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人生的感情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另一种是笑而不语。
说这句话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她不知道,但唐宋觉得,每当爸爸忌日的那天,她只能想到这四个字。
又是一年了,对于唐宋来说,时间其实过的并没有那么慢,因为有些痛,她没有概念,不曾得到过,失去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痛了。
但是她想,对于妈妈来说,没有爸爸的日子也许每天都是一样的吧。
今天是X年4月1日,爸爸离开的第15年。
从知道“爸爸”这个概念起,从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起,唐宋就希望爸爸只是开了个愚人节的玩笑。
她知道是希望,也是奢望。
记得小的时候,她总爱追着妈妈问爸爸去哪了,妈妈总是盯着她的脸呢喃着“真像啊”,似乎透过她在看谁。
很久才回答道:“爸爸去陪奶奶了,奶奶一个人太孤独了”。
“唐宋也想要爸爸陪,我可以和爸爸一起陪奶奶。”
“唐宋乖,妈妈也想爸爸,我们先让爸爸陪着奶奶,妈妈陪着你,等你长大了就去看他们。”
“唐宋现在就长大了。”
“是,我们唐宋已经长大了,但是还得再长大一点。”
“那为什么不能让爸爸把奶奶接回来呢?这样爸爸可以陪着我,我们可以一起陪着奶奶。”
”奶奶年纪大了,走不动了,爸爸得陪着她,所以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去看他们了。“
“好吧,不过我会一直陪着妈妈的。就是我想爸爸了,也想奶奶了。”
那时的唐宋,并不知道爸爸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奶奶是谁,她们只是从妈妈口中了解到的熟悉的陌生人,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长大了才能去看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长大了呢。
后来,听到别人的爸爸在家是怎么陪伴她们的时候,唐宋不知道羡慕了多少次,她告诉自己,快了,等她再长大一点。
人总是这样,懵懵懂懂的时候想着长大,而长大的时候才发现,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否所有人都承受得起。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小孩一天一天地长大,长辈一天一天地老去。
唐宋已经不会再问爸爸去哪了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她已经从隔壁小胖那里知道了,爸爸死了。
她也知道死的意思,镇上的吴奶奶就死了,她的孙子怎么喊她都不应,后来有人把她装了起来,不知道抬哪去了。
也许意识到了什么,妈妈开始和唐宋聊爸爸这个话题了,她也终于知道,原来自己和爸爸长得那么像。
可是这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长得像爸爸对于妈妈来说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伤害吧。
唐宋是在爸爸去世四个多月后出生的,有时候她甚至觉得如果不是有她,可能妈妈会撑不住吧。
爸爸和妈妈是经人介绍认识的,慢慢熟悉后,爸爸喜欢上了温柔的妈妈,妈妈也爱上了帅气稳重的爸爸。
婚后,因为迟迟不孕,妈妈总是被爷爷指着鼻子骂,被妯娌阴阳怪气的嘲笑与排挤。
爸爸不想妈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带着妈妈去了深市工作。
刚到深市的时候,她们吃了好些苦头,后来就越来越好了,爸爸在厂子里当技术工人,妈妈在饼干厂上班,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没有个属于两人的孩子吧。
之后的日子,不管爷爷在信中怎么说,爸爸始终不为所动,还宽慰伤心的妈妈。
爸爸和妈妈有着属于她们两人的浪漫,这个在外人眼里沉默如金的男人,在妈妈面前却像个话痨,即使是在外面听了个笑话也会回家和妈妈说。
在那个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时代,家里的家务,只要爸爸在家有时间就都是他干。
放假了爸爸就骑着自行车载着妈妈出去逛,看看风景,尝尝美食,好不惬意。
几年里,爸爸和妈妈走遍了深市大大小小的景点,那些照片循着他们的足迹,制成回忆被保留了下来。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你越想的东西越没有,不想反而来了。
可能失望的多了,妈妈就不想了,心态放平了,不想孩子反而来了。
爸爸妈妈都很开心,她们总是在设想我出生之后的日子,爸爸告诉妈妈,一定是个宝贝女儿,女孩子像妈妈最好了,妈妈却不信,但看着爸爸言之凿凿的样子,又不想反驳他。