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历史-学业-成长-足迹3 考研-就业-英语四级
- 学子园丁生活鲍博的美丽人生
- 鲍博老师
- 2175字
- 2025-05-08 11:08:38
这天,鲍博同学气喘吁吁,手里提着沉甸甸的一大包从邮局取回的考研历史专业参考书。正当他艰难地攀爬着楼梯时,廉正刚同学恰好上楼,见状立刻伸出援手。两人合力,一步一喘地将书从一楼抬到了六楼,这份辛苦可想而知。
“兄弟,你这是准备卖书吗?弄了这么一大包来,挺沉的!”廉正刚同学喘着粗气,一边用毛巾擦去额头的汗珠,一边打趣说道。
“哪里哪里?”鲍博同学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这是我华夏文化师范大学的同学,从他学校的书店里给我代购的历史专业参考书,还有一些应试指导、学报、学术期刊复印资料等等,这些资料都很宝贵,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你准备要考华夏文化师范大学?”廉正刚同学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道。
“嗯!”,鲍博同学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说。
廉正刚同学眉头微皱,轻声叹道:“华夏文化师范大学提供的参考书真是繁多,而我报考的直奉大学中国近代史民国史专业方向,却只提供了两本参考书——蒋廷黻先生的经典《中国近代史》和张岂之教授的《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精简而又精准,非常专业,且有很强的针对性,考生们也更容易精准地把握考试的方向。”
“建议你报告直奉大学的研究生吧。参考书少,考研英语的分数线也低,历史专业,能考40分就过线,这比较适合你!”廉正刚同学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为鲍博提出了贴心的建议。
“这不行!”鲍博同学轻轻地摇了摇头,“前几天我们去学校的‘跳蚤市场’,购买了一些名校近些年的历史专业考研真题,我买的是华夏文化师范大学的,你买的是直奉大学的。我们还互相研究分析了一下。直奉大学,虽然考研参考书目少,英语分数线低,试题难度却非常大,都是那种‘小切口,深分析’的独特视角的冷门历史知识;华夏文化师范大学考两门,一门中国通史,一门世界通史,因为强调‘贯通’,参考书目所以较多,考试题目也更加注重基础。而我的学习特点,广博而不精深,这样的考题更适合我,满分150,我考个100分以上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是啊!”廉正刚同学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的味道:“这学校出的题目是挺难的,像是有个名词解释叫‘金法郎案’,是不是很冷僻,听说过没有?你可别给答成‘金发碧眼的女郎’喽!”
“是啊,‘愚笨’一点还可以原谅,但若真要‘上废’,考研这关,肯定是不等进门,就会被导师一脚给踹出来!”鲍博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起来。
“看看华夏文化师范大学的考题,都考了些什么:儒法之争、魏晋玄学、华夷之辩、古希腊的人文精神,都是些历史学科中最基础性最常见的话题了,还有那种个人发挥的,‘什么是历史?’‘你认为应该怎样学好历史学科?’,这是多么接地气的题目啊?”
“这也正是考题的精妙所在,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像‘金法郎案’这种题目,知识点可能较为冷僻。它再冷僻,只要你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答出个来龙去脉,不难得分。而‘什么是历史’这样的问题?直接触及历史的学科本质,学科特征及意义,能简单表达一下个人的想法并不难,若想要答得深刻、答得精彩,得个高分,实属不易!”廉正刚同学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头,禁不住一声叹息:“这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兄弟,你最近的英语学习,可也有所进步?”廉正刚同学温和地问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关切。
“嗨!甭提了!”鲍博同学一边说着,一边用拳头轻捶大腿,“还是那副老样子,甭管是难题,还是简单题,凭着感觉去做,搭眼一看哪个顺眼选哪个,总是四十多分,那么一点!”
“40分,直奉大学就够格了;你想考华夏文化师范大学,得考够50分啊!考研题目很难,你想考够50分也不容易啊!”廉正刚同学眨了眨眼睛,认真地看着鲍博同学,耐心地劝解说道。“跟我一齐考直奉大学吧!”
“华夏文化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史专业,在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的,如果考,当然要考最好的。”鲍博同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但随即又流露出一丝无奈,“就算是考不上,多读读书、增长些见识,以用做教师工作,也挺实用的!英语这东西,我真是一点兴趣也没有。自己不喜欢的事狠抓,却没有给抓上去;喜欢的事情,眼看着又给荒废了,这又是何苦呢?‘不成霸主也成人’嘛!”
“想一下,你的英语四级可是还没有过,学校那边可是不发学士学位证书啊!考研,如果能考上,学位证书的事或许还会有转机。我劝你不如考个英语门槛低的学校。”廉正刚同学咂了咂嘴唇,点头说道。
“这边高来那边低,那边高来这边低,其实也都一样!‘钻头不顾腚,必定有富命’!为自己的真爱,拼一把吧!”鲍博同学边说边轻松地晃着脑袋,随后语气变得坚定,“我考察了一下,在就业市场上,确实有许多单位看重学位证书,但也有许多单位不看重学位证书,更注重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也不能光让这份证书给捆住了手脚。”
“在我们家乡,齐州市升城区,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虽说有些吃紧,但本科学历还算挺吃香的,甚至可以说有些供不应求。”鲍博同学语气平和,思路清晰,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拼上一把,能考上研究生,就考个知名度高的,实现我的学者梦想;考不上呢,在家乡做一个中小学教师,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这也很不错的!若是勉强考上了个不甚知名的高校的研究生,三两年以后,就业市场水涨船高,到头来,可能两边都落不到什么好处!”
“是啊!”廉正刚同学认真地点了点头,“这话也道挺有道理的!人各有志嘛!同学,祝你成功!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都是朋友!”他站起身来,和鲍博同学握了握手,目光中透着几分温暖,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