻璃幕墙上自己的倒影仿佛被困在打折广告中的囚徒。

危机处理室的投影仪在墙面投出血色折线图。

营销总监将激光笔按得咔咔作响:“降价10%我们还有5%利润空间......”

“然后呢?”林睿涵忽然用工程尺敲击沙盘模型,江岸项目的立体微缩景观随之颤动,“当我们的楼盘和那些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摆在同个价格带?”

陈诗韵的钢笔尖在会议纪要上洇开墨点。

她看见林睿涵解开袖扣时,腕间烧伤疤痕泛着不正常的潮红——那是三小时前他独自在办公室预判建材价格波动留下的印记。

“我要在七天后举办滨江商业论坛。”林睿涵突然将三枚磁吸图钉按在江岸沙盘上,图钉头部闪烁着与防汛警报相同的橙红色,“把住建委十年水质报告做成全息投影,在沙盘区铺设真实江水流动装置。”

工程部刘工猛地抬头,镜片反光遮不住眼中的惊诧:“那种水流传感技术还在实验室阶段......”

“三号码头仓库有德国进口设备。”林睿涵的指尖划过平板屏幕,防汛纪念章编号在报价单上一闪而过,“三年前防汛演练时封存的物资。”

陈诗韵忽然按住施工图纸的某个剖面图,那里用铅笔标注着与耳钉缺口相同的弧度。

当她抬头时,正撞见周和捧着丝绒礼盒站在磨砂玻璃门外,盒角烫金logo在走廊顶灯下折射出刺眼的光。

深夜的江风裹挟着焊枪的火星掠过天台。

林睿涵倚着冷却塔翻阅嘉宾名单,江对岸三艘工程船正在组装某种伞状钢构。

吴慧递来热美式时,平板突然弹出预警:赵氏集团正在收购混凝土搅拌站。

“把嘉宾邀请函做成防汛应急包样式。”林睿涵的指节叩击着冷却管,金属震颤声与江中货轮汽笛产生诡异共鸣,“给住建专家的请柬里夹带1998年防汛指挥部嘉奖令复印件。”

陈诗韵端着养生茶出现时,天台探照灯恰好扫过江面。

她看见林睿涵后颈的汗珠在冷光中凝结成霜,而江心突然升起的防汛浮标,正闪烁着与股票代码相同的红色信号。

江畔的霓虹灯在暴雨中晕染成斑斓色块,林睿涵站在全息投影前,江水流动装置在地面映出粼粼波光。

住建委十年水质报告化作三百六十度环绕影像,将赵氏集团七折楼盘浸泡在虚拟洪流中。

“诸位请看。“林睿涵轻触控制台,防汛警报声忽然穿透会场,“当二十年一遇的汛期来临......“

沙盘模型应声启动,微型堤坝在人工浪涌中轰然崩塌。

对岸赵氏集团的楼盘模型被浑浊的“江水“吞没时,前排投资商手中的茶杯齐齐发出磕碰声。

陈诗韵站在设备控制室,望着监控画面里林睿涵被全息蓝光笼罩的身影,不自觉地抚过耳垂缺失的玫瑰耳钉。

暴雨拍打着落地窗,周和的丝绒礼盒在接待台泛着暗红光泽。

他第三次调整领带结时,看见陈诗韵端着香槟从全息投影区走来,发梢还沾着人造浪花的水汽。

“诗瑶,这是托人从巴黎......“

“周工费心了。“林睿涵的声音突然插进来,带着防汛警报器的电子余韵。

他漫不经心地掀开礼盒,铂金项链坠着的蓝宝石在应急灯下折射出冰冷的光,“去年防汛演习时,这种微型定位器在救生艇上淘汰过三批。“

周和的喉结剧烈滚动,礼盒被吴慧套上印着防汛物资编号的密封袋时,他西裤口袋里的微型接收器突然发出刺耳啸叫。

围观人群的窃窃私语中,林睿涵将陈诗韵耳畔散落的发丝别至耳后,指尖有意无意擦过那个玫瑰形状的缺口。

深夜庆功宴上,防汛应急包造型的吊灯投下网状光影。

陈诗韵的月白色旗袍在林睿涵眼前晃成流动的江水,她忽然抓住他解领带的手:“别动。“染着丹蔻的指甲轻轻刮过他后颈,结晶状的汗珠在餐巾纸上融成淡红色痕迹。

舞池灯光转暗时,防汛警报改编的圆舞曲骤然响起。

陈诗韵的高跟鞋尖抵住林睿涵的皮鞋,“防汛指挥部1998年特别奖章获得者,能否赏脸?“她的呼吸带着养生茶里的枸杞甜香,腰间手掌传来的温度却让他想起三小时前预见的混凝土价格波动图。

旋转到第七圈时,林睿涵透过她发丝间隙,看见江对岸未完工的钢架上闪过焊枪蓝光。

那些锯齿状结构在暴雨中滋生出某种生物腔体般的弧度,与他预见的1998年汛期异常数据产生诡异重叠。

凌晨两点,销售数据在监控屏上跳成连绵的浪涛。

吴慧递来的热咖啡在桌面震出同心圆:“滨江路项目认购率回升至78%,但......“她突然调出地下管网图,“有三成退订客户都集中在临江组团。“

林睿涵的钢笔尖悬在防汛纪念章拓印件上,昨夜透支能力预见的数字在视网膜上重影。

他扯开衬衫第三颗纽扣时,发现锁骨下方浮现出类似防汛浮标的鳞状纹路。

“查查这些人的共同点。“他在退订名单上画圈,墨迹渗过纸张印在陈诗韵留下的玫瑰手绘上,“尤其是和砂石运输线路有关的。“

落地窗外,三艘工程船正在拆卸伞状钢构。

当探照灯扫过江心时,林睿涵看见自己映在玻璃上的脸突然分裂成双重影像——某个瞬间,他竟在暴雨中嗅到1998年那场洪灾特有的腥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